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顛覆性的產業革命(第四更,求訂閱(2 / 2)

在一輛輛拖車的交替下,集裝箱不斷的被吊裝上船,看著每分鐘都有集裝箱被吊上船時,阿爾貝託和一眾航運公司的高管們,無不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個集裝箱平均裝載15噸貨物,雖然只裝了五千多噸貨,可是裝船時間……”

“最多也就幾個小時吧!”

“我的老天爺,原本想要裝一船貨,最少要裝上五六天,要上百個工人……”

而現在呢?

全程沒有一個碼頭工人參與。

相比於航運公司高管們的激動,目睹著這一切的任師傅,依然抽著煙,眼前的這一幕,並未讓他感受到任何震驚,對他來說,這一天只是碼頭上極其平常的一天而已。

幾個小時後,裝完最後一個集裝箱的“錦衣號”,就緩緩啟船了,當天靠港,當天離港,在過去,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

“……“錦衣號”貨船利用自帶龍吊門將碼頭上的集裝箱吊上船,安放到甲板上的固定點。每個箱子平均耗時3分鐘,一共吊運365個集裝箱,全程沒有一個碼頭工人參與運輸貨物上船。從長安港啟程六天後,抵達東寧港,次試航取得圓滿成功。”

在官邸的辦公室裡,即使是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可是在提到“錦衣號”的試航成功時,阿爾貝託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經測算使用“錦衣號”運輸的貨物每噸成本只有o.16元,而其他散貨船運輸一噸物資需要5.8元,兩者相差36倍。陛下,您相信嗎?整整相差36倍,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是革命!”

阿爾貝託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甚至說連唾沫都差點噴了出來。

“是一場海上運輸的革命,它不僅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加快了運輸度,在“錦衣號”僅僅只在東寧泊停了一天,就裝載著貨物啟程返回了長安,往返僅僅只用了十三天,根據計算在這條航線上,“錦衣號”可以做到一年往返長安和東寧24次,而之前使用的散裝船一年很難跑到12次。”

深吸口氣,阿爾貝託說道。

“我們等於憑空增加了一艘船!閣下,這還只是一艘船,很快,我們會改進更多的船。”

相比於阿爾貝託的平靜,李毅安卻顯得很平靜,對於這樣的結果,他早就瞭然於胸了。

三十六倍的成本差距,足以讓船運公司為之瘋狂了!

翻看著“錦衣號”的資料,李毅安說道。

“嗯,工程師們能夠設計出船載龍門吊,可真不簡單啊,有了它就不需要依賴港口的專用裝置,但是從未來的展來看,還是需要設計新型的岸邊起重機,這個你們和港口以及製造部門,進行商討一下,集裝箱專用船和專用港口,才是真正的未來。”

嘴上這麼說著,可是李毅安的心裡對工程師們的奇思妙想卻佩服至極,畢竟,集裝箱船一開始普及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碼頭裝卸裝置短缺,而這種自帶龍門吊的船舶在集裝箱運輸開啟初期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隨著集裝箱運輸的興起,碼頭裝卸裝置的增多,它最終還是被淘汰的。

作為集裝箱概念的提出者,在指出建設專用港口的重要性之後,李毅安思索片刻,又說道。

“還有,就是公司需要聘請了專業人士進行了全盤統籌。對公司過去航次的資料分析,這可以藉助於暢想1o3電子計算機,對其從碼頭裝卸、航線掛靠、干支線比例等整體執行模型進行模擬計算……”

李毅安之所以會提到電子計算機,是為了普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儘管電子計算機已經在南洋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繼續拓展一下用途只會推進它的展。

對於閣下的吩咐,阿爾貝託自然是不加思索的一一答應了下來,論海上運輸組織以及航運管理,他是行家不錯,但眼前這位……卻是革命者,一個掀起海上運輸革命的革命者。對於他的建議自然要言聽計從了。

“革命……”

看著資料中“錦衣號”正在航行的照片,李毅安自言自語道。

“這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革命啊……”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