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不知道起什麼章 名

錦衣衛的訊息很快便傳回了京師,彙報給了錦衣衛指揮使盧忠盧大人。

對於這個訊息,盧忠並不是很在意,畢竟自從朱祁鈺斷絕了和草原的互市之後,向草原走私便有了巨大的利益,因此走私的商賈如雨後春筍一般絡繹不絕,即便邊關關隘抓了許多,卻仍舊抓不完。

當然,和他們所不同的是,這位黃先生肯定不是那種小魚小蝦,很有可能是某個大明權貴放出來的傀儡,否則他的貨物不可能多到即便以也先的兵力都需要搬運兩天兩夜。

既然是大明權貴的人,那盧忠出手的時候自然要小心翼翼的,不能輕易動手,萬一真的是什麼自己得罪不起的人,那自己可能就要被大明皇帝朱祁鈺處置了,畢竟朱祁鈺一直對自己領會聖意的能力有所不滿,許多事情都需要他去提醒吩咐了才能知道要去做,這對於他這種皇帝的忠犬明顯是不合格的,不過盧忠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是跟不上皇帝的想法,朱祁鈺的思維太過天馬行空了,盧忠實在是猜不到。

所以,對於黃先生走私這件事情,盧忠並沒有多加關注,只是簡單向大都督府通報一聲就算了,左右不過是一個走私的商人,沒必要牽扯到盧忠太多的注意力。

盧忠的注意力現在都在張軏再次平定安南,率軍凱旋而歸的事情上,這才是朝廷上下最為關注的大事。

要知道,這可是安南啊。

建文二年,陳朝權臣胡季犁篡位,建立胡朝,改國號為“大虞”,由於前朝陳氏原是嚮明朝稱臣,世世受明冊封,憑著篡奪得國的胡氏為免惹起明朝猜疑,便於永樂元年四月丁未遣使赴明,向剛起兵奪位的明太宗聲稱陳氏“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臣,陳氏之甥,為眾所推”,欲藉此聲稱自己具有統治資格,要求明朝冊封。

太宗皇帝派楊渤到安南觀察後,當地陪臣耆老跟隨他向成祖上奏稱“眾人誠心推臣權理國事”,明廷一時再沒有懷疑的理由,便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不過讓大明意外的是,僅僅過了一年時間,陳朝遺臣裴伯耆來到大明,控訴胡季犁父子“弒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滅此賊,蕩除奸兇,復立陳氏子孫”。

八月丁酉日,有一位自稱陳氏子孫,名叫陳天平的人,從寮國入明,亦向太宗皇帝訴說胡氏篡位的經過,要求恢復陳氏的帝位。

因為有了之前的事情,太宗皇帝朱棣並不是很相信他們的話,不過為了一試真假,便當著胡朝的來使面前,安排陳天平與他們會見,使一眾來使都錯愕下拜,甚至涕泣,適值裴伯耆在場,向來使責以大義,場面緊張。

這樣一來,朱棣自然知道了胡朝皇帝在欺騙自己,但是因為當時他也是剛剛打完靖難之役,整個黃河以北基本上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大明急需休養生息,朱棣便也沒有兵,只是派鎮守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五千士兵,護送陳朝“前國王孫”陳天平回國,當進入安南境內的支稜隘時,遇上胡軍截擊,明軍不敵,陳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陳天平被凌遲處死,朱棣得悉此事後大怒,便決意興師,討伐不臣。

永樂四年,朱棣派總兵官朱能、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分兵兩路,開進安南的白鶴江會師,一邊向安南腹地步步推進,一邊出檄文向越人呼籲胡季犁父子的行為是“肆逞兇暴,虐於一國”,並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以使民心動搖,並於當年十二月攻破北方重鎮升龍城,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為久居計,多閹割童男,及收各處銅錢,驛送金陵,當初的大太監金英就是這麼被抓過來的。

永樂五年年初,大明和安南爆了鹹子關之戰,結果沒什麼好想的,自然是胡軍潰敗,大批兵士溺斃於該處河流,無數船隻及軍糧沉沒,胡氏父子敗逃,最終在農曆五月十一日被明軍俘獲。

胡朝滅亡之後,朱棣曾經下詔,聲稱這次軍事行動是為了安南原本的陳氏王室著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弔民,將興滅而繼絕”,不過又以陳朝子孫被胡氏殺戮殆盡,無可繼承,於是在安南設定“交趾都指揮使司”、“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

其實朱棣打下安南,實際上是在收復故土,畢竟從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開始控制這個地方,尤其是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派兵滅掉了秦朝南海尉趙佗自立的南越國,並在安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安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央王朝的直屬領土。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白藤江之戰中,吳權擊敗分裂政權南漢,這才讓安南從中央王朝手中獨立出去,直到朱棣派兵收復安南,這才讓已經丟掉了數百年的安南重歸中央王朝麾下。

只是當年的好太孫宣宗皇帝倒黴,先是大明連續三年換皇帝,然後又是漢王朱高煦謀反,偏巧這幾年正好是黎利反叛的高潮時期,朱瞻基實在是沒有精力和軍費去平定安南,這才不得不讓安南再次獨立。

這一次朱祁鈺再次收復安南,可謂是完成了宣宗皇帝丟掉安南的遺憾,這對於滿朝文武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為大明繼英國公張輔之外,再一次出現了一位有滅國之功的武勳,因為土木堡之敗搞得一直鬱鬱不樂的大明武勳們重新能抬起頭來。

至於文臣這一邊,那就更簡單了,畢竟偌大一個安南,肯定是需要一大批官員去治理的,朝中肯定有許多人會升遷過去,而那些人升遷走了,自己自然也就可以填補上他們的位置,這對於所有人都有不少好處。

而這一切,都是英國公府出身的張軏所取得的,現在許多人都在說,英國公府出名將,先是有靖難第一功臣河間王,後來又有英國公張輔,現在還出了一個張軏,甚至就連張輔的女兒張覃都因為軍功被皇帝賜封了一個安人的頭銜,也就是英國公府那位二爺張輗沒什麼領兵的才能,不過這種事情大家也都理解,畢竟不能整個英國公府一個廢物都沒有,要全都是英明神武的將軍,估計其他人就要防備他們了。

朝廷這面正在考慮的是要給張軏一個什麼爵位比較好,禮部尚書儀銘最近正在為這事兒犯愁,因為給出爵位建議的,正是他們禮部的事情,而且還不止如何,禮部還需要負責張軏大軍凱旋歸來的一切典禮、封賞事宜,大軍的獻俘事宜,將士們的犒賞之事等等等等,甚至因為禮部接下了朝廷邸報的事情,儀銘還得找一些文筆好的人來寫一些文章來誇獎大明皇帝朱祁鈺的英明決策、大都督府和政務院的堅決支援等等事情。

所以,自從朝廷收到這個訊息,儀銘便被朱祁鈺和王直塞了一大堆事情,忙得他暈頭轉向,就連一向清閒的禮部諸官員都忙得欲哭無淚了,不過他們也只能承受,畢竟這是大明建立以來極少出現過的滅國之功,是朝廷必須要往死了宣傳的大喜之事,如果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和朝廷唱反調,不用朱祁鈺出手,政務院的壓力就足以碾壓他們了。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計劃,儀銘終於完成了朱祁鈺交代給他的任務,今天正是他來向朱祁鈺覆命的日子。

因為這件事兒是朝廷最近一段時間最為重要的事情,朱祁鈺特意將會議安排在了奉天殿召開,並且將大都督府、政務院、六部九卿全都招了過來,一起決定這件事情。

對於朱祁鈺這樣的安排,大家自然沒有什麼反對的,反正也有陣子沒有來奉天殿開會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朱祁鈺更偏愛去武英殿開會,而且那裡臨近御膳房,每到飯點御膳房就會開始準備午膳,那香味弄得他們心裡直癢癢,好在朱祁鈺偶爾還是會請客吃個飯,否則他們肯定要跟朱祁鈺提一提意見的。

大軍得勝凱旋,這是大好事,軍方尤其露臉,所以大都督府的一眾官員都是有些趾高氣揚,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只有軍法司尚書于謙還是那副老樣子,整個人古井無波、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

但是文官這面卻是有些不太一樣,政務院的一眾官員臉上都是有些喜氣,尤其是督管戶部的金濂,更是喜氣洋洋的,鴻臚寺卿楊善也是滿臉興奮之色,他們都是安南之戰的知情者,自然可以在這場勝利之中分一杯羹,而其他不知情之人,例如大理寺卿孔文英、左都御史蕭維禎等人,則是面無表情,明顯在心中計算著什麼。

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大太監興安出現在殿門口,高聲叫道:“陛下駕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