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京察(1 / 2)

京察,明初歷代皇帝對付文官的不二利器之一。

洪武六年,太祖朱元璋令御史臺御史和各道按察使察舉有司官員有無過錯,奏報黜陟,由此拉開了數百年京察的大幕。

洪武十一年,命吏部課朝覲官殿最。稱職而無過者為上,賜坐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為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者為下,不預宴,序立於門,宴者出,然後退。此朝覲考核之始也。

洪武十四年,在京六部五品以下,聽本衙門正官察其行能,驗其勤怠。

原本京察設定為三年一考,後來改為十年一次,自從英宗皇帝朱祁鎮上臺以後,大明只進行過一次京察,還是在權閹王振的主持下進行的,對於文臣來說還不如不做。

如今朱祁鈺登基數月便進行京察,吏部立刻躍躍欲試,打算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好好用一下自己手中的權力,一展吏部的威風。

只是和吏部諸官想的不太一樣,朱祁鈺在下朝之後叫住了打算回衙門的吏部尚書王直,交給他厚厚一大摞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跡,把老眼昏花的王直嚇了一跳。

“陛下,這是???”王直迷迷糊糊地拿著那摞紙問道,他雖然認識上面的字,但是這不是他熟悉的京察啊,上面那密密麻麻的一條又一條考核標準,完全和之前的京察不是一回事。

朱祁鈺看著王直,笑道:“這是此次京察的標準。”

王直看看那摞紙,又抬頭看向朱祁鈺,問道:“陛下不打算用之前的法子了?”

“朕既然已經登基了,年號過陣子也要更換了,自然要和太上皇不同。”朱祁鈺喝了口茶水。嗯,茶水不錯,溫度適中,王成乾的很好嘛。

聽到朱祁鈺的話,王直立刻驚道:“陛下要革新?”

“談不上革新,只是完善一下而已。”朱祁鈺搖搖頭,道:“王愛卿也是永樂年間就入朝了的,之後就一直在內閣,從沒外放過,想來也經歷了不少次京察了吧。”

王直點點頭,答道:“的確,老臣從永樂二年被太宗取為庶吉士,後來又一直在內閣,的確從未外放過。”

“那王愛卿對於京察有何看法?”朱祁鈺問道。

“陛下是說京察本身?還是......”王直頓了頓,問道:“還是這次京察?”

“當然是京察本身。”朱祁鈺微笑道:“王愛卿不必多心,朕還沒有到那麼小心眼的程度。”

王直面色微紅,略微思索了一下才答道:“太祖手段了得。”

“朕讓你說,不是讓你誇讚太祖......”朱祁鈺無奈道:“詳細說說。”

王直尷尬地笑了一下,這才道:“那老臣就說一說。”

“洪武六年,太祖朱元璋令御史臺御史和各道按察使察舉有司官員有無過錯,此乃京察之始。”

“京察六年一次,後來改為十年一次,以四格八法來評判百官,升任優良,罷黜不良,此為規矩。”

“京察初始以御史臺為主,後來因為御史臺未能監督到胡惟庸謀逆而罷黜,太祖建都察院以替代御史臺監督天下,京察之事則轉交到我吏部,由吏部考功司與都察院一同處理。”

“京察之初,百官震懾,每次京察均可以查處多人,分別以八法處置,然奸宦王振矇蔽太上皇,京察便淪為其弄權的手段,多次打擊異己,已然失去了太祖設立京察之本意。”

“陛下剛剛登基便行京察之事,還需小心執行。”

朱祁鈺邊聽邊點頭,聽到王直在末尾還勸諫了一句,不由得笑出聲來,道:“朕小心什麼?京察不還是你們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嗎?出了麻煩,朕找你這個吏部尚書就好了。”

王直聽了,腦子嗡的一聲,思路全亂了。

什麼叫出了麻煩找我,京察不是你這個皇帝提出來的嗎?還是明擺著針對大理寺的薛瑄,傻子都能看出來,關我這個吏部尚書什麼事兒。再說了,不是還有都察院麼?你怎麼不找左都御史的麻煩?

不過這些心內的吐槽王直是不能向朱祁鈺抱怨的,只能按部就班地回答道:“全聽陛下做主。”

朱祁鈺點點頭,對於王直的回答很是滿意,不過他還是問道:“老大人對於朕設計的這套京察考核標準有什麼問題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