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蛇骨笛聲

崔明麗的身子在顫抖,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她此時握著我的手,也在顫抖,“這畜生本來道行就已經可以渡過天劫了,但是它也明白,今天是月之大破,菩薩閉眼的日子,所以,便想今天渡劫飛昇,這打算可真是好啊……”

此時,崔明伏也意識到這條蛇蛟的意圖,轉頭看向了我,“這畜生若是飛昇了,那麼因為它死的這些冤魂,豈不是永遠也入不了六道輪迴了嗎?不行,我們一定要阻止它!”我深吸了口氣,總覺得事情貌似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這條蛇蛟即便再陰毒,恐怕也沒有辦法來擺出如此的陣法。

定然是有人故意這麼做出來的,想到此,我的脊背不由自主地開始涼,看來,事情定然是沒有這麼簡單的,也可以說,在這條蛇蛟的背後,肯定有一個更為危險的“人”,抑或不是人的這麼一個“東西”存在,才會造就現在這樣的一種“局”!那,這個人,究竟會是誰呢?可是擺出如此玄奧的“三煞局”,想來道行也不會低下,定然是一個道行高深之人,那樣的話,我們三個就危險了。

“嘶斯斯……”蛇蛟的聲音越來越大,一陣陣的腥氣直直地鑽進了鼻孔裡面,讓人幾乎都喘不過氣來了,與此同時,這條蛇蛟頭頂之上的那個肉瘤,也在逐漸地變亮,一閃一閃,那光芒堪比鑽石的亮度。

“不好,這傢伙吸收的陰煞之氣貌似比較足了……”崔明伏一邊說著,一邊要出去,我卻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等一下!”話音剛落,我一把舉起了判官筆,“嗖”地一聲,這判官筆便應聲射出,筆尖金光閃耀,直直地飛向了那條被女屍含在了嘴巴里面的虺上,“咯吱”一聲脆響,這條虺蛇便應聲而斷,而我地判官筆也“乒乒乓乓”地落在了地上。

“嘿,我去撿回來……”若說度,我們這群人無論是誰都是比不上嘟嘟的,此時,他一個猛子飛到了那邊,一把撿起了判官筆,交到我的手中的時候,蛇蛟還有些懵逼,但是下一秒,它也反應了過來,能夠到渡天劫的動物,本身自然是有靈性的。而在這個瞬間,它頭頂上面的那隻“角”,也瞬間黯淡了下來。

“嘶……哈——”蛇蛟躬起了脖頸,立直了身子,血盆大口張開,從嘴巴里面噴出了陣陣的腥臭之氣,那一顆顆的尖牙,白森森的出現在它的嘴巴里面,就彷彿在嘴裡面出現的一個個的尖刀一般,我們三個立即進入了戰鬥狀態。

一陣悠揚的笛聲傳來,這笛聲哀怨婉轉,但是聽到了耳朵裡面卻當真有一種勾魂攝魄的感覺,讓人的思緒忍不住要跟著笛聲飛揚,蛇蛟的身子竟然跟隨著這笛聲舞動了起來,白蛇身形晃盪,讓人看起來有一種詭異的美感。又過了一會兒,這條蛇蛟的身子卻慢慢地向後仰了去,整體看起來竟然是一個十分放鬆的狀態。

我擦,這是怎麼回事兒?難不成這傢伙不攻擊我們了嗎?那麼吹笛子的那個人又是誰呢?我隱隱約約地覺得,幕後的黑手,就要出現了。

“哈哈哈……”一陣男人的笑聲從這蛇蛟身後的陰影當中傳來,這笑聲極為陰邪,聽到耳朵裡面,就算是三伏天都能給人嚇出一身的冷汗,但是這聲音我卻貌似在哪裡聽到過,我深吸了口氣,慢慢地把崔明麗拉到我的身後。

果不其然,在這蛇蛟的身後,還是有著幕後主使,一個畜生難成大事!

“擦你媽的,是人是鬼,趕緊現身,躲在暗中算什麼東西,沒事兒瞎吹什麼笛子,吹得人都想尿褲子了……”崔明伏舉起了銀鈴法螺,衝著蛇蛟身後的黑暗當中,大聲地吼叫著,“趕緊出來,我們決一死戰!”

但是,仍就沒人出來。很顯然,崔明伏的恐嚇和吼叫起不到任何作用,“怎麼滴,是不是害怕了,那你叫我一聲爺爺,我就饒了你,再把這條臭白蟲子送給我們烤肉吃,聽懂了嗎?”崔明伏把自己的胸脯拍的山響,但是我也看得清楚,他的小腿肚子哆哆嗦嗦,就像是一隻正在作的老寒腿。

一陣腳步聲傳來,之後,便是一身黑袍的人出現在了那條蛇蛟的身邊,他周身被這身墨色的斗篷給圍了一個結結實實,只露出了一雙眼睛,他的手中拿著一支笛子,只是,那雙手……我定睛一瞧,不由得大吃一驚,那簡直就是一雙形如朽木般的手,皮肉盡枯,就彷彿剛剛被火烤過一般,好不駭人,並且他手中的笛子,也十分的特殊,我誓,我從來沒有見過他手中的笛子。

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ooo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明瞭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1978年,從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兩支竹篪,而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隻笛,吹孔平面與按音孔平面相交約為9o度的夾角,這與曾侯已墓笛的吹孔位置極其相似。

在時間上,兩者相隔幾百年;在空間上,湖南長沙和湖北隨縣相距數百里之遙,而吹孔位置幾乎-致,由此可見先秦到漢初橫吹笛或篪的普遍形制。戰國時,篪是祭神或宴亭時演奏的主要旋律樂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學生宋玉的《笛賦》中也曾講到當時南方的笛,與現代的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漢代以後,橫吹笛已在宮廷、軍隊的鼓吹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事實提醒了人們,中國笛的展,已經脫離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態,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後,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並與樂隊中其它樂器日益完美地配合與協調。

在河南鄧縣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畫像磚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鼓吹樂隊協調行奏的歷史影象。橫吹笛演奏者的持笛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笛姿勢與今天笛演奏完全一樣。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在晉時已有豎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透過,射向兩哨孔邊陵音。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為普遍,而且有所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但是面前這個傢伙手中的笛子,我卻從來沒有見過。

“是古笛,怪不得可以控制這條蛇蛟,我估計是蛇骨笛……”崔明麗輕聲道。

骨笛是笛子的一種,也是最早的樂器。又稱鷹笛或鷹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邊稜氣鳴樂器,藏語稱當惹。用鷲鷹翅骨製成,流行於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常用於獨奏。是藏族青年喜愛的自娛性吹奏樂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間勞動休息時吹奏自娛。

距今約8ooo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製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ooo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

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

“笛”字初寫作“篴”,但部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制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

怪不得,原來,這笛子便是用蛇骨做的,但能控制這條蛇蛟看來也是用了什麼邪術秘法!

“韓小天,我們又見面了,哈哈哈……”此時,那個蒙面人竟然大笑了起來。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