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57節(1 / 2)

小說:大秦嬴魚筆趣閣 作者:一口香

都鄉位於櫟陽五個鄉的中間位置,王宮位於都鄉的中心位置,沮水則是斜穿櫟陽整個縣,流

經王宮東北角,然後穿過東鄉,朝洛水而去了。

墨家造出的第一輛風車,就在王宮的東北角下游做實驗,秦魚已經去過一次了,第二次,輕車熟路的就帶著一群人來了。

關木索正一邊看著一排木碓在水車的帶動下上下舂米,一邊揹著手聽張史說話。

秦魚這邊浩浩蕩蕩的一群人過來,早就有人來提醒他,他跟張史同時轉頭,見到秦魚之後,臉上同時露出驚喜的笑容,也是同時抬腳,但關木索這個鬍子頭髮都花白的老人,愣是比張史這個壯年人腿腳利索的先到秦魚的身邊。

關木索笑問秦魚:“公子今日如何有興致,造訪老夫這邊?”

秦魚笑道:“我想要在櫟陽全縣建造水車和水磨房,不知道該如何同眾嗇夫們說,就乾脆帶他們來看看了。”

關木索捋著鬍鬚呵呵笑:“好,好哇,隨意看,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問老朽。”在全縣推廣好啊,這樣他們墨家子弟,才會有活幹嘛。

眾位嗇夫們都不是草包,水車的用處和水碓的便利之處,他們一看就明白了,紛紛在自己心中打起草稿來:建在哪裡?怎麼建?工錢由誰出?百姓們來舂米,是不是免費的?還有,若是建造這樣一座工坊,定是需要人看守的,怎麼任命?工錢多少......

秦魚讓他們自己去看,去討論,然後匯總出一個章程出來,他只要結果,看看他們給出的方案是對百姓們有利還是有害,有利就按照他們做出的方案推廣,若是不利於百姓,或者壓根就是有害的,那就要推翻重來了。

秦魚跟關木索去了正在建造的水力磨坊那一邊,問他若是建造這樣一座水力磨坊,需要多少成本。

關木索思考半晌,道:“依老夫所見,這水磨,尚有需要改進之處。現在的齒輪還需要調和,等調和好之後,一樣的水流速度,能拉動更大的石磨,石磨的轉動也能更快,更省力。”

秦魚道:“能不能先造一匹小的石磨出來?如今夏收已近尾聲,我想讓百姓們能先用上省力的石磨,磨一批麥粉出來,這樣,他們就能從繁重的舂米和磨粉工作中解脫出來。百姓們時間變多了,就有餘力考慮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了。”

關木索好奇:“能先給老夫透露一些,公子要百姓們做什麼嗎

?”

秦魚笑道:“跟關公......”

關木索輕咳一聲,語中帶笑道:“老朽複姓關木。”

秦魚:“......哦,關木公。咳,提前跟關木公透露一點也沒什麼,我跟大王保證過了,在正旦的時候,會交給大王一批花露。如今正是鮮花盛開的時節,等夏種結束之後,百姓們有了閒餘,我會僱傭百姓們去採集鮮花來蒸花露,或者用來抵勞役,或者抵官署債務,或者為家裡換些糧食。您知道,有些孤寡婦孺或許沒有多餘的力氣耕種,但採集鮮花,婦孺殘缺皆可,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活路。關木公,您覺著呢?”

關木索思考一番後,道:“公子此項政令一出,對縣裡的老弱來說,的確是一項仁政,但公子可有足夠的糧食作為報酬嗎?”

秦魚笑道:“糧食只是一個選擇,百姓們需要的是均衡,我以為,相比於糧食,百姓們或許更喜歡活的家禽,比如雞和鴨。”

關木索:“公子是說......”

秦魚道:“我打算推出一項政令,百姓們在自己家裡養殖家禽十隻以下,只交一隻家禽的長羽作為羽稅即可,其他的肉和蛋,全部都屬於百姓。您覺著,我若是推出這一項政令,百姓們會願意在自己家裡蓄養家禽嗎?”禽鳥身上的最長最堅硬的羽毛,是製作箭矢尾羽的材料,秦國箭矢上的尾羽,來源就是百姓們的稅收。

關木索恍然大悟:“您是想以雛禽做報酬,換取百姓們採集鮮花。”

秦魚笑道:“是糧食和牲畜並存。想必您也聽說了,我自己飼養了一群鴨子,在雛禽孵化上有些許心得。另外,若是有意願,官署裡公養的牛羊豕也可以作為酬勞。”要官署裡的牛羊豕做報酬,那就是另外的量了。

關木索嘆道:“若果真如此,百姓們怕不是趨之若鶩吧?”百姓們不願意養殖牲畜,最大的原因,是秦國的牲畜稅啊,養的多,交的稅就多,牲畜還容易死,一死就血本無歸,這樣誰還去養?

若是秦魚能將稅化繁為簡,十隻家禽只交幾根羽毛做稅,百姓們自發的就去養了。

更別提,秦魚幾乎是免費的為他們提供雛禽了。!

第68章 油菜花

秦魚跟關木索說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是想讓關木索這個老墨者給他提一些建議,好讓自己的政令推廣的更順利一些,少走一些彎路。

關木索卻是告訴他,秦國律法事無鉅細,規定到百姓們的一餐一衣一行,秦魚的政令是好的,但若是想順利推行,其實他的最大障礙是嚴苛的秦律。尤其是稅收這一塊,他若是想讓櫟陽的百姓們自發的去蓄養家禽,就要說服秦王,更改律令才行。

秦魚心想,讓秦王更改律令是不行的,但只在櫟陽這一個縣內,可以變通一些嘛。秦國自秦穆公開始,就很會變通,否則,這個國家也不會屢屢採用他國人才來治理自己的國家了,其中,商鞅變法就是一個最成功的例子。

秦魚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來,他就不信在這些利益的驅使下,秦王不會變通。

秦魚這邊跟關木索交談,張史那邊則是被眾官吏們給包圍了。

張史既是櫟陽一個工室的負責人,也是秦王臨時派來給墨者們的助手,墨者們需要的木材、銅料和炭火等耗材,都要經過張史的手調配和發放,因此,對建造一架風車要多少成本,建造一座水碓坊需要多少成本,建造一座水磨坊要多少成本,建造一座水碓和水磨聯通的作坊需要多少成本,張史比關木索還要清楚。

因為這些嗇夫和部佐們都是秦魚帶過來的,且有全縣推廣的意思,張史對他們的問話無有不答,非常客氣和配合。

等到離開的時候,眾位嗇夫們具都心中有數了,秦魚跟關木索商量好了,派出墨家子弟同各鄉的嗇夫和部佐們走訪沮水沿線,實地考察可以建造水車的最佳位置,然後讓各鄉報上需要水車的數量和基層鄉里部門能承擔的成本數額。

這是一項良政,而且是新縣令上任的第一項政策,所有的官吏都不敢怠慢,紛紛和墨家子弟對接,然後在官署裡用過一頓便飯之後,就匆匆回鄉了。

秦魚則是回到王宮,說服秦王要百姓多養家禽,減免牲畜稅的事。

秦魚已經做好了據理力爭的準備了,誰知他剛一提起,秦王就准許了。

看著秦魚有些木呆的小表情,秦王跟他道:“你只要能給寡人提供足夠多的花露和香皂,其他的都好說。”

魚感覺高興的同時,有壓力山大,他就是把其他事情放一放,也得先把秦王要的東西給做出來,否則,說不得秦王對他的新任和包容,就要一去不復返了。

誰會再相信一個說話不算話的稚子呢?

所以,秦魚回了趟家,讓人回西鄉蒿里傳信,要輪帶著已經做好的銅製蒸餾器皿來櫟陽,請關木索看看可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在櫟陽工室裡打造一套更大的蒸餾釜蒸花露,同時看看能不能蒸出精油來。

秦王給的三千刑徒也到手了,絕大多數是青壯,幾十個十來歲的小孩子,沒有老弱。

秦魚不去想老弱都去哪裡了。他仔細看了一下這些人的來歷,有兩千多人是秦國腹地本地人,也被稱作老秦人。

這些老秦人,三分之二都是因為借了官府的高利貸還不上,然後全家淪為刑徒,在秦國的公田裡耕種,除了自己的一日兩餐和一身衣服,其他所有勞動所得,全部歸秦王所有。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由於犯了秦律被刺面、削髮然後淪為刑徒。

剩下的不足一千人,都是從他國俘虜來的戰俘,以及從野地裡捕捉到的野人,同樣都是他國人。他們以及他們世代生長的土地現在已經屬於秦國,被稱作新秦人。

國與國的接壤地區,連年戰爭,人口十不存一,有僥倖活下來的庶民,也都進入山林躲避戰亂,等到再出來的時候,身份上就已經是野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