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歧黃之術

看到我一臉踟躕的模樣,崔明伏趕緊安慰著我,“行了,別擔心了,依我看估計也沒什麼事,咱們也別在這裡庸人自擾了,自己嚇自己了!”

鄺晶晶也附和著點著頭,“是啊,明天我再給您找個老中醫瞧瞧,正好我們這邊有人認識一位很有名的老中醫,等到明天的時候,咱們一起去看看。”

心事重重地回到仙佑堂,才現那麼一灘的穢物,全部被打掃地乾乾淨淨,屋子裡面滿是鮮花的馨香。

崔明麗坐沙上,看到我們進門之後,她抬起頭,眼神異樣地看著我,“晶晶都告訴我了!”她淡淡地說出了這句話,我吸了口氣,不得不佩服婦女同志們鼻子下面的那張肉喇叭,這傳播的度,也簡直太快了點兒吧。

我故作輕鬆地衝著她笑了笑,“沒事兒,估計也就是有點兒過敏,應該沒事兒……”天知道我的心裡面是多麼的忐忑不安,崔明麗估計是感受到了我心情的跌宕,即使我裝出了一副冠冕堂皇的模樣。

她衝著我點了點頭,“沒事兒,明天的時候我們一起陪你去,就算是老中醫看不出來問題,我們不是還可以找桑林婆婆嗎?”崔明麗的話讓我眼前一亮,真是啊,我不由得使勁地拍著自己的腦瓜子,我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兒呢?

桑林婆婆為黑苗蠱婆,並且頗通醫術,在古代巫醫為一大體,饒是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多多找她諮詢啊!

“真是,我怎麼會沒有想到呢?”想到此,我不由得使勁地拍了拍自己的頭頂,無奈,鄺晶晶已經幫我預約了老中醫了,不論如何,明天還是需要去一趟那裡的,但是我心裡面卻隱隱地感覺,即使去看了老中醫到頭來也是沒有任何的收穫,頂多也就是打打醬油,走走過場。

第二天的時候,我們又向王哥借了車子,去往城郊的老中醫的家裡面,據說這位神人早年間也是在醫院懸壺濟世,為人診療,退休自後,便在郊區隱居,種上些藥材,專為有緣之人來看病的。

鄺晶晶的話讓崔明伏有些嗤之以鼻,“擦,這叫做什麼?裝逼的幹活!這就跟我們這行中的神棍差不多,你知道嗎?你看看我和小天兒,本就是俗人一個,但是你再看看其他的神棍,哪個不把自己包裝成神仙下凡啊,一個道理……”

崔明伏沒有說完,便招徠鄺晶晶的一通兒白眼兒,而後,車子便行到了一處平房前,周遭還當真種著一些藥材,整個院落四周湧動著一股濃郁的藥香,忍不住朝著人的鼻孔裡面鑽了進來。

這座小院落是一處普通的平房,紅牆綠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矗立在此,若不是聽鄺晶晶所講,還當真不曉得這裡會住著一位醫術高明之人!“記住……”鄺晶晶衝著崔明伏使了個眼色,“你的嘴巴一會兒不要亂說話,我去叫門!”

“噔噔噔”鄺晶晶和崔明麗站在門口,伸手拉住了門環叩了幾下,但是沒有迴音,便又準備再叩幾下的時候,大門就在此時“吱嘎”一聲地開啟了。

“你們是?”開門的是一老年男子,目測其年齡估計也有個7o歲左右了,須皆白,並且鬍子還不短,幾乎垂到了喉結處,這若是在古代也算是美髯之列了吧。

“草,天兒,你看到沒,這他媽‘腦袋頂雪,唇下飛流’用咱們行內的話來說,絕對是神棍的標配,還他媽名醫,我看保不齊也就是一個賣狗皮膏藥和大力丸出身的……”我看了眼崔明伏,這傢伙說話還真的損。

即使是這樣子的一個人,但我身上的問題也讓我們摸不著頭腦,可不得“亂投醫”以至於“司馬當成活馬醫”!正想著,但看到崔明麗和鄺晶晶轉過頭,而後我也看到那老大爺的目光轉向了我們的麵包車,崔明麗和鄺晶晶走到這邊一把把車門拉開了。那老大爺倒是先進了屋子裡面去了。

“走啦,快下來,老先生願意給你看病啦……”鄺晶晶一臉難掩的興奮。

我走下車子,跟著他們來到了院子裡面,只見這院子裡面也種滿了藥材。我認得其中一些,分別是丹參,玄參,白朮,桔梗,白芍,牡丹,防風,皂刺之類的,給這原本蕭條的冬日小院也增添了不少豔麗的色澤。

一張長方形的診斷桌放在院子中央,在那診斷桌上面竟然還放有筆墨紙硯,但是他卻沒有讓我們坐在這院子中央的診斷桌上面,而是把我們請到了屋子裡面。

這小院裡面只有一間屋子,並沒有什麼東西廂房,但是屋子裡面收拾的卻也簡潔雅緻,並且當我看到屋子裡面的擺設的時候卻覺得他彷彿並不是崔明伏說的那種神棍之流。

這屋子裡面也有一張長方形的診斷桌,在桌子上面也同樣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並且還放有一青花瓷脈診,在那紙張上面還有一塊極為精細的鎮紙。

與筆墨紙硯四寶相類,鎮紙可稱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古代文人在書房中,常將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欣賞,同時用來壓紙或者壓書,由此出現了鎮紙,又稱紙鎮、鎮尺。

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箋》中有《鎮紙》篇,他說有人以青銅蝦蟆、青銅蹲虎、青銅蹲螭等器物作鎮紙,而現在在桌子上面放著的便是一尊青銅蹲螭的鎮紙。

並且在診斷桌的一側,還有一個針灸模型。是一木頭人,並且在這木頭人的身上密密麻麻的佈滿了經絡和穴位的分佈圖,在一側的架子上面還有一個布包,在布包之上,便是那古代郎中行醫之時使用的“九針”!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復原。九針為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九針”經數千年使用演變,其中有好幾種針已在臨床之上不復存在了,現代常用之針具,系古代毫針展而成。

在木頭架子的第二層放置的是一種小型的秤稱戥秤,用來稱金、銀、藥品等分量小的東西,稱“戥子”。 古代郎中取藥估價常用此物把這包藥戥一戥。

並且在地板之上還有古時候,中藥鋪製藥的藥碾子,學名惠夷槽,它可是古代醫家必備之物,據傳與華佗行醫有關。

在另一邊有一中藥櫥,貼牆擺放,單觀其長寬大小,便知此物絕非近代所造,因著它的尺寸說明它只能是古人所造,才會如此考究,其高不過鼻,寬不臂展長度,完全符合古代櫥子“平視觀上鬥,展手及邊沿”的特點。由於藥櫃上下左右七排鬥,不包括底層的三個四格抽屜,故又稱七星斗櫃。

因其調劑藥品,方便易取,找藥容易,故又有“抬手取,低頭拿,半步可觀全藥匣”的特點。鬥面呈長方形,稍微高出櫃面,四邊倒稜,加之醒目規律的黑色隸書藥名,使整體鬥櫃表面佈局層次分明,雅緻美觀,白色潔淨,紫紅古樸,為歷代名家之選。

並且在那架子的最邊上還放著一塊“砭石”!我不由得眼周擴大了一圈,這東西可為上古之物。若不是行家出身有著一定家族傳承的人自然是不會具備此物。

我國古代的醫療技術可追溯到石器時代,那時就已產生了用石片製成的醫療工具——砭石。據《山海經》記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為砭針,堪以破癰腫者也。”

古代醫術《素問》也曾經記載“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這表明了砭石是古代用來治病的一種工具。砭石包括石針、石努、石鐮等。它們的大小沒有一定的標準,而是根據用途進行製作。

如中說“制砭石大小”和《靈樞經?癰疽篇》說用“細而長”的砭石等。都是依病的具體情況和要求而定;但體積不會過大。以能用單手方便地挾持為原則。比如切割膿血的砭石,必須具備一側磨製鋒利的邊緣,樣子和現代使用的鐮刀相似。這就是我國古代醫學中所說的“賺鐮”或“砭鐮”……

看了一圈之後,我又看向了崔明伏,或許意識到這位老者並不是普通之人了,他也有些愣了神兒,“這還是賣狗皮膏藥的嗎?”我心中暗自如是想著,若他仍舊是買狗皮膏藥的話,我只能說這傢伙的投入也忒大了點兒了。

崔明伏咂摸了下嘴巴,有些不好意思,而後老先生坐在了診斷桌前,捋了捋袖子,抬頭看向了我們,那一雙眼睛猶如鷂子一般銳利,這老爺子年紀雖然挺大了,但是他精神頭兒卻十分的足,此時,他眨了眨眼睛,兩眼珠兒更像是一對電力十足液壓燈泡。

“誰是患者?”他輕聲詢問著,聲色還算是比較和藹可親,我一屁股坐在了診斷桌邊,“我是!”我看著他,老老實實地回答。

“你怎麼不舒服?”他的眼珠在不住地打量著我,“望聞問切”,這應該是第一步“望”!

我咳嗽了一聲,被老先生就這麼盯著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實沒啥不舒服……”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