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老來臨

眼前的呂德中,迅疾如風,動似閃電,禹步相踏與口中的法訣拍拍相合,絲絲入扣,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一位道行如此之高的人,只是,我猛地衝上前去,從他的身後,死死地抱住了他的腰,他的腳步才不得不戛然而止。

“什麼?”或許他也沒有想到我會主動對他“投懷送抱”,在他看來,我應該是遠離他,現在天上掛著一輪血月,正是因為血月出的陰煞之氣,才使這陣法具備了被重新驅動的動力,而對原本就因為打鬥而損耗了陽氣我和崔明麗,此時,更是雪上加霜,入墜地獄。

所以,現在於我來說,和這呂德中對抗,只有進行最原始的角力,最初的力量抗衡,便是單用力量來剋制住他。呂德中收起胳膊,露出了尖銳地肘關節,身形朝著旁邊一縮,照著我的肚子就是一下,那尖銳的肘關節刺的我的肚子生疼。

“噗——”我從嘴巴里面吐出了一團氣體,當真痛苦無比,嘴巴里面甜腥的味道再次襲來,而後急急地幾乎要充滿了我的嘴巴,我努力地忍著不讓血從嘴巴里面溢位,但仍舊從嘴角處偷偷地躺了出來,“哈——”呂德中再次擊中了我的肚子,“看你還不死!”此時,從他的肘關節處,一股股地內力攻擊著我的內臟。

我再次忍耐,血液從嘴巴里面迸濺出來,濺了呂德中一身,呂德中準備再次攻擊,但是我的雙目之中卻直直地滴落了兩滴血液,“啪嗒”一聲落在他肩膀上。

“哎呀——”他彷彿是在鏊子上面的老鼠一樣,身子劇烈的扭曲著,而我也因為自己體力不支,再次被他甩倒在地,此時,他轉過身來,臉上寫著一個巨大的“仇”字,他的身上冒著縷縷青煙,呂德中因為痴心於邪術巫功,自然在其體內蓄積著滿滿的陰邪之氣。

我明白,自是我雙目當中的6判血脈,灼傷了這個人體內的飽含陰魅之氣的血脈,才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但是這雖然把我從那險境當中給解救而出,但是卻極大地刺激了呂德中,他回頭死死地瞪著我,“小龜蛋,你把我給惹怒了!”

他的周身“嘶嘶”地冒著白氣,但是他仍舊提起寶劍,直直地走向我,“我看,不把你殺掉,今天晚上將會不得安寧!”

來不及說什麼,也來不及去做什麼,耳邊只聽到了那劍氣劈過了空氣所出了“咻咻”聲,鋒利的尖部,刺破了層層的空氣,朝著我直直地捅了過來。

耳邊傳來了嘟嘟還有崔明麗的尖叫,“韓小天,小天——”他們的叫聲極為淒厲,但是任是他們兩個人在此時,又是無能為力的,崔明麗已經被這血月所制,而嘟嘟卻也被我手中的判官筆所打傷,也是動彈不得,但是這是我希望的解決,若是兩人都能來到這裡,也都是死路一條。

那劍尖直直地衝著我的咽喉,這一次我肯定要被破喉而亡,但是被一劍刺穿的感覺,要不要太爽。

“嘿——”就在那劍尖馬上快要刺入我的咽喉的時候,卻猛然被遏制住了,劍尖顫顫巍巍,在我的喉頭處晃來晃去的,但是卻沒有捅進我的喉嚨裡,我側目,卻看到了阿原,赤手空拳地死死地握住了這把鋒利的寶劍。

呂德中大罵一聲,“畜生,你又是何人,不想死就滾,否則……”他的話剛剛說到一半,就被阿原打斷,“他是我兄弟,培培是我的妹妹,你傷我家人,我就是要跟你拼命!”

呂德中試圖要把劍從阿原的手中抽出,但是試了試,這阿原卻握地相當的穩固,幾乎讓他撼動不了分毫,而那劍之上,也被這鮮血給染紅了,血液順著這劍體慢慢地往下流著。

阿原必定是服過兵役的人,身體素質自然是過硬的,呂德中抽不出,便順利竟然把劍直直地捅到了阿原的一側的左胸之上,“啊——”阿原大叫,吃痛不已,當即跪了下來,但是呂德中仍舊死死地咬著牙齒,這劍刃不肯從阿原的身上移開分毫。

“去死吧——”他大吼了一聲,本想快地了結,但就在此時,卻由遠及近再次傳來了一陣馬達的聲音,並且聲音滾滾,貌似來的並不是一艘船。

“什麼?”呂德中迷茫地抬起了頭,我和阿原也吃力地轉過頭去,卻看見那原本波瀾不驚,風平浪靜的水面之上,頓時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快艇,一艘接著一艘,一隻接著一隻,快地朝著拉魯島行駛而來。

而為的一隻,卻是三位道士模樣的人,我仔細一看,當看到他們的穿戴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自古便有那“僧帽道巾”之說。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標誌。在道教裡,把它稱為“道巾”。俗話說“道有九巾,僧有八帽”。

巾是我國古代人民常用服之一。也有的人把巾誤認為冠,其實則不然,若深論起來,巾只能算帽子的配飾,古人曰“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這段話,說明了巾與冠的不同。

巾為平民百姓之頭飾,以與士大夫之冠相區別。巾始於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服。直到東漢以後則貴賤通用,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輕便。到了南宋,戴巾之風氣更加普遍,就連朝廷的高階官員也以包裹巾帽為榮,冠帽之制漸衰。

在清朝以前,巾作為服,被歷代沿用,並變化成多種型別。清朝剛入關的時候,下剃頭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廢除。

明遺臣金之俊為緩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從十不從”的建議,被朝廷默許。其中有“儒從而釋道不從”之條,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國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學者把道教的服飾稱之為活文物。

而在道教當中廣為流傳的九巾則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而道士的帽子也有五類之分五嶽冠、五老冠、蓮花冠、星冠、偃月冠。

三人當中為的一個鶴童顏,留有長髯,顏色也已白,容貌頗為堂堂,他的頭上戴著的卻是那五嶽冠,佩著混元巾。

看到這一幕,我心下不禁一驚,五嶽冠為五冠之,又名五嶽靈圖冠。覆鬥形,上刻“五嶽真行圖”,必須受過“天仙戒”者方可戴。通常,只有道教宗派中德高望重的大師,才能戴這種服飾。

而天仙戒是宗派受戒活動中“三壇大戒”中最高、最後的一戒,又稱“天仙大戒”。三壇大戒指的是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戒,目前,在給道士受戒時,主要以初真戒為主,中極戒和天仙戒作為備存戒條。

一般而言,只有持守“中極戒”中的3oo戒條一段時間,而毫無觸犯並且道行高深之人,方才能夠授予天仙戒。可想而知,這種存在是多麼的鳳毛麟角。

而混元巾則為九巾之。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為圓形。據修行前輩介紹,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

而後,在這人的右方站著一位仙風道骨,但是身形卻有些瘦削挺拔的老者,他頭戴五老冠,佩著莊子巾。

這五老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若修道之人身居高功戴用此冠。

左方站立之人為一中年男子,面如冠玉,玉樹臨風,負劍而立,頭戴偃月冠,下配三教巾,只有受過中極戒者才有資格戴三教巾著偃月冠,意為三教合一的意味,此人道行和地位相較前兩者比較淺則,應該屬於弟子一類的存在。

此三人,立於船頭,朝著拉魯島越來越近,而後,左邊的年輕男子上前一步,從後背之上一把抽出劍來,“呂德中,我道門敗類,竟然做出如此卑鄙無恥之事——”

一聲大喝,中氣十足地朝著我們使勁地襲來,而後但見周遭忽的多處了許多的快艇以及遊艇,我竟然從裡面看到了剛剛送我們來這邊的那個小夥子的身影,那小夥子衝著我擺著手,其他的人均對這呂德中怒目而視。

“這裡……”阿原氣喘吁吁,但仍舊語氣充滿怒氣,“這裡是他們的聖地,是他們祭祀的地方,供奉祖神的地方,你這麼做,會遭報應的!”

呂德中此時也被驚得合不攏嘴,尤其是看到了立於船頭的那位頭戴五嶽冠的老者,“師尊……”他手中的劍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阿原也和我一樣,躺倒在這拉魯島之上。

我心下黯然,難不成這老者便是閭山派的掌門嗎?正在這麼想著的時候,老者健步如飛地來到拉魯島之上,雖然年事已高,但腳底行走起來卻仍舊風生水起,步履絲毫不顯得遲疑,看起來十分乾脆精煉。

“師尊……”看到越來越靠近自己的老者,這呂德中顫顫巍巍地抖動著身子,可是卻被那老者一巴掌扇在了臉上,“啪”地一聲,頓時呂德中跌跌撞撞地朝著一邊倒去,嘴角也迸出鮮血!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