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陳新甲的仗義直言(2 / 2)

小說:順明園招聘 作者:特別白

“不是給了個鎮東將軍的官銜了嗎,還要怎麼賞賜,這等不知道進退的粗魯武夫……”

陳新甲聽到崇禎這麼說,心中雖然暗喜,可還是站起來嚴肅的彎腰言道:

“陛下,李總兵行事確有種種不合規矩之處,但這軍功實實在在,如今正是用人之際,當賞罰分明,彰顯朝廷的寬宏氣度,也讓有心報效朝廷的豪傑有個比較,這山東的李總兵,的確是賞的不夠。”

這種耿直之臣的腔調是崇禎皇帝最欣賞的,而且陳新甲很會把握分寸,說的也是崇禎並不放在心上的事情。

崇禎皇帝方才定下了和韃虜議和的規劃,心中輕鬆了不少,聽那陳新甲說的鄭重,禁不住身子坐的直了些,這屋子裡面倒真是有點明君重臣的模樣,王承恩低眉順眼的拿著拂塵,站在崇禎皇帝的後面。

聽到兵部尚書陳新甲這麼“仗義執言”,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陳新甲是什麼人,大太監王承恩心中有數,要是個耿直之臣,每年送給自己差不多五萬兩銀子,那可不是俸祿上能賺回來的。

這樣的角色,今天被皇帝砸了個苦差事之後,沒有回去琢磨著鑽營,反倒是向皇帝直言相諫。儘管是王承恩這樣城府深沉的人物,還是忍不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心想今日的太陽還是東邊出來的。

“賞的輕了?這等武夫居然紅口白牙的說兩藩失陷,罪責在楊文弱,那樣的忠臣,這莽夫居然敢這般說,若不是看在他救援開封城的大功上,早就是責問有司捉拿問罪,還能留到今天!”

兵部尚書陳新甲站在崇禎皇帝面前,腰身挺直,滿臉的大義凜然之色,朗聲說道:

“陛下此言不妥,那李孟不過是粗魯武夫,除卻領兵打仗之外,哪裡懂得什麼體面規矩,不過越是這樣的人物,朝廷若是施恩厚賞,這等人肯定會死心塌地的為朝廷效命,甘為鷹犬驅使。”

一直是憂心忡忡的崇禎皇帝今天這番對談後,感覺到頗為的輕鬆,因此對這陳新甲的進言也是聽得進去,當下轉了口風,溫言的問道:

“愛卿說的有理,只是朝廷已經給他加了鎮東將軍的銜頭,事情過去了這麼久,貿然追加賞賜,反倒是讓天下人看笑話。”

崇禎皇帝行事完全憑自己的好惡,卻時時怕自己被天下人笑話,為了維護自己的臉面,往往做事做的更錯。這就是所謂的荒唐。

“陛下,臣在兵部,聽下面的主事和郎中們說,山東兵馬已經是有四年沒有發下一點糧餉,想必已經是窮的底掉,微臣以為,應該給山東兵馬發下一年的糧餉,少打折扣,那山東兵馬久旱逢甘霖,必然更增忠心。”

聽到這個,崇禎有些不自然,不管那山東兵馬如何不得他喜歡,畢竟是大明的兵馬,四年一點銀兩沒有發下去,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咳嗽一聲言語道:

“流賊和東虜才是國家大患,這山東一直是太平無事,要什麼餉銀……也罷,陳愛卿,等下朕就下個旨意,讓戶部給山東湊一年的銀子,儘快發下去吧!”

兵部尚書陳新甲跪下磕了個頭,感激的說道:

“微臣替山東的兵馬謝謝陛下的聖明恩典,有陛下的這份心意在,天下的將士必然是效死拼搏。”

這番話說的崇禎皇帝面露笑容,陳新甲站起來趁熱打鐵的說道:

“陛下,既然是厚恩結納,索性是把事情做的利索,既然是核准人數發下軍餉,但歷次的朝廷封賞,都只是那李孟一人得賞,這李總兵的部將臣屬卻沒有領受到萬歲的恩澤,不如擇其有功者,授予官職。”

崇禎皇帝既然覺得陳新甲說的有理,那後面所說的自然句句中聽,當下點點頭,朗聲的說道:

“王承恩,等下把陳愛卿所說的擬個旨意,用印發到內閣,讓周延儒牽頭辦了吧!”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彎腰答應了一聲,這老太監倒是大概明白陳新甲想要幹什麼了,果然不出他意料,陳新甲又是跪下謝恩,奉承的說道:

“有陛下這番恩典,李總兵和他屬下的兵馬一定是感激涕零,這京畿一帶這般的空虛,或許也可讓山東兵馬前來駐防,也是應有之義。”

“愛卿忠心為國,也是辛苦了,今日說的那件事要用心去辦,若是辦成,入閣兼領部務也未嘗不可……”

入內閣為大學士,又兼領部務,也就是說兵部尚書之職仍在,仍入閣為樞機,這是有明一代難得的殊榮,也更是權重之極。

近年來能做到的也就是楊嗣昌一人而已,那已經是權傾朝野的架勢,崇禎跟陳新甲許下了這個,當真是大大的彩頭。

一時間,去和滿清韃虜議和的骯髒差事也不算是什麼黑鍋了,這陳新甲滿心的熱血沸騰,急忙的跪下,連連磕頭謝恩。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儘管頗有城府,可此刻還是忍不住想要笑,扭頭看那名在一旁寫起居注的翰林,那翰林也是一臉的古怪。

王承恩看了前面的崇禎皇帝一眼,儘管是跟隨了這麼多年,可還是禁不住在心中嘆了口氣,這位聖上根本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麼情況,大臣和親信說什麼就聽信什麼,哪裡知道內中玄機。

當然,王承恩心中明白,卻不會多說一句,這皇帝有些事情上糊塗,下面做事的才有機會上下其手,大賺便宜,要不然自己這些孝敬都是因為什麼撈到手的。

“核准人數發下軍餉”這動作,怕是朝廷對地方上軍頭們唯一有殺傷的政策了,下面的軍將靠什麼發財,還不是靠著吃空額虧空,山東總兵這等朝廷的正印武官,更是要依靠這個過好日子。

你這一去核準人數,豈不是要割這武將身上的肉,本來號稱是五萬的兵馬,朝廷七折八扣的發下餉銀,然後吃三萬的空額,剩下的銀子養個萬把兵,這算是正常。不過一去核準人數,按照萬把人發餉,那軍將也要過日子的,再吃空額就只能是按照萬把人報,發幾千人的餉。

這一下子手中的實力去了不少,遣散兵馬時候還要防著老兵鬧亂子,所以這核准發餉人數,又被稱作“清軍”,這可不是說關外的韃子,清乃是清理的意思。

“擇其有功部屬,授予官職”,至於這個說的雖然是冠冕堂皇,卻是更加陰狠齷齪的手段,這說白了就是分化,比如說給李孟的手下升官,給他個和李孟差不多的地位,人一旦的身份地位變化,那心境態度必然不同。

下位者即便是沒有什麼野心,但有了那個地位,原來的上位者也要心存提防,雙方的矛盾自然而然就生出來,朝廷不過是給個虛名而已,實在是簡便易行。

調防的手段更不用講,士兵在本鄉本土一切方便,就地徵糧發餉,又有地方上的勢力支援,後顧無憂。

但若是調防到外地,一下子成了無根的浮萍,後勤和供給都要依靠駐紮地的支應,這自主權相應的就差了許多,這山東兵馬軍紀聽說不錯,在外地想必不會像是左良玉軍隊那麼自己“籌措”,肯定是大亂方寸。

當下朝廷對付那些實力未損軍頭的手段,也只有這三種了,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這軍頭並不囂張跋扈,對朝廷還算是恭順。

這山東總兵李孟,還真就屬於這一種,陳新甲這些法子用上去,這李孟手下的兵馬恐怕是陣腳大亂、矛盾紛紛,損傷元氣都是有可能的。

王承恩心中納悶,到底這兵部尚書陳新甲和那山東總兵李孟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居然撕破臉用這樣的手段陷害,不過不幹自家事,由他去折騰吧。

大明有如今的局面,王承恩這種心態未免不是原因之一,內廷太監,外朝的官員,在野計程車人,都是這等的想法,反正與我無關,且看就是。

陳新甲謀劃的不錯,但山東情形卻是和這全天下的情況都是完全不同的,按他謀劃去做會如何,誰也不敢保證。

不過,大家都是在看著,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關我何事,看就是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