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海底神廟

這頭海象仍舊這麼定定地看著我,圓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那目光深邃,和這幽藍的大海融為一體。

它的頭開始拱著我的手,我忽然看到,它的眼角流出了一滴淚水,即使在這大海當中,這淚水仍舊清晰可見,我要怎麼定義它呢?可憐的“海象”?抑或是可憐的“人”?

而後,嘟嘟卻回頭告訴我,“韓小天,它還想帶你去個地方……”此時,那海象點著頭,由“人道”被活生生地打入了“畜生道”,肯定可以聽得真切此時的嘟嘟在說著什麼,畢竟“畜生道”是介於“人道”和“鬼道”之間的。

此時,那海象扭動著身子,在海中慢慢地前行,我則跟在了它的身後,慢慢地跟著他往前游去,身子也不由自主地開始下潛,眼前仍舊是一片幽藍,太陽光透過這水面照射在我的身上,登時這海中的一切也都清晰可見。

我們穿過了一群群的各色各樣的魚,雖然之前我在海南的那段日子,幾乎是天天潛水,但是也當真沒有下到這麼深的距離,此時,就覺得自己的身軀在慢慢地往下沉著,不由自主地往下沉著。

我們繼續往前遊著,路過了一片的珊瑚礁區域,在這裡,珊瑚礁成片地堆疊,陽光透過海水,溫柔地為它們染上了一層淺青色,斑斕地連彩虹都羞愧地閃爍,絢麗的連紅橙黃綠青藍紫,都做不了基礎的調色盤,這需要多麼高的手藝,才可以把色彩的漸變完成地這麼地美輪美奐。

我明白,這分明就是大自然造化之處的鬼斧神工。

而後,我們又往前遊了一會兒,這片水域,太陽的光線就開始變得暗淡,不曉得為什麼,或許我們的下潛的深度又增加了許多,所以眼前的一切倒沒有剛開始的時候那麼清晰了。

不過這眼罩之上,還有光源,我趕緊把周遭的燈開啟,又下潛了一段,那海象才慢慢地停了下來,而後,眼罩上面的光源照射向了前方,前方的景象,也被我隱隱約約地看到了眼中,登時只覺得目瞪口呆。

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在這水下的一片底層,竟然還別有洞天,怪不得海象要把我引來這裡,他原是想告訴我在這片水域當中,另有乾坤,別有洞天。

只見,在我的面前,是一座建築,準確地說,是一座古代的建築。我吞了吞口水,那海象又扭動著身子往前遊著,我和嘟嘟趕緊跟上了它,看來,在這廟中肯定有些東西,是海象想告訴我的,想到此,我便往前游去。

我望著面前地這片坐落在水底的建築,頓時一個念頭從我的腦海當中冒了出來,這裡……應該是一座“廟”!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小的時候曾經熟讀過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這本書,是當時關於高棉地區風土人情的百科全書,並且在本書的一章當中,針對於高棉的寺廟建築風格有著詳盡地描寫。

那海象朝著前方游去,在一層層的臺階處停了下來。我望著這一層層的臺階,目光漸漸地朝著上方看了過去。這是因為在真臘王朝時期,全國崇尚印度教,而在印度教的信仰當中,宇宙的中心就是須彌山,須彌山上住著一位溼婆神,所以“山”便被認為是中心以及穩定的象徵。

而為了在寺廟建築當中凸顯出這種“山”的象徵,在平面的基地上,利用石階及向上累建的壇,一層一層來完成“山”的意向。

海象衝著我點著頭,嘟嘟告訴我,他讓我伸手抱住它的背部,我們一起沿著臺階進到這寺廟當中去,我立時照做了,伸出了手,一把抱住了它,只是,我看到這橫七豎八地佈滿了傷痕的軀體的時候,我的手登時忍不住顫抖了起來,我害怕弄疼它的面板,但為了要進寺廟則必須要這麼做。

海象帶著我往上游去,沿著那臺階一層層地向上遊動著,我赫然現,在這每層的臺階上,竟然都有一尊石獅的雕像。我仔細地看著這每一級的臺階上面的這尊石獅子,它們的體態和神情和我國傳統的石獅子頗為不同。

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曰“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而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曾經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

所以,這些石獅子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總體上,北方的石獅子外觀大氣,雕琢質樸;南方的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

但是我望著這一級級的臺階上面的神態迥異的石獅子,它們頗為柔美秀麗,少了一份帝王般的尊嚴,但是卻多了一份來自於東南亞這邊特有的嫵媚和妖嬈,倒讓人覺得有些風格迥異,並且每一級的臺階上面的每一隻石獅子,它們的神情都是不同的,有的昂矗立,有的卻低眉順目,有的側怒目圓睜,當真精巧至極。

只是,這些獅子的目光都直直地射向了同一個方向,彷彿在眺望著屬於它們自己那永恆的時光國度。

這肯定是一座古體的寺廟,就是因為古代的高棉來自於那印度教的信仰,空間在嚴格的方正當中追求一重重向上的展,通常寺廟建築以五層壇城的形式向中心提高,由平緩到陡斜,每一層跨越到另外一層,所以使得這層層地階梯更加陡直。

而後,當我抱著海象繼續向上之後,這裡的臺階幾乎都變成了9o度地仰角,使得我們上去越來越艱難,但是海象仍舊在咬牙堅持著。

我明白,寺廟之所以設計成這個樣子,就是要求古代的信眾,在攀爬向上的時候,必須要手腳並用,五體投地,而且更加需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所以在通向信仰的高度的時候,就需要如此的精進專一,這樣子便使得空間借建築轉化為心靈的朝聖。如若不然,稍有鬆懈,便要摔下,粉身碎骨。

而後,我在海象的背上路過了這一層層的階梯,終於到了最後,海象縱身一躍,我們立刻來到了這寺廟的門前,站在最後一層臺階處,仰視這面前這雄渾壯闊的寺廟建築,而海象彷彿也累脫了力氣,登時顯得有些蔫,精神不足。

門口處屹立著兩根粗大的石柱,海象搖了搖腦袋,趕緊往裡游去,我和嘟嘟也趕緊跟上了它,來到了這海底的寺廟當中。

這水底寺廟裡面的光線,更加糟糕,還好我的眼罩上面有著自動調節的燈光,才可以把這水下的世界給照的一清二楚,海象領著我們游到了一處地牆壁,當燈光照射在這牆壁之上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一幅幅的浮雕,彷彿就像是一幀幀正在滾動播放著的電影畫面。

這浮雕上面刻畫著的應該是那戰爭的場面,只見在這畫面之上,大象、車子、馱載著貨物,士兵手持長矛,列隊而行。樹木繁茂無比,甚至連在天空當中飛翔的鳥雀也都躍然於這牆壁之上。浮雕上面的男子都是在赤條條的光著上半身,僅胯下纏圍一布,很像一種丁字褲。

而那戴著頭巾,留著絡腮鬍子計程車兵,被敵方的軍人用長矛刺殺,躺倒在地,那些敵方的軍人孔武有力,身體骨骼的肌肉表現以及動態的掌握都十分的精準。

而下一張圖,便是那些軍人們拉著一輛長長的馬車,驅車上前,列隊而行,看的出來,這是高個子的一方好像是獲得了戰爭地勝利,最後,一張圖,便是在12根石柱的臺子上面,有十二位僧人在安詳地打坐,他們個個兒都閉著眼睛,雙手合十,而後一個身著神話錦衣的人站在這12根石柱的中央,伸出雙手。

最後,那位在中間站立著的人,便緩緩地往上升著,難不成這就代表了這個傢伙,已經昇天了嗎?

想到這裡,我不禁咋舌,這是我猜測出來的意思,但是我橫看豎看,坐在石柱上面的那些閉著眼睛,表情極為安詳的僧人,怎麼看怎麼就像是今天在這海島上“具善寺”當中,端坐在佛堂當中的那個“肉身佛”。

我眨了眨眼睛,仍舊很像!雖然這浮雕的年頭比較久遠了,但是這雕刻上面的人物表情以及整體都十分的清晰,並且浮雕是記錄古代事物生地一眾方式,難不成,這組浮雕,真的在告訴我們什麼東西……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