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第248章 給他們一個家(第一更,求訂閱(2 / 2)

孩子出世之後需要什麼?

需要學校!

儘管在山打根的重建中,本地的中華學校是第一批重建的專案,並且早就投入使用,但是還需要託兒所、幼兒園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

一切為了孩子……這彷彿是華夏民族血液裡的基因,它既正確,但又充滿悲情,過去百年的貧窮落後帶給華人心理上的創傷,都在追求給後代最好的東西。

這一點,無論貧富,皆是如此。

而做為一個領導者或者說規劃者,李毅安也懷揣著同樣的想法。

“不僅僅只是學校、圖書館,這些孩子們還需要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在規劃署寬敞的大廳裡,看著大型沙盤上山打根的規劃沙盤,沿海市中心位置,規劃著大量的現代建築,雖然城市的規劃非常合理,而壯觀,但是從建築美學上來說,絕對受到的第三帝國影響,比如大量使用石材,這是納粹建築學的一大特點——大部分公共建築都由純石材構造而成。

為了平衡三德子美學的影響,李毅安特意從國內請來一批建築設計師,畢竟,他心裡的城市,應該是東方式的,而不是三德子式。

不過,今天李毅安並不是要和他們討論這些建築的,而是在討論一個最簡單的話題——家。

“截止到目前7批移民中,以夫妻雙方為主的家庭移民已經有1o萬戶,現他們無一例外都居住在我們提供的夫妻房,但是夫妻房,只是臨時的過渡,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府,我們有必要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家!”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讓奧托等德裔建築師的眼前不由一亮,其實第三帝國也規劃過國民住宅,但是因為高層更傾向於修建能夠體現第三帝國強大的公共建築和戰爭影響,國民住宅也就是停留在計劃階段。

“先生,我們在德國的時候,曾經規劃過國民住宅,在城市規劃的的居民區中,我們已設計了相應的公寓……”

這邊奧托剛剛介紹他們設計的公寓,李毅安就打斷了他們,說道。

“論設計公寓,我比你們更在行!”

這可不是什麼吹牛,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走路,大學時曾在售樓部幹過幾個月銷售的李毅安,對多層公寓以及小區,簡直不要太瞭解,隨手一畫,就能讓他們驚人為天人,畢竟,那是經過市場考驗了幾十年的設計。

“建築多層公寓,每平方米混凝土的用量和用鋼量是多少?從鋼材上來說,每平方米至少需要4o公斤鋼材,按照每戶125平方計算,僅僅只是鋼材,就需要5噸鋼,以目前十萬戶的標準來看,僅僅只是鋼材,就需要5o萬噸,而我們的鋼材、水泥都是需要進口的!鋼材、水泥必須優先用於工廠以及大型公共建築。”

任何建築都必須讓位於現實,對此李毅安比誰都清楚。現實就是,眼下婆羅洲的鋼鐵廠、水泥廠都在建設中,在沒有投產之前,鋼鐵水泥都只能進口。

“所以多層公寓並不適合婆羅洲,或者說,並不適合眼下的婆羅洲,至少在未來的十幾年內,婆羅洲的民居都必須遵從一個原則,就是就地取材,比如木材。”

指著這間用木板建成的大廳,現在的婆羅洲除了學校、工廠,絕大多數建築都以木材為原料,李毅安說道。

“在婆羅洲有著近乎取之不盡的木材,所以呢,我想請諸位,設計一種木製的房屋,這種房子應該有一間客廳、一間餐廳、獨立的衛生間,至少有6間臥室,因為未來的婆羅洲,一個家庭至少應該有五個孩子,為了節約用地,應該是兩層的,每間臥室的面積不應該小於1o平方米……”

李毅安一邊描述著他的構想,一邊用筆繪製了一個草圖,看起來有點兒像是電影里美式兩層小斜屋頂房屋。

“嗯,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庭院,前院和後院,並不一定需要多大,但是應該有,這樣孩子們才有玩耍的空間,前院應該是開放式的,孩子們可以自由的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

其實李毅安的描述和規劃,並不僅僅只是房子,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並不是把人塞進擁擠的鴿子籠子,忍受樓頂的噪音,鄰居的爭吵,還有關上防盜門之後鄰里之間的冷漠。

當然,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人們沒有活動空間,孩子們壓根就沒有遊戲、玩耍的空間,哪怕是小區之中,又有多少孩子回家做完作業後,會跑到小區裡遊戲?

距離、時間阻礙了一切。

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好的遊樂場就是門前屋後的庭院。

而這種生活方式,正是李毅安所向往的,也是他所渴望給予那些孩子們的——把最好的給予他們,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本章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