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餓鬼道出,隨侯珠現

“這肉身佛怎麼會出現在這裡?”看到面前的情形,我在心裡面喃喃地說著,並且為什麼其中的一尊還另外的幾尊都是不一樣的呢?

肉身不腐現象至少到目前為止,皆出自修行中人。修行者一般都是幼時出家,一生淡泊,不嗔不爭,心境於常人,一生把持著修身養性的信條。

另外,僧尼中人一生吃戒,每日誦經禮佛,與普通人的生活習慣迥然不同,其身體分子結構也與常人有所區別,唸佛坐禪,全身便投入一種通透空靈之中,人一旦進入這種“入定”狀態中,就類似於冬眠、辟穀。

隨之引起新陳代謝的改變,經脈貫通,筋骨幹練,由此也就決定了人骨質肉質的變異,產生物化反應。這也是佛家火化後經常會出現“舍利子”的原因。

另外在坐化前大多預知大限將至,一般都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進,腹腸空空,脂肪水分都急劇減少,這為死後坐缸奠定了基礎。那麼這些肉身佛,也是由這個過程形成的嗎?

說起肉身佛,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便是安徽九華山。不斷出現的“肉身佛”成了九華山的一大特色。在九華山至今仍保留一種奇特的殯葬習俗——坐缸。

活佛圓寂之後,遺體開放給各界祭悼,祭悼完畢,則進行防腐處理,將骨灰或遺體直接存放於坐缸之中。三年後再行開缸,如果缸內的活佛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

當地人介紹,為圓寂的僧侶坐缸的程式其實很簡單,只需在缸底鋪一層石灰,其上加蓋一層木炭,將法體盤坐裝殮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後再將蓋子密封起來便可。

這樣子的情形,卻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去到西哈努克海港的時候,在那個水下的宮殿當中,那些的肉身佛,組成的“沖天一炷香”的情形。

但是放在這裡,我卻仍舊有些緩不過神兒來。難不成這又是一種陣法,並且類似於之前的那種抓交替的陣法,這麼說來,在這“六道輪迴圖”之上,一共有五位肉身佛,但是其中四位都是袈裟附身的僧侶,僅僅有一位是錦帽貂裘的人,那麼,此人是?

“韓小天……”崔明麗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頭,卻看到了崔明麗一臉的凝重,她伸出手指,指向了其中這尊穿著頗為獨特的“肉身佛”,“這個有問題!”

我隨著她的眼睛看了過去,果不其然,崔明麗肯定也現了這尊的衣著跟前面幾尊不太相同的肉身佛,好像當中存在著一些貓膩兒。

但是我明明感覺出來,可就是說不太清楚,難不成在,這尊肉身佛呆的地方就是“天道”的位置嗎?

崔明麗清了清嗓子,慢慢地講解著

北魏屬於鮮卑族,鮮卑族平民男子多穿圓領或交領的褊衣,著長褲、長靴,腰繫裝帶扣的革帶,頭戴後垂披幅的鮮卑帽。褲褶是實際上一種上衣下褲的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褲。

褲褶原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服裝,到了南北朝時期,這種服裝開始在漢族地區廣為流行,褲口也越來越大,為了行動方便,人們用1米左右的錦帶將褲腿縛住,稱為“縛褲”。後來衣袖和褲口愈加寬大,時稱“廣袖褶衣”、“大口褲”,一時之間成為南北朝時期盛行的服飾。

而鮮卑服裝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以左衽為特徵,袍服較窄,“鮮卑披左衽”。

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鞘靴,有蹀躞帶,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鞘,皆便於涉帶衣所垂蹀躞,蓋欲以佩帶、弓箭、盼 蛻、箭囊、刀礪之類。”

其中腰帶尤為講究,革帶上常飾以金玉。雖然後來鮮卑入主中原,這一服裝特徵仍基本儲存下來,成為北朝一貫的傳統,直至楊堅柄政,始恢復華夏衣冠。

南北朝時期,由於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胡服的流行和影響,北方民平男子的日常服飾變成了“長帽、短靴、合、襖子”,其主流演變成了上衣下褲,男人們不一定非要穿寬大累贅的裙子,但南朝的服裝主流依舊是“上衣下裙”。

崔明麗停頓了一下,眼眸當中露出了有些異樣的神色,她接著慢慢地講吓去

在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頒服飾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便於騎射活動。當時趙國民間服飾沿中原習俗,襲周禮服制。

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均以披體深邃的深衣為尚。其外形為續衽鉤邊,寬衣大袖、絲帶搏 腰、後繞擁掩。造型特點是袖長、腰肥、領寬、擺大。

這樣守舊的服飾只能作揖打躬。寬袍大袖,拘泥逾緩的冠履服制既不便於人們勞動、生活,更不利於戰場上將士們與敵作戰。將士們穿著腰肥袖寬衣長齊腳面的深衣行動遲緩,處處被動挨打。

有著改革精神的趙武靈王,在嚴酷的事實前認識到,昔日使先帝立天下的服制已不再適合當今的時代,不進行改革,必將導致失去天下。他決心從少數民族服飾中學習和吸吮順乎國情的時代風尚。

“所以,照目前的史料記載上面來看,坐在那個位置上面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拓跋珪……”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自己都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聲音都是在顫抖著的。我望著面前的這個“六道輪迴圖”。

真正的六道輪迴圖位於寶頂山第3龕。此摩崖造像,頂部為平頂,頂高7.8o米,像寬4.8o米。龕中刻有一個直徑為2.7米的圓形巨輪,名“六趣輪”。

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即業力的主載者“無常死主”,頭頂“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沿,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

從中心的小圓當中,出六道毫光,直射輪外,將巨輪分為六份。第二層的六份即是所謂的“六趣”、“六道”、即六種因“業力”導至的果報。

我閉上了眼睛,腦海當中浮現出了一副“六道輪迴圖”!

第二層正上方為“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天道”之右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天道”之左為“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

第二層正下方為“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

“地獄道”之右是“惡鬼道”,刻一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地獄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馳驅,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稱為上三道,又稱三善道,後三道被稱為下三道亦稱三惡道。其中最悲慘、最痛苦的是“地獄道”,最快樂、最美好的是“天道”。

在佛教看來,一切眾生都處於因果輪迴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滅,彼生此滅。凡有情識的生命體,在未解脫之前,都“生生於老死,輪迴周無窮”。做善事者隨“善業”而上升,做惡事者隨“惡業”而下沉。

“善業”消盡,“惡業”顯報,如此反覆,無有終了。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也仍處於生死輪迴之中,不免輪迴之苦。

但是若是以拓跋珪的那個位置為起點,按照輪迴計算的話,那麼我的位置則正好是“餓鬼道”!

“怎麼會?”崔明麗也驚叫了一聲,旋即轉過頭來看向了我,聰明如她,肯定也明白我現在處於怎樣的境地,我千算萬算,卻沒有想到,拓跋老狗,竟然給我留了個這麼個位置。

並且還在那外面佈下了十絕陣,可是到頭來,隨侯珠的下落,卻一無所獲,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而此時,在這“六道輪迴圖”中心的小圓處,卻赫然閃亮了起來,而後,我卻現,那亮點竟然是一顆珠子,這珠子混元細膩,只是出的光線卻可以把這間房屋都照亮了,甚至可以看清楚在地板之上的一根根的頭絲兒。

只是,這光線雖然閃亮,但是卻沒有任何灼目之感。《6判手卷》有云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難不成,這個珠子便是傳說當中的“隨侯珠”嗎?

“呼呼……”此時此刻,我的心臟開始“噗通噗通”地跳起來,心中自是五味雜陳,我搞不清楚自己這個時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感覺,但是卻有著一種滿滿的“柳暗花明”,沒有想到,我找到了,這個東西竟然被我找到了,實實在在的,我不是在做夢……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