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2 / 3)

小說:順明園招聘 作者:特別白

牛金星緩聲的說道:

“你這推斷固然是無稽,你宋叔的卦辭是天意或是人為還未可知,你我父子在這闖營之中,卻想著朝廷的軍將,若是被人知道,咱們全家就是死無葬身之地,若是傳出去,恩公那邊又是被置於何地……”

這番話說的頗為清晰明白,牛佺悚然而驚,儘管河南此時夜間也是頗為的溫暖,可突然間牛佺還是禁不住打了個寒戰,四下的張望,就怕有人聽到他說的這些話。

這時候,牛佺也明白,為什麼牛金星突然走去“方便”,想必就是要看看有沒有隔牆之耳。

晚上就這麼過去,每個人想的都不相同,不過所有人都是從宋獻策的卦辭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可以說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所謂天命,所謂氣運,是虛無縹緲之極的東西,但歷代改朝換代,都是特別的講究這些虛的東西,每一代建國之始,都要聚集文士講國運流轉更替,證明自己的朝代得國是順應天命。

對應這些東西還有個說法叫“一語成讖”,有些話不說尚可,說了,就有可能成真,牛佺儘管是隨口一提,不過卻在牛氏父子之中存有了個想法。

崇禎十四年六月間,“十八孩兒當主神器”這個卦辭已經是在河南以及時周圍的省份傳揚開來,還有那句“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也都是被傳播了開來,或許是闖軍實力膨脹,勢頭也一直是迅猛,大明天下間,特別是長江北邊,也開始有人私下裡說或許李自成真有天命。

但在山東地面上,雖然也有人聽到這傳言,不過卻始終是傳揚不開,眼下山東的自耕農甚至小地主都是少之又少,十幾個大地主把持著山東地面上的耕地,這些大地主非富即貴,最大的山東總兵李孟,第二則衍聖公孔府,第三個就是魯王朱以派,這些人物手下的佃戶可不用應付朝廷的苛捐雜稅。

不過過的還算是溫飽的,也就是在李孟屬下的屯田田莊的莊丁們能勉強的維持溫飽,其他處的佃農想要作亂,也成不了什麼事,膠州營分駐在各地計程車兵和武裝鹽丁們有足夠的優勢撲滅任何的叛亂。

六月間,河南的局勢是半好半亂,好的是整個河南北部沒有什麼大的兵事,亂的地方則是李闖大軍在南陽府和汝寧府攻城略地,一些零散的官兵或者是被殲滅,或者是躲在城池之中不敢出來。

但現在的闖軍可不是那種打不開城池的烏合之眾,縣城、州城有不少都是守禦不住,被闖軍打破。

而山東地面安靜如常,濟南府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舉辦,山東總兵李孟納妾,這名小妾據說是名孤女,被李孟收留了很長時間。

這次的納妾除卻各方人士派人送去禮品之外,也並沒有什麼驚訝的,膠州營內部更是覺得此事本就是順理成章,木雲瑤是不是李孟的妾室,無非是一個名份,早就是在一起這麼年了。

李孟這次去往開封和周王私宴,周王也是提到了這件事情,自從靈山商行在開封有分店以來,周王父女經常是有信件的聯絡,周王也知道自己的女兒還沒有什麼名份。

既然已經不在王府,那就不必這麼執著於名份和地位,總歸是成為李孟的家人就行,從女兒的信中,周王也能看出來木雲瑤在字裡行間表達出來的那種喜悅和幸福,李孟對她自不必說,所謂的大婦顏若然對木雲瑤有如姐妹,也很是親切。

並且木雲瑤在信中也是提到,在李孟的內宅之中,還有顧橫波、柳如是這兩個女人,儘管自己的女兒說的很簡略,可週王和周王妃卻明白這個事情的嚴重,給自己的女兒去信說是不能這麼枯燥的等下去,而要及早的在總兵內宅中確定自己的地位。

如果真是讓顧橫波還有柳如是先成為妾室,那事情可就變得尷尬了,何況自己女兒在心中隱約的提到,自己在山東總兵李孟這邊還負責些公事,所以儘管沒有名分,但地位非常重要。

真要是失卻了先機,很可能連辦這些公事的資格都失去,那就不要談什麼地位了。

這次李孟去開封城,之所以周王會冒著被地方上發現的危險來邀請李孟,就是為了在私宴上把這事情攤開說明。

對李孟來說,也的確是到了應該娶木雲瑤的時候,下面負責內衛和情報方面的負責頭目,以及周揚、寧乾貴等人,甚至包括他的岳父顏參政,都是和他講,內賬房這個機構已經成為類似於大明朝廷錦衣衛和東廠,這樣的機要之地,如果不是自家人統領,實在是不能讓人放心。

何況這木雲瑤已經是自家人,何不把這名份確定下來,讓雙方都是安心,讓木雲瑤分派支配下面的這些機構更加的有資格。

反倒是老太監劉福來對是否納妾並不怎麼關注,他隱約覺得木雲瑤身份不同尋常,而且對李孟的情誼深重,根本不會離開。

但這劉福來卻曾經私下和李孟語重心長的說過一句話“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無論做什麼,都沒有私事和公事的分別”,李孟極為認可這句話,這次納妾實際上就是如此,儘管木雲瑤幸福之極。

可在屬下看來,這是李孟整合山東文武體系的第一步。

納妾前後,李孟的內宅一切未變,還是依照從前的體系運轉,只不過內賬房的存在更加的有資格,對靈山商行、山東鹽幫的調控也稍微的有力了些。

在納妾這個儀式舉辦完成之後,李孟對屬下各個軍將的分派重新又有調整,馬罡駐紮登州府和萊州府南部,趙能駐紮萊州府北部和青州府,李孟本部直管濟南府和東昌府以及兗州府北部。

而淮北軍和淮南軍改為淮揚軍,由陳六統管,原淮北軍守備張江調回山東,就任兗州軍都司,兼管河南歸德府一帶。原淮北軍暫由千總高科率領,淮揚軍副將,守備銜頭,常駐海州。

陳六從遊擊擢升到了參將,王海則是從守備升到遊擊,湯二也跟上升到了都司,馬罡和趙能的官職雖然沒有得到提升,不過他們兩個屬下的兵馬要擴軍,登州軍和青州軍各擴軍五千。

靈山商行眼下已經是有數的豪商集團,在南直隸,在河南都有自己的分號,日進斗金,不過除卻侯山是大掌櫃之外,鹽政分駐膠州巡檢衙門的師爺寧乾貴,也在靈山商行之中參與一席。

這其實是靈山商行因為和揚州的方家、福建鄭家,曲阜的孔家這幾個大的商行和商人有了利益聯合之後,規模和勢力都是擴大,但膠州營之中財賦商貿的人才委實是太少,侯山一人在靈山商行獨大也不好,索性是讓寧乾貴和他的財務班子也參與到靈山商行的經營之中,有個監視,也是個人力的支援。

而隨軍的袁文宏則被從某州同知的位置上撤下來,成為了李孟的隨軍主簿,主簿是很低階的事務官員,那同知可是七品官,可得到了這訊息的膠州營文官武官,凡是和袁文宏相熟的,都是前往祝賀。

因為得到這個位置的袁文宏,已經成為李孟身邊核心圈子裡的一員,正式被這個團體接納,而且就在總兵大人的身邊參贊機要,在這體系之中,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隱約是膠州營文官之首的周揚心中還有些嫉妒,心想不知不覺之間,自己的副手居然有了這麼好的機會和機緣,但也就是心裡想想而已,周揚目前是獨當一面,袁文宏最多是個機要秘書的職位罷了。

從河南征戰回來,左良玉那幾千兵被誅殺的事情被各方,也包括左良玉自己,很默契的心照不宣,給他壓了下來。

幾千兵死在河邊,是誰殺的,也找不出什麼人來證明,而且蘭陽縣城根本沒有什麼人了,整個變成了一座空城,剩下的只是那些蘭陽城中的平民屍體,至於活下來的人,據說都是逃荒逃難到了歸德府一帶。

既然這件事情不會上奏,那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總兵李孟,長途奔襲,解開封之圍的大功可是非同小可。

特別是如今官兵與流寇交戰,幾十戰之中也每個勝仗,李孟這等大勝,更是應該表彰,不要說是李孟的屬官,還有山東的上下官員,就連河南的文武官員都是以為李孟這次肯定會掛將軍印。

如今大明天下,這總兵官不值錢,北直隸一省就有十幾名總兵,但是總兵官掛將軍印,可就身份貴重了許多,文臣地位遠高於武官,武官受其統屬,但這武將若是掛將軍印,就可以獨當一面,又部分自專之權,左良玉就是如此,掛上平賊將軍印信。

除卻加將軍印這個猜測之外,還有人覺得李孟此次出援河南,如此的大功,或許還能封爵。

按說四月底的時候這功勞就已經是報到了朝廷之中去,但直到六月也是一點訊息也無,據知曉朝廷訊息的人說,因為山東和河南的聯合上奏爭辯,駁了皇帝的臉面,崇禎皇帝曾說,不追究失陷親藩的罪名已經是開恩,封賞是不必想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