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八章 平靜的前奏(2 / 3)

小說:順明租賃 作者:特別白

這位新任的親兵營統領做事倒是圓轉如意,很是明白分寸方式,可因為關係不如王海那麼親切,有時候這吞吞吐吐的行為讓李孟頗為的不耐,當下開口說道:

“黃統領,你既然做了如今這個位置,也不能和從前做鹽幫頭領那樣小心,有什麼話直接和本公直說,這才是忠於職守的行為。”

黃平低頭訕笑了幾聲,笑著說道:

“在河間府犧牲的鹽幫主事成海,有兩個兒子,一名五歲,一名三歲,自從成主事犧牲之後,兩個孩子就總是悶悶不樂。”

“哦?莫非是賑濟和撫卹常例沒有發到手中嗎?”

這的確是小事,不過李孟的語氣卻猛地嚴厲起來,膠州營那些死難人員的撫卹若是還有人剋扣的話,那真是無法無天,他這邊要準備動刀殺人了,李孟驟然嚴厲起來的語氣讓黃平嚇了一跳。

黃平和李孟的年紀差不多,可李孟這些年威福日重,氣勢壓人,這一動怒可真是上位者做雷霆,壓的人喘不過氣來。黃平連聲的解釋說道:

“大帥誤會了,成家儘管是孤兒寡母,可在咱們膠州營的撫卹救助之下,生活還是頗為的富足,卑職前些日子看到,成家的兩個孩子,成山、成丘也沒有什麼小孩子的模樣,整天裡悶悶的……這濟南城中咱們軍中公塾也就是國公府世子和各位公子那邊,卑職冒昧說一句,能不能讓成家的兩個孩子也補進去……”

話說到這裡,李孟也是明白了,歷次爭戰,山東兵馬儘管都是大勝,可死傷也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各處的青壯子弟,也都沒有成家,就算是有子弟的,也有當地的公塾、私塾託管教導,可兵馬之外的許多部門,比如說山東鹽幫,這裡面的人員大多是成家立業的,年紀偏大的人。

山東鹽幫在外,孤身犯險,也經常是有死傷,可在外身死,有時候因為保密和其他的各種情況,子女反倒是得不到軍屬的各項優待,也有很多讓人不平的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山東鹽幫的這些人員是對山東最忠心耿耿的一批人,他們的後代這般,實在是讓人心寒。轉念一想,李宏在公塾之中,身邊都是貴戚子弟,儘管眾人都是年幼,但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卻未必有什麼好處。

總要有些不同的進來,這些鹽幫成員的子弟,對山東的忠心耿耿自不必說,而且素質也有一定的保證,呆在李宏的身邊,也算是為李宏的將來培養班底,而且這對待傳到外面去,膠州營對烈屬的對待也是美名。

李孟點點頭,開口說道:

“這件事明日再和本公說一下,成家的兩個孩子你儘快安排進入公塾吧,不要耽誤了。”

聽到李孟應允,忐忑不安的黃平禁不住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行禮致謝,不過李孟卻又是說道:

“黃平,你如今已經不是山東鹽幫的統領,多把心思放在親兵營這邊,多學多看,這樣才能做個合格的親兵統領,你可明白嗎?”

黃平打了個寒戰,連忙肅然躬身答應,任何一名統治者都不可能容忍手下又是掌握著自己的保衛力量和軍校,又是想要對情報機構涉足,這可就太危險了,儘管黃平這邊是好心,可李孟還是點了他一下。

實際上,即便是在王海擔任親兵統領的時候,他實際的職務也僅僅是個事務性的副將而已,李孟才是直管衛戍大隊的將領。

衛戍大隊不光是李孟的親衛,而且還是整個膠州營的軍官學校,不可能交到別人手中,但王海是李孟的親信和起家兄弟,有些事情李孟還能放心讓他去做。等到這黃平過來,李孟對這個親兵營插手肯定會更多。

八月中秋之後,整個濟南城都是知道原來的親兵統領王海被派往登萊之地演練兵馬,這倒是大家意料之中。

王海擔任親信的位置這麼久,早就是被人認為是方面大將的候選,在一開始的時候,眾人都是估計王海會去擔任兗州軍的統領,卻沒有想到這次被派往登萊之地練兵,然後又有一個新的猜測。

說是登萊總兵趙能在河間府之戰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齊國公對他並不滿意,這次外放王海過去,就是在練兵之後接管登萊總兵和屬下兵馬,而趙能則是擔任親衛的統領,這八卦是滿天亂飛。

王海去登萊之地練兵,眾人也看不到什麼跡象,因為山東的軍營駐地都是規定嚴格,無關人員都被勒令遠離,軍營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除卻軍隊自己之外,旁人還真是無從知曉,儘管不知道王海到了那裡,沒準這位親兵統領正在那個山溝之中練兵呢!

自從朝鮮被滿清征服之後,這朝鮮就一直是滿清可靠的後方基地和火銃兵提供者,並且還是大部分海商和女真貿易的中間商。

很多商品都是在仁川港中轉之後,再透過陸路送往遼東之地,而且滿清的歷次對外戰爭都是要徵發朝鮮的火銃兵,不管是去草原上和蒙古各部作戰,還是入關或者是在關外和明軍作戰,都是要抽調。

朝鮮所出產的糧食和鐵器也是大規模的被抽調,這時候的朝鮮就好像是元朝時候,成了蒙元的糧倉和工匠鋪子和妓院。

因為有朝鮮的存在,滿清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兵馬去在外征戰,而且可以多了許多火器力量。

這樣重要的藩國,滿清韃虜卻只是放置了一個參領管制,這名參領率領的兵馬也就是一千二百人左右,而且這一千兩百人,只有四百多女真八旗的戰士。

朝鮮不管是比大明還是目前的滿清,都是個不值一提的小國,但畢竟也有幾千裡的國土面積,幾百萬的人口,可只放了一千兩百人計程車兵來管制,未免有些太託大了。這還不算是什麼,如果看看義州和鳳凰城一帶,偌大的遼鎮和朝鮮毗鄰的之地,滿清只不過放了三千人,還是正藍旗的殘餘,戰鬥力最弱的八旗兵馬。

說是託大,其實卻也未必,朝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就養成了這種鞋墊一般的脾氣,不管是誰來都能是踩踏幾下。

不管中國是什麼政權,朝鮮所能作的也就是臣服而已,而且臣服之後,就不會有什麼反抗的念頭,老老實實的盡做臣子的義務。

比較大規模的抵抗,還要追溯到隋末唐初對高句麗的戰爭,可被朝鮮人認為是祖先的高句麗,嚴格來算,更應該是如今女真人和索倫的祖先,和如今的朝鮮沒有太大的關係。

說來有些可笑的是,女真族在明初的時候,很是吃了不少朝鮮人的虧,居民被殺,土地被強佔。等到女真成了氣候之後,朝鮮就完全不值一提了,老奴努爾哈赤起兵征戰,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建州女真和烏拉女真直接就在鴨綠江邊大戰,朝鮮的居民和軍隊戰戰兢兢的不敢動彈,只能是事後去收拾屍體。

在皇太極領兵征服朝鮮之前,滿清韃虜一直在和朝鮮毗鄰的地方保持大軍的原因不是因為朝鮮,而是因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毛文龍所率領的東江鎮,這支偏師對遼東的騷擾始終是滿清韃虜的大患,等毛文龍死後,東江鎮潰散,滿清韃虜立刻是把主要的力量轉向大明遼鎮。

而朝鮮,儘管號稱是大明的忠心藩國,卻始終不敢有任何的舉動,等到皇太極領著大軍進入朝鮮之後,朝鮮軍隊甚至談不上什麼抵抗,一路的潰散,朝鮮王族能做的也就是向大明求救。

最後求救不成,朝鮮王室上下恭謹溫順的投降了滿清,朝鮮習慣於給強者做奴僕,並且是忠心耿耿的奴僕。

當他們覺得大明強大的時候,他們可以做了兩百多年藩國,可他們認識到滿清韃虜比大明更厲害的時候,馬上又是去低眉順眼的奉滿清為宗主,在正常發展的歷史上,這又是二百多年,直到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