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許陽 第314節(1 / 2)

小說:中醫許陽全文 作者:唐甲甲

老農的眉頭也皺了皺。

許陽道:“所以必須要立刻釜底抽薪,清熱解毒,排膿脫險。先開方子吧,把藥煎下去再說,用大劑攻毒承氣湯。徐原,寫方。”

徐原立刻掏出了處方單。

許陽說:“金銀花120g。”

老農眼睛陡然大了一圈,他吃驚於許陽用藥的膽大和兇猛。

而旁邊人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了。

許陽接著往下說:“桃仁、丹皮、紫草各15g,生石膏30g,冬瓜仁60g,生大黃(後下)10g,甲珠、皂刺、甘草各10g……”

許陽一樣樣說自己的配伍,老農皺眉仔細地聽著,眼中時不時閃過驚愕的目光。

說完之後,許陽道:“先去把藥煎下去吧。”

徐原拿著本子快速跑開了。

老農看了看徐原的背影,又問許陽:“這是一個方子的用量?”

許陽點點頭:“沒錯。”

連老農這種見多識廣的中藥專家都不禁驚道:“你這立方可夠大的,別人三四劑才能趕得上你一劑吧?”

許陽解釋道:“病情危險,急需釜底抽薪,必須要用大方子來及時有效的阻斷病情,不然這孩子就真的危險了。”

“中醫搶救危急重症,可不能慢吞吞,必須要又快又效。一旦慢了,就會危及生命。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在一天之內,阻斷病情,使他轉危為安。”

前半句話,老農還聽的挺有道理,還頻頻點頭,表示認可。但是後半句話一出來,老農又吃了一驚。

然後他皺眉思索道:“你這個方子是在大黃牡丹皮湯上發展出來的,藥物都非常寒涼峻猛,看似危險。”

“但是內部又環環相扣,可見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尤其是對付這樣的熱毒化膿的腸癰病人,非寒涼瀉下之方,不能解此危啊。”

許陽道:“此方我應用多年,大多數的急腹症,一劑未盡,便已經控制住病情了,通常花費不過區區數個小時而已。”

“而這個病人病情非常嚴重,恐怕一劑都不足以控制病情。服用此湯藥,是兩小時一次,不間斷服用,只要暢瀉,熱毒就會隨著便解。此危就可除了,到時候就可以去芒硝了。”

老農認真地點點頭,眼神中再不敢小視許陽,他反而跟許陽認真地探討起了藥理,言辭中頗有尊重之意。

許陽自然也能跟他聊到一起去,從醫這麼多年,許陽對中藥的理解也是很深的。兩人立刻就非常熱絡地談了起來。

這一下,老農心情也好多了,他本就是一個學術狂人,最能吸引他的就是學術了。

而許陽也有些驚豔,雖然才聊了這麼一會兒,但老農對本草的認知,還有對各種藥物的炮製的理解和經驗,已經精深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了。

其實國內的中藥專家是很少的,國醫大師評選也這麼多年了,也選了不少老中醫出來,但是中藥方面的,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一位而已。

你就知道真正的中藥專家,有多麼珍貴和稀少了。

這也讓許陽內心火熱,更起了要把老農留下的心思。現在許陽想的就不單單是讓老農幫他管藥房,盯著那些懷著小心思的藥商了。

他是想讓老農在他們這兒認真搞中藥研究,盡情的展現他的才華了。單管個藥房,真的是太大材小用了。

老農聊了一陣,對許陽的態度也好很多了,可他還是有所憂慮道:“這麼重的病人,你們也敢接手?萬一出點事情怎麼辦?還有這個方子,如果到時候訴諸法庭,可也是個麻煩事兒。”

許陽抬了抬下巴,示意老農看向另外一邊。

老農順著許陽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見這邊有兩個醫護人員正在跟一對中年夫婦溝通,另外一個人還拿著攝像機,全程攝像。

許陽說道:“我們這邊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可以保障我們中醫行醫治病的規章制度,不然我們怎麼敢說這裡是一個真正中醫治病的地方?眼前這只是小場面而已,你要是不急的話,我可以把我們這兒搶救危急重症的故事說給你聽。”

老農愣住了。

第435章 你到底有沒有急事?

病人的父母也在跟這邊的工作人員走流程,這兩人聽協議,聽得心驚肉跳的,動不動就是什麼嚴重後果啊,死亡啊,什麼的,真是夠嚇人的。

這種協議之前在縣醫院那邊已經來過一輪了,做手術前都是要籤協議的,他們也被之前那份協議嚇得心驚肉跳。

最後他們也沒同意讓孩子做手術,就給送許陽這邊來了。只是沒想到,這邊的協議更加嚇人!

作為問縣人,他們自然是知道許陽中醫的大名的,自然也是相信許陽的醫術的。只是這個協議,還是讓他們頭皮發麻。

許陽也沒過去勸家屬,或者要去跟他們打什麼包票。這些保護醫生的協議和制度,都是不讓許陽插手的,是專門有人處理這件事情的。

所以遇到危急重症,許陽一般是先診斷,然後把方子開下去,讓人先去煎藥。反正開方子,煎藥都需要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工作人員也足夠跟病人家屬走完整個流程了。這樣操作,能最大限度節省時間。

就是萬一病人家屬最後又不同意了,非要把人帶走,那他們高低也就是浪費一副藥。為了救人,這點損失還是可以承擔的。

老農也在一旁看工作人員的流程,也聽了相關的免責條款。老農也不禁微微點頭。

杜月明也跟過來了,見老農對他們的保障制度比較感興趣,他趕緊介紹道:“老師啊,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這邊的相關情況好吧?”

這一次,老農罕見地沒有拒絕,反而點了一下頭。

杜月明眼睛一亮,頓覺有戲,便趕緊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他本來就是打報告小能手,學術中心也是他一手牽頭弄得,許陽也是他挖掘出來的,這些規章制度也都是他落實下來的。

所以沒有人比杜月明更瞭解情況,杜月明趕緊滔滔不絕地跟老農說起了情況,說他們怎麼一步步艱難走過來的,從最初的學術中心到現在人才濟濟的明心分院。

老農還真聽得入了神,這還是他頭一次不是因為聽中藥研究,還這麼認真和仔細的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