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五眼六通

我看著面前這位五嶽冠的老者,心中有些忐忑,跟他老人家,我自然是沒有任何的交道,倒是另外一位跟我有打交道的老者,現在卻站在一旁負手而立,瞧著情形,沒有任何要幫我的意思,我深吸了口氣,只有點點頭,若是在這麼一大拿的面前撒謊,指不定他要怎麼弄死我呢?

“哦?”這老者打量著我,幾乎從頭絲打量到了腳後跟兒,但是任林昆卻先他一把走了過來,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師傅,跟這種三教九流之人沒有什麼好說的,看我不劈死他……”他說著便從背後抽出了寶劍,我也抽出了判官筆,擦他老母的,這個傢伙,現在是越來越上臉了,瞧這情形,今天定然是要在“仙佑堂”裡面跟我來一場大戰了。

笑話,這是在我們家門口,我豈能讓這小王八蛋給嚇退了去。

“小子,我警告你,別欺人太甚了,現在是法治社會,即使在這邊我跟你打在一起,我還是正當防衛,不服你就上!”我握著自己的判官筆,面對著任林昆的虎視眈眈,沒有一絲懼怕,“名門正派怎麼滴,我們小門小派,就要被你們滅了去嗎?”我的話音剛剛落下,那位蓮花冠的老者便一把抓住了任林昆的後脖領子,“行了,你不要再在這邊鬧了,我們來是有事相問的……”

任林昆被自己的師父訓了一通,便不情願地走到了一邊,之後恨恨地看著我。

崔明麗伸手擋在我面前,但是那五嶽冠的老者卻衝著她揮了揮手,“姑娘,你不要緊張,我們來僅僅就是了解下情況,你也知道,禁咒可是我們道門當中的大忌,並且也絕跡這麼長的時間了,現在貿然被現了出來,若是被那些別有用心之徒給搶了去的話,那麼必將引來一場浩劫,所以……”

他目光驟然一緊,死死地盯住了我,“你只能用這一次,懂了嗎?”

看我沒有回答,他走上前來,又開始說到

道家功法是道家學者和道教門徒所習練的功法。道家早期修煉功法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導引、緣督、吐納、聽息、踵息等。道家功法以道教文獻《道藏》中記載的功法為主體體系,在中國氣功諸流派中,道家功法最具民族特色,是中國氣功的優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祖述老莊,《道德經》說“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致柔,能歸嬰兒乎”。道教循之,創胎息法。唐代司馬承幀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達到入靜之境,且用意念導氣執行,這是後來“金液還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濫觴。

道家功以長生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兩大派,兩大派分若干宗派,兩大派外也還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儘管如此,無論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煉養陰陽、性命雙修為第一要義,都以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壽和長生不老為最終目的。

道家功的理論體系,沒有佛家那樣嚴謹,也不像佛家那樣對氣功名詞、概念予以詮釋。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隱語,導致很多名詞涵義、概念含混不清。晉代之後,許多道教學者在理論改革時吸收、借鑑了佛家功法理論,道家功才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道家功非常注重個人的實踐,數千年來,為了尋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許許多多的道士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據說五代道士呂洞賓為練開天目穴,進行了極其悲壯的實驗,三千弟子死去八百。可以說,道家功法體系就是在不斷吸取這些人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較簡單,除老子倡導的守一法再就是莊子宣揚的心齋、坐忘、踵息、吹噓呼吸和熊經鳥伸之類的仿生導引功。道教成立後,出於宗教目的吸收了許多古老的養生術和所謂“仙術”,並在總結古老氣功的基礎上創編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後,道家功日益豐富多彩,成為氣功史上的一條主流……

哎呀,我去啊,這老爺子,怎麼說起來話總是叨逼叨個沒完沒了了。我不由得打斷了他,“行了,行了,老爺子,您有話就直說吧,還是說重點吧。”

任林昆想上前,或許他覺得我對他的師祖有些不敬了,但說實在話,我也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單在這裡聽他們家老爺子叨逼叨啊,這他媽的又不給我工資。“小夥子,你不要著急,我的意思是,你的這套禁咒若是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給搶了去的話,肯定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些酷愛鑽營的人定然會趁虛而入,造成一些不可阻擋的麻煩……”

我向這老爺子保證,此後肯定不再用,這老爺子緊蹙雙眉,只是說了一句,“忘了它,一定要忘了它,懂嗎?”

說完之後,他和那個蓮花冠的老者便朝著門外走了去,只剩下任林昆自己和我們對峙,說實話,單單留他自己在這裡的話,我們自然是不害怕的,我和崔明麗加在一起來對付他,誰負誰勝還不一定。

“小子……”他猛地擼起了袖子,並且取出了一個東西,放在了我們的茶几上面,我和崔明麗定睛一看,沒有想到這小子取下來的竟然是“五眼六通”!

五眼六通是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菩提果實,成熟蒂落後,頂部有五個小孔,裡面有五顆種子,象五個眼睛,尾貫穿打洞,製成佛珠,便稱為“五眼六通”。

五眼六通學名南酸棗是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又名“四眼果”、“五眼果”、“酸棗樹”、“貨郎果”、“鼻涕果”。產於印度及中國南部。

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菩提果實,成熟蒂落後,頂部有五個小孔,裡面有五顆種子,象五個眼睛,尾貫穿打洞,製成佛珠,便稱為“五眼六通”。

佛教的五眼六通五眼者,一肉眼,持戒清淨。二天眼,能分別小乘。三慧眼,能分別二乘。四法眼,能分別大乘。五佛眼,能分別最上乘。

肉眼,指一般的眼睛。所見非常有限,而且無法看穿一切有形物質,只能看非常短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受到侷限的“觀看”工具。但是如果經過用功的修行,肉眼也能穿越有形的物質而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物,可見人的潛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即使肉眼這個感官,也只是使用到很少的能力,足見修行是每一個人其實都應該作的事情,因為如果感官有限,往往就會落入有限的思考,也繼而作出“有限”的行為,而對於這浩瀚的宇宙而言,不啻是坐井觀天,故人人宜修行,最起碼,可以擴充套件自己的“視界”,何樂而不為呢?

天眼,是天人擁有的視力。能夠看得相當廣泛,能夠看穿有形的物質,而且能隨心所欲的觀看自己想觀看的任何人事物,但天人由於天界的境界不同,所看的能力還是會有細微的差異,例如四禪天的天人和初禪天天人所看的範圍,當然就是四禪天天人看得更清晰、更廣泛,故天眼絕對與修證功夫有關,修得越好,看得就廣泛。

欲界的人類,一樣可以修得天眼,因為肉身雖然處欲界,可是還有天色身也與肉身並存,經過修行,天色身就會慢慢的醒覺,醒覺以後就會睜開天色身的眼睛──天眼,故修行得力之人,天眼會慢慢張開,就會看到一切欲界眾生看不到的人事物。

但是天眼的證得與一個人的開悟與否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很可能一個有天眼能力的人,完全不懂空性,也很可能一個天眼尚未開啟的人,已經諸法實相,故一切的神通現象,切莫執著,因為因緣甚深,每一個人透過修行而證得的神通並非次第完全相同。

相反的,每一個人證得的神通能力都是不太一樣,除非已經證得佛眼,才是究竟證得,否則都是千差萬別,故修行人切忌與別人比較進度,尤其是神通證得的進度。

慧眼,是開悟之眼。只要開悟者,就是擁有慧眼之人,也可以說,有慧眼,則必定是開悟者;這是一體兩面之事。

對於諸法實相已經完全明白,這就是慧眼,已經不再受到外相的干擾與朿縳,是真正擁有智慧的人,也就是擁有空性知見與證量的人,修行人有沒有天眼倒還不是最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空性作為依憑,看到越多,煩惱也就越多;而一個修行人擁有慧眼則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見性了、悟空了,才有辦法稱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才有辦法離開一切的執著,也才有辦法解脫生死輪迴,因為一切的執著都會感召障礙,都會感召更多的業力,那麼修行人了業都來不及了,那能再造業呢?故慧眼是每一個修行人都必須努力證得的證量,因為所謂的法眼、佛眼也是植根於慧眼而繼續證得的。

法眼,是善辨眾生根器以及八萬四千種佛法之眼。佛法是珍貴無比的,但其實佛法並不是佛所明,而是宇宙間迎向光明的方法,只要修證到法眼,便能知悉這一切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八萬四千種佛法。

所以法眼修得越好,就自然而然知道越多的佛法,相對的,也越明白眾生學習佛法的根器與因緣,故法眼是大乘菩薩道行者宜努力證得的證量,因為法佈施是無上佈施,而唯有法眼開展了,才能作此無上佈施,自利利他。

佛眼,是佛圓滿澈見一切之眼。佛眼是五眼中的最後一眼,也是最圓滿之眼,佛眼能夠悉知悉見一切,也能對治一切,故佛眼即是最究竟的證量,一切圓滿,一切具足。

我定定地看著崔明麗,一時間,弄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