第692章 孫大人,這是怎麼回事啊?

三天之後,倭國使團終於進京了。

馬車緩緩停在了四夷館門口,山名政豐從車上跳了下來,略微活動了一下身子,便笑著對陪伴而來鴻臚寺主客司主事孫日讓恭敬行了個禮,說道:“孫大人,辛苦了。”

孫日讓剛好從另一輛馬車上下來,看到山名政豐對著自己見禮,也是連忙拱手回禮道:“使臣也是辛苦了,這一路都是乘船,風浪頗大,並沒有好好休息一番,今日到了這裡,使臣還是好好歇歇吧。”

山名政豐也是笑著說道:“孫大人客氣了,您這一路過來,也是忙前忙後,極為疲憊,就請收下這把摺扇,權當我對孫大人的謝意了。”

說著從身上掏出一柄極為小巧精緻的摺扇,雙手呈遞給了孫日讓。

華夏是最早明扇子的國家,但是華夏明的是團扇,唐代的時候傳入倭國,經過倭國改造之後,製作出摺扇,宋代的時候又傳了回來,作為貢品獻給了宋朝皇帝,宋朝皇帝又賞賜給了官員士大夫,而後逐漸在士子之間流行起來。

也許是因為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的緣故,摺扇和團扇比起來,有著節省材料、空間小、方便攜帶等諸多優點,而且倭國的工匠也是頗為心靈手巧,在摺扇的製作上也是數一數二,外加隔海相望,交流不易,所以倭國的貨物在大明也是頗為珍貴。

山名政豐拿出來的這柄摺扇,是近些年由匠人制作出來的茶席扇,是隨著茶道的展而展起來的在茶席上專用的紙扇,因為要符合茶道,故而頗為講究,很是適合孫日讓這種文官。

孫日讓雖然不知道這柄扇子有什麼意義,但是他至少知道,這是山名政豐拿出來的,那肯定是一件好東西,即便在倭國也是頗為珍貴,現在到了大明,至少也要幾十兩上百兩銀子,連忙說道:“既然是使臣拿出來的,想必定是貢品,本官哪裡受得起啊!”

不過手上還是接了過來把玩不停,雙眼都離不開了。

山名政豐將孫日讓的反應看在眼裡,也不揭破,只是笑著說道:“孫大人客氣了,這柄茶席扇並非是貢品,乃是家父送給我的,往日裡我也頗為喜愛,今日突感和孫大人有緣,便拿出來贈予大人,還望大人不要客氣。”

聽山名政豐這麼說,孫日讓頓時喜笑顏開,瞬間將扇子塞到了懷裡,嘴裡連聲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愧受了。”

山名政豐笑笑,又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一個絹布扇套遞給孫日讓,說道:“孫大人別忙,這是這柄扇的扇套,也是我國大匠織造的珍品,方才忘記拿出來了,便一起給了大人吧。”

孫日讓伸手接過扇套,這次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驚喜,而是放在手裡單手摸了一下,便笑著放進了懷裡,淡淡說道:“多謝使臣了。”

很明顯,山名政豐拿出來的絹布扇套並沒有讓他太過驚訝。

對此,山名政豐也沒有什麼意外的。

絲綢本就是漢人明出來的,他們倭國只是偷師而已,也只學到了絹布而已,所以孫日讓不驚訝,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且他送孫日讓這些東西,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孫日讓本就是大明官員,最有消費能力的那一批人,山名政豐可以從他對貨物的態度上看出一些東西,方便自己定價。

而且孫日讓說了,後續他們的鴻臚寺卿也會來拜會,到時候再送他一些東西試探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當然,山名政豐手裡最值錢的應該是他這次帶過來的一百具倭刀,只是他請孫日讓幫忙找一個有些地位的武人的時候,孫日讓卻直接決絕了,說是現在大明朝廷講究的是文武相隔,文官管不了武將,武將也不會管到文官,所以他一個文官,也不認識什麼大都督府裡的大人物,即便山名政豐想要使銀子都沒用,山名政豐只得怏怏放棄。

不過為了補償他,孫日讓還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從今年開始,大明各地藩王的質子都在京師陪太子一起上學,他們都是年輕人,手裡又有銀子,山名政豐可以想辦法找找他們,他們才是最有錢而且花錢最大方的那一批人。

對此,山名政豐很是理解,他也是年輕人,自然知道自己以前是什麼德行,當年為了一幅古畫和別人拼銀子的時候,他可沒考慮過那副古畫有問題,只感覺自己勝了細川家的那個小崽子很是榮耀。

所以,由己度人,大明藩王的這群兒子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山名政豐笑著再次行了個禮,說道:“孫大人不必客氣,今後若是有機會來我國,我定會好好宴請孫大人一番,以表孫大人的感激之情。”

孫日讓卻是沒有陪著笑,而是有些慎重地叮囑道:“使臣,有句話本官不知當講不當講。”

山名政豐見他說的嚴肅,心知他要說的話肯定是極為重要的,趕忙收斂起自己的笑容,一臉慎重地說道:“孫大人請講。”

孫日讓看了看四周沒什麼人,於是放低聲音說道:“使臣,你不要嫌本官煩,雖然本官已經說過幾次了,但是本官還不得不再叮囑你一次。”

“此處是京師,不是山東臨清,貴國使團的規模已經過了大明對於使團的標準,若是在京師再惹出臨清那樣的事情來,我朝陛下不見得會如李知府那般處理,很有可能將殺人兇手就地正法,然後再將貴使驅逐出大明的。”

“我知道的,孫大人。”山名政豐點頭道:“之前你已經說過了,昔日瓦剌使團就因為在京師強買強賣,毆打我大明百姓,被你家皇帝知道了,便將他們驅逐了出去,當時鬧事的副使還被瓦剌大汗斬,就連腦袋都送到大明來了。”

“孫大人儘管放心吧,我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山名政豐安慰道,但是孫日讓卻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一絲不屑。

孫日讓當然不會知道,這是倭國人對蒙古人的一種心理優勢。

當初忽必烈登基稱汗的時候,蒙古人又不是沒有去攻打過倭國,不過第一次的四萬大軍卻和當時的蒙古人不太一樣,忽敦、洪茶丘、劉復亨、金方慶所率的大軍出征日本,佔領對馬、壹岐二島,登6博多,遭到倭國九州武士的頑強抵抗,由於準備不足及劉復亨中箭受傷等因素而很快撤退,而且在撤退的時候遇到了大風雨,戰艦觸巖崖多敗,直到十一月底才回到高麗,損失多達一萬多人,少數人如杜肺子、白德義、羨六郎、劉保兒等被俘,甚至有一名出身儒生的萬戶投降了倭國。

後來忽必烈又是兩次遣使出使,卻都被倭國人殺害,於是下定決心,兵十四萬,在忻都、洪茶丘、范文虎等人的統率下兵分兩路征討倭國,兩路大軍會師後,準備登6進攻大宰府,但在八月一日遭遇大型颱風,損失大半,諸將先行撤退,殘餘元軍被殺或被俘。

這是華夏大6第一次對倭國的大規模攻擊,被認為是一大“國難”,只不過當時的鎌倉幕府成功克服國難,提振武威,而且連續兩次成功阻擋蒙古人的進攻,讓日本人產生一種幻覺,確信自己是在神佛庇佑下的國家,不受諸國之攻,延綿不斷,是為神國思想,期間顯靈的神佛有八幡大菩薩等,導致元朝大量軍艦覆沒的颱風被稱為“神風”。

倭國有神風保佑,就連縱橫世界的蒙古人都兩次無功而返,這就證明了倭國就是蒙古的剋星。

既然自己是蒙古人的剋星,那他還有什麼怕的。

蒙古人做不到的,自己未必做不到,蒙古人不能做的,自己未必不能做。

畢竟這次跟著自己來的人還是蠻多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家中麾下的武士,如果像孫日讓所說的那樣出去住客棧,那花銷可就大了,山名政豐可不願意,不如讓他們去找一個宅院,打下來先住著,反正武士們住到平民家裡,那是平民的榮耀,哪裡會像大明這樣,非得反抗,搞得武士們不得不動刀解決問題。

也就是那個知府懂事,否則還不知道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麻煩呢。

孫日讓話已說完,雖然心中仍舊有些不安,但卻不好再多說什麼了,說得太多,萬一被人誤會了暗中溝通番邦,那自己可就麻煩了。

於是孫日讓不再繼續說什麼,而是拱拱手準備告辭。

山名政豐也是站在門口相送。

不過就在這時,突然從遠處路口衝出來一隊捕快,而且還是刑部本部所轄的捕快,飛快地來到了四夷館門口,對著明顯一身倭國裝扮的山名政豐問道:“你就是倭國使臣?”

山名政豐點點頭,還未回答,卻見其中兩名捕快邁步上前,雙手一拉,第三名捕快上來將鎖鏈一銬,夾起山名政豐便要走。

孫日讓連忙出聲阻止道:“你們幾個是什麼人?居然膽敢當街綁架倭國使臣,難道不怕朝廷追責嗎?”

不過領頭的一名捕快卻是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直接回答道:“這位大人,此乃我們部堂大人親口下的命令,而且還是政務院的王理吩咐的,若是大人有什麼疑問,儘可以去問他們。”

這時候山名政豐才反應過來,拼命開始掙扎,看向孫日讓不停問道:“孫大人,這是怎麼回事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