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子侄應孝 無雲亦龍(2 / 3)

小說:順明生活超市 作者:特別白

天氣易寒,在八月底,即便是南京城一帶也有依稀的秋意,天稍微陰下來,就能感覺到冷了,八月二十八這天沒什麼太陽,年紀大了對冷暖這種事情更是敏感,劉太監在劉遷的陪同下在外面轉悠了一圈,早早的回到了居住的客棧。

這家客棧的夥計和掌櫃對劉太監招呼的還是頗為熱情,看著老太監回來,掌櫃的滿面笑容的招呼說道:

“劉老伯,您院中有客,已經等您半天了!”

有客,都這個時候,還會有什麼客人,劉太監看了邊上的劉遷一眼,卻從下人的表情上看到了慌張的神色,劉福來禁不住笑著說道:

“慌什麼,該來的總要來,咱家這麼大年紀,還有什麼看不開的。”

客棧後面那些給大戶居住的獨院和客棧門臉還有一段距離,在這段路上,卻有那沒離開的僕人臉上帶著惶恐過來小聲的說道:

“老……老爺,院子裡面幾名帶刀的漢子,您出門不一會他們就來了。”

劉福來有些糊塗,“帶刀的漢子”,眼下他這樣的情況,要想動手收拾,還用幾個帶刀的人嗎,只要一個護兵過來,什麼問題都解決。那名跑出來報信的僕人已經是嚇壞了,看著自家老爺腳步不停,一直朝著前面走去,禁不住在身後說道:

“老爺,莫要進院子,快走吧!”

聽見這話,劉福來一股怒氣猛地上來,呵斥說道:

“去那裡!走去那裡,我們幾個老弱能去那裡!?”

呵斥完,反倒是加快了腳步,朝著院子裡走去,老太監心裡面覺得這莫名其妙的去職,喝令閒居民間的處置委實是太古怪了,內廷的手段他心知肚明,東廠和錦衣衛有種種的厲害手法,老這麼吊著心驚膽戰,不若給個痛快,看眼前的這個局面,老太監劉福來反倒是覺得心裡面有些輕鬆。

院門虛掩,裡面也是安靜異常,饒是老太監也算是見過風雨,此時禁不住喉嚨有些發乾,身邊的劉遷臉上也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伸手推開了院門……

宅子的臺階上,有四名穿著厚布衣衫的漢子坐在那裡,正在小聲的談笑,劉太監覺得有些彆扭,這些漢子一看就是武人,不過這行為舉止卻很有分寸,明明有椅子放在一邊,他們卻不去做,反倒是在冰冷的石階上,這可不是那些囂張跋扈的辦差番子。

果然,這幾名武人看見劉太監進門,幾個人都是站起來,當先的一人不知道小聲說了些什麼,這四名漢子齊齊的跪在地上,恭敬的說道:

“小人參見老太爺,小的們是山東總兵李大人的手下,特地奉命接老太爺回家……”

這話一說完,正要舉步向前的劉太監怔在那裡,半響沒有反應過來,身邊劉遷本來是存著必死的念頭,卻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局,心情迅速的從大悲到大喜,一時間有些反應過來,跟著愣在那裡,過了半天聽到身邊老太監喃喃的說道:

“這真是……真是……”

八月初十的時候,監軍劉元斌就知道了這個訊息,他在內廷中也有關係和訊息的渠道,南京鎮守太監換人,這也是重要之極的情報,儘管監軍太監劉元斌正和山東巡撫顏繼祖議事,下面的人也不敢耽擱,告罪一聲,就在劉元斌耳邊說了這個情況。

顏繼祖坐在對面卻也沒什麼注意的,雙方各自的系統不同,雖說在京師楊嗣昌議定功罪的時候結成了同盟,但也不是要好到資訊共享的地步,監軍那邊有什麼隱秘的事情,告訴自己是人情,不告訴自己是應該,若是自己有訊息的時候,肯定也是如此。

今天雙方相距,本就是一些小事通氣,比如說濟南城何處建立監軍和巡撫宅第的事情,巡撫顏繼祖也不著急,只是在邊上端起一杯茶,慢條斯理的喝著,等對方事情辦完。

那名親兵附耳說完,又是恭敬的和巡撫大人施禮,才小步的退了下去,監軍太監劉元斌臉上卻有喜色,稍一猶豫就開口和顏繼祖說道:

“顏大人,有喜事臨門啊!”

這話一說,顏繼祖也跟著關心起來,放下茶杯,看到那劉元斌環視一圈,立刻是擺擺手讓下人們退下,等人走個乾淨,劉元斌笑著說道:

“剛才京師那邊相好的朋友給咱家送了急信,說那南京鎮守劉福來不知道因為什麼惡了內相王公公,被奪了鎮守的職位,讓他在民間賦閒養老,盧九德那胖子倒是好運氣,居然得鎮南京了……”

“哦,不回內廷,活流了,這劉福來未免太慘了些。”

顏繼祖就在中樞為官,自然知道讓高位的太監在民間賦閒養老不是優撫而是懲罰,劉元斌在那裡嘿嘿笑著,繼續說道:

“這劉福來當年不過是沒品級的,不知道怎麼走了狗屎運氣,進了司禮監做了秉筆,又放出去做了南京鎮守太監,這下子跌下來了。”

看著劉元斌滿臉幸災樂禍的神色,山東巡撫顏繼祖有些不耐煩,開口說道:

“劉公公,本官想知道喜從何來啊,現在還有些糊塗,能否明言!”

這話倒是一點客氣也不講了,監軍太監劉元斌臉色一僵,也覺得自己的表現未免太過得意忘形了些,禁不住乾咳幾聲,說道:

“顏大人,那總兵李孟的靠山是誰,正是這劉福來啊,這劉福來一倒,那囂張跋扈的李孟小兒還能這般目中無人嗎,沒了靠山,必然是頹敗下去,聽人說這李孟田產店鋪無數,到時候豈不是……”

巡撫顏繼祖的臉色已經是冷了下來,把茶碗重重的頓在邊上的茶几上,冷聲的說道:

“劉公公,這話今天講了,本官就當沒有聽到,也望您不要出去再講。”

大明的官場規矩,領兵的武將要受到文官和太監的節制,軍餉和人事的安排都把持在宦官和文官的手中,這個體制讓文官和太監們都是撈到了許多的便宜,而且因為這個制度,文官和宦官的地位也是要高於武將。

而今武將跋扈,可上面那些預設的規矩大家大體上還在維持著,但在山東卻不一樣,眼下除卻各處的知府、兵備道以及省裡的官員李孟不能任免之外,其餘所有的大事小情,幾乎都是山東總兵一言而決。朝廷撥付下來軍餉,巡撫和監軍這邊不敢剋扣一點,要全部的交給膠州營,甚至許多應該是巡撫衙門管理的民政,和監軍那邊管理的庶務,都由總兵衙門下面大大小小的官吏代勞了。

山東巡撫顏繼祖、監軍太監劉元斌眼下在這個位置上,差不多變成了李孟的提線木偶,憤懣不平那是一定的,可卻無可奈何,無計可施,能在那次無數官員丟官丟命的風潮中保住如今的位置,靠的就是山東總兵李孟的軍功,李孟手中也有他們的把柄。

千里做官只為財,兩人在這個位置上幾乎是被圈住,沒有什麼便宜可以撈取,當日間的那些感激都是煙消雲散,只是盼著李孟早些倒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