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七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2 / 2)

小說:順明螞蟻文學 作者:特別白

大戰一起,膠州營和韃子兵馬的戰場遮蔽都不再起作用,而且對於這些河間府本地的地頭蛇來說,想要靠近檢視,想發現還真是不容易,周圍這幾個縣城都是膽戰心驚的瞭解這戰況和結果。

然後,讓他們的大跌眼鏡的是,被他們笑話的山東兵馬,不光是取得了大勝,而且還是完勝。

每個城池派出去的哨探回去稟報,說是山東兵馬完勝韃虜兵馬,全殲這夥禽獸,每個城池的人都是不信,完全的不信,有那脾氣大的直接把哨探關到了監牢裡面,然後派出了第二批人。

得到了確認的訊息傳回城池之後,民眾狂歡大喜,整個州城或者是縣城都是進入到狂歡的模式,可官員豪紳卻更加的害怕,想起來在此前,那山東兵馬曾經派人來催過民夫丁壯還有采購補給的事宜。

但那是個時候,誰能想到今日的局面,大家都是閉門不見,生怕找來不必要的禍患,可如今打了勝仗,這麼一支兵馬就在自家境內,當初還得罪過這強大的有些恐怖的軍隊,對方若是秋後算賬怎麼辦。

在和這個有關的河間府各州縣中,只有景州知州和吳橋知縣心裡不虧,在這兩個城池,膠州營可都是進城了,靠著武力鎮壓了城內亂民的洗掠,當然,藉機也是徵發了大批的民夫,儘管這些民夫後來又都是跑了回來。

既然大勝,地方上無論如何也要表示表示,何況,大勝之後,山東兵馬和山東兵馬的主帥,實在是太值得討好了。

景州知州是個頗懂得做官的人,既然在河間府為官,那就儘量的大家好看,誰也不會跟著為難,他派人去往各處聯絡,籌備民夫丁壯和犒勞軍需的物資,儘管年景不好,不過靠近運河周圍的城鎮都還算富庶。

加上人多力量大,總歸能湊出來讓膠州營大軍滿意的東西,而且河間府和濟南府毗鄰,山東官兵的作風,大家心中還是有數的。

結果這件事情,地方上倒是做到了膠州營的前面,他們派出的靈山商行和山東鹽幫的籌措代表,到達這些城池的時候,卻發現這些州縣已經出發或者開始籌備了,只不過這些訊息一時半會傳不到膠州營駐地而已。

興濟縣和滄州都是被韃子大軍經過,但是沒有理會的城池,這兩個城池收攏了北面大量的難民。

韃虜過境,猶如是蝗蟲一般,一切糧食和財物都被搶光燒光,家園變成了廢墟,親人死難無數,這些難民對韃子恨之入骨,聽聞山東兵馬把這支軍隊全殲在東光和南皮兩縣之間,這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在知道訊息的時候,這李孟就成了他們心中萬家生佛,甚至有人立了長生牌位,天天香火供奉的。

以往官府要支差抓丁攤派物資,地方上牴觸極大,誰也不願意被官府佔這個便宜,並且一點回報也沒有,可這次的籌備勞軍物資,集合民夫丁壯,眾人都是顯現了極大的熱情,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

用很快的速度就是完成了這些工作,然後浩浩蕩蕩的出發,方才那親兵稟報的北面有煙塵,前後相差的時間也就是一兩個時辰,東南西北都有煙塵,那是因為東南西北的地方上都是勞軍支差了。

在這些地方上的隊伍之中,大概瞭解戰鬥經過的那些探子,眼下都是英雄一般的人物,口沫橫飛的講述膠州營的官兵如何的英雄神武,那些韃子的匪盜如何的猥瑣不堪,真有如眾星拱月一般。

和膠州營派出來詢問的小隊騎兵確認身份之後,這些州縣的勞軍隊伍都是在這些騎兵的引領之下,進入膠州營為他們安排的地域之中,然後頭面人物會被人引領著去見鎮東將軍、山東總兵李孟。

那些知州知縣還在忐忑,這位總兵大人會不會怪他們的先前的行為,可跟隨隊伍計程車紳百姓個個都是興高采烈。

也不知道誰在隊伍中喊了一句:

“看,那邊有塔!”

眾人都是順著喊聲張望了過去,就看見在運河邊上一座座不高不矮的塔,看著倒是方方正正的,可就算是前幾天剛在這邊走過的人也不記得前幾天這邊有這個建築,但驚訝的時間很短,緊接著有人發出幾聲尖叫,整個隊伍一下子安靜下去。

因為他們都看清了邊上的塔到底是什麼東西,那是用人頭堆砌起來的,從靠近這個區域就聞到一股略微刺鼻的味道,還以為是戰場上應該有的味道,沒想到這味道卻就是來自身邊。

若是還有什麼人對膠州營的戰果有什麼懷疑的話,此時也都是閉上了嘴巴,但這個場景實在是太震撼了。

這些人頭被按照一定的堆放方式層層疊疊的擺放起來,就那麼放在河邊,實際上這個距離上也就是能看出來是人頭而已,如何的血腥,如何的猙獰可怖,實際上根本看不那麼清楚。

如此的擺放,倒不是膠州營自出機杼,對於敵人的首級,這麼處置可是有個名目的,所謂“京觀”。

斬首之後,首級堆砌成為京觀,用來震懾敵人和心懷不軌的人,這可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不過看著散發出森森殺氣的京觀人頭堆,勞軍隊伍之中的反應截然不同,那些一直呆在城池之中,僅僅是被韃子兵馬嚇壞的平民百姓們,這次又被這京觀嚇壞了,人人臉色蒼白,渾身戰慄,甚至有控制不住,哇哇大吐的。

那些親人被殺害,家園被荼毒的百姓們,這次的大軍需要的民夫丁壯,都是他們來主動報名參加的。看見這些堆砌的韃子首級,無不是感覺到悲從心中來,先是那種大仇得報的痛快淋漓,然後親人在天之靈應該瞑目的那種輕鬆感浮上心頭,一時間真是百感交集,除卻在那裡嚎啕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宣洩方式。

而領隊前來的各個州縣知州、知縣,地方上大族豪門的族長家主,他們看見這京觀,固然是心中驚懼,有的甚至也很丟臉的哇哇大吐,狼狽之極,但這些人想的卻是很多。

身在北直隸,這些人除卻被連年的大災饑荒,地方上的盜賊蜂起,朝廷的貪官汙吏鬧得焦頭爛額之外,最大的威脅就是這韃虜的入寇了,和其他地方不同,西面多是流賊作亂,南邊則勉強太平。

北直隸這邊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中,韃子已經是來了五次,要知道就算是流民大軍,這地方上的大族,若不是那種巧取豪奪,名聲惡劣的,得到善待,並且能夠存留下來的可能極大。

但這入寇的韃虜不同,他不是這大明的人,也不是漢人,他們和那關外的蒙古韃子是一路的貨色,他們根本不把大明的子民當做人來看待,這些強盜一般的軍隊來到關內,就是為了殺戮、破壞,劫掠。

漢人們把這些韃子們看成是禽獸,可這些韃子們又何嘗不是把漢人們看成禽獸,人和禽獸如何能夠共存,不一方奴役另一方,把弱的一方當做食物,永遠都會這樣,不會有共存的一天。

所以每次的韃虜入寇,對北直隸境內的居民,不管貧富,不管是孤身還是大族,都是面臨著滅頂之災,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面臨的都是被這有如禽獸的大軍毀滅。

京畿之地的居民當然是指望朝廷的兵馬能夠幫忙,能夠擊敗這些有如禽獸的韃虜軍隊,那些在關外一次次的失敗都是很遙遠的事情,可韃虜的軍隊進入關內之後,大明的軍隊的阻截和戰鬥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若說明軍都不敢去戰鬥,這也不是真的,可那麼多的忠臣良將慨然赴死,那麼多的大明官軍奮勇死戰,但在這韃子的大軍面前還是不堪一擊,一次還罷了,兩次三次四次,看著這些禽獸在大明境內肆意妄為,大搖大擺的擄掠幾十萬人口牲畜回到關外,而越是後來的官軍越是差勁,胡作非為,荼毒百姓,等到真有事情的時候,卻煙消雲散。

久而久之,北直隸各府州縣的地方官,豪門大族已經是絕望了,他們心中都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關外入寇,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北直隸地方,這是京師所在,既然關外的韃虜大軍這樣的來去自如,沒準那一天,就一切土崩瓦解了,天下傾覆都不是不可能。

如此的想法,行事也就是不顧公義,顧自己的多了,人人都是琢磨著給自己撈取好處,這也是李孟派人去徵發民夫給養,卻被拒之門外的原因。

這次看見這韃虜人頭做成的京觀,這些北直隸地方的有力人士,卻發現了另一個選擇,朝廷兵馬羸弱異常,從來沒有打勝過韃虜的大軍,任其四處縱橫,可這山東兵馬卻把這韃虜大軍聚而殲之,這說明什麼。

說明這位李將軍手上的兵馬要遠遠強於大明的其他官軍,北直隸毗鄰關外,可這山東同樣是毗鄰北直隸,而且山東和北直隸接壤處一馬平川,做很多事情比那韃虜禽獸還要方便很多。

想想這幾年在河間府聽到山東境內的那些傳聞,再想想天下人對這個鹽販子出身的李將軍的評價,將來會如何,這真是……不可說,不可說啊!

不過,大家都明白,到了站隊下注的時候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