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神秘老人

我惡狠狠地看了眼崔明伏,這個傢伙,只要是喝醉了酒,就不曉得自己有幾斤幾兩重了,幾乎是滿嘴噴糞的程度,並且說出來的話,壓根兒都不能聽,我瞪了他一眼,心中頓時翻騰了起來,但這個傢伙卻貌似沒有看明白此時此刻,我的心裡面很討厭他似的,仍舊在滿嘴噴糞地胡謅著。

“喂!”6七八吃驚地看著我,從他的目光裡面,我可以看清楚,他貌似覺得我是來自於白堊紀時代的產物似的,驚訝的幾乎都合不攏嘴巴。

“兄弟,不是我說你,你真的還是童男子啊,哎呀我去,你都可以進博物館了,像你這樣子的‘五好青年’,肯定是要拉出去好好展覽一番的啊……”6七八輕聲地說著,而後便跟崔明伏笑作一團,我深吸了口氣,不曉得怎麼說這兩位。

我拿起了啤酒瓶,“咕嘟咕嘟”地一口氣喝了一整瓶,喝完之後,便把啤酒瓶放在了一邊,而後,我通紅了雙眼,大聲地問了句,“神馬叫做量黃米……”

此時此刻,我的舌頭都開始打結了,並且飯店裡面的很多人,都笑著看向了我,從他們的眼睛裡面,我看到了嘲諷,我的腦袋昏昏的,但是之前的我仍舊覺得酒量還算是不錯,怎麼今天反倒醉的這麼快呢?

6七八從盤子裡面捏了兩粒花生米,一下子丟在了嘴巴里面,用力地咀嚼著,“來,哥哥我今天就跟你好好地科普一下,省的你出去像是個瓜娃子!”

民國十八年,災年,糧食緊缺,那時衡量糧食好壞不標準是其抗飢餓才程度,黃米是山西北部,陝北,內蒙古等地區最抗飢餓的穀物,可以做成素糕和油炸糕,口感好,而且是當地老百姓嚮往的食物。

黃米這種穀物,還有易於儲存的特點,在那年代,老百姓沒錢,基本是以物換物的交易習慣,用黃米代替貨幣進行買賣是常有的事,所以紅燈區的經營,不收錢,只收上等的黃米。去尋樂子,必須帶上一袋黃米,進門前用斗量好了,再開始談其他的。時間長了,大家就這樣口傳下來,去紅燈區就改稱“量黃米”了。

甚至在晉察冀一代多煤炭、皮草資源,張家口本身又是交易集散地,所以很多人做司機,以運輸貨物為生,住在大車店就要“量黃米”,“黃米”就是大車店裡的性工作者,那時候找她們是不用給錢的,最方便的做法就是量幾升黃米給她,當然也有給半噸煤或給皮草的,但都不如這句“量黃米”來得形象,也就流傳至今了!

原來如此,我不由得嘖嘖稱歎,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就連一句暗語都可以說的如此形象,鞭辟入裡,我甚至覺得和這兩位泡妞大神相比,我就是瓜娃子。

“出去,出去,死老太婆,髒的要命,又來打擾我的生意,出去……”此時此刻,從飯店門口走進來一位衣服襤褸的老太,飯館的活計彷彿是看見了瘟神一般,在努力地朝外驅逐著,但是這老太太卻已經是皮包骨頭,若不是有些動靜,我還真的以為她就是一個正在移動著的骷髏架子。

飯店的活計伸手便把她朝著外面推搡了去,這老太太一個趔趄,沒有站穩,咕咕嚕嚕地倒在了外面的地上,我擦,我的心臟一折,立馬從座位上面站了起來,快步地走到了外面,一把把她給扶了起來,不曉得什麼原因,我真的很討厭這些人欺負一個可憐的老太太,我不曉得這到底跟姥姥有沒有原因。

“天兒,你……”崔明伏搖搖晃晃地走到了我的身邊,伸手指著我。我瞪了他一眼,我明白,崔明伏肯定是在講我是個大傻逼之類的話,在他看來,很多老人的人品並不怎麼樣,關鍵是否會訛上我,但我有時候就是忍不住要出手相助。

老太太抬起了頭,雙目充滿了感激,“謝謝你,小夥子,我自己可以站穩!”她一邊說著,一邊戰戰巍巍地站了起來,我看著她,心裡面頓時又多了一股酸楚,不曉得為什麼,或許是姥姥和桑林婆婆的原因,這兩位老太太,都曾經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所以對於另外的老太太,我自然心存感恩,這或許就是愛屋及烏。

“來,奶奶,跟我來,我請你吃飯!”我慢慢地攙扶著她,走到了餐廳。

而後,我可以從其餘人的目光裡面,看出刀子一般的存在,是的,或許全天下都在認為我是個傻逼,但是我卻很清楚地評判我自己。

老太太吃的很香,看起來也很餓,我給她要了三大碗麵條,又加了一盤炒雞和兩個燒餅,卻沒有想到,這老太太竟然全部一一吞下肚去。搞得周遭的人都呆呆地看著她,仿若看到了恐龍,還他媽是一隻霸王龍。

“小夥子,謝謝你,你可真是個好人……”老太太那猶如枯樹枝一般的手握住了我的手,這讓我有些難為情,但是我只是覺得自己的手心裡面軟綿綿的,仿若多了一個東西,我想攤開手心,但是老太太卻拍了拍我的手背。

“我吃飽了,要走了,謝謝小夥子!”她衝著我點了點頭,便開門走了,我看著她的背影,想開啟手中的錦囊,但是卻在這一時間,不敢開啟。我想起了早晨的時候,小魚兒怎麼會知道我那麼微小的一個動作。

“媽的,我還真就不信這個邪了……”想想今天小魚兒的那個資訊,我的心裡面仍舊是一通火,索性低頭看了眼自己手中所持何物,竟然是一個荷包。

荷包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獸、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 現代南方方言如粵語、客家語和閩南語中常用荷包指代錢包。

漢代以後沿襲其俗,《北堂書鈔》卷一三六引《曹瞞傳》“(曹)操性佻易,自佩小囊,以盛毛巾細物。”《晉書?鄧攸傳》也記載鄧攸夢行水邊,見一女子,猛獸自後斷其囊。由此可見,魏晉時期不論男女,身邊都佩有囊。在囊上飾有獸頭紋樣,也稱“獸頭囊”。

這種飾有獸頭紋樣的囊形象,在山東沂南一漢墓畫像石上還可以看到中室北壁的東段,畫分上下兩格,皆刻人物故事。下格中的兩人皆戴著布紋的帽子,用帶結於頭後,衣袖皆捲起,腰束帶。其中左邊一人加束革帶,從右腰革帶垂下一虎頭紋佩囊,佩囊比較大,做工也精緻,還繡有花邊。中室北壁西段的上格亦畫有相同的一荷包,不同的是人物佩帶的方向不一樣,是從左腰革帶垂下一虎頭紋佩囊。

至南北朝時,佩囊制度正式確立,人們所佩的囊,並非全用皮製,也有用絲織物做成的,但仍然沿用囊的名稱。《隋書?禮儀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囊及爪。”

至隋代則專施於良娣以下命婦,以別嬪妃的獸頭囊。《 隋書?禮儀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銀印鈕,文如其職。佩採玉,青綬,八十,長一丈六尺,獸爪囊。餘同世婦。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銅印環鈕,文如其職。佩水蒼玉,艾綬,獸爪囊。” 獸爪囊,囊之一種,簡稱“獸爪”或“爪”,是織有獸爪紋樣的小型佩囊,北朝官吏常佩於腰際以盛印綬。

唐代放官印、魚符(龜符)的佩袋與裝細物的佩囊分開使用,據《朝野僉載》記載“上元年中,令九品以上佩刀礪等袋,彩為魚形,結帛作之,取魚之象,強之兆也。”刀礪袋,魚形袋,新、舊《唐書》稱之為“魚袋”、“蹀躞七事”。“七事”即佩刀、刀子、礪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物。蹀躞七事應是後來的“七事荷包”的前稱。唐代婦女尤其喜歡佩帶荷包。荷包大多為圓形,

上有不同的紋樣。佩掛囊的婦女形象,大多身穿胡服,腰束革帶,打扮成西域婦女的形象,但腰部一般都有佩掛的荷囊,如西安南里王村韋墓線雕石刻、唐李重潤墓和李賢墓壁畫中的侍女。

這荷包裡面,肯定還有秘密,難不成這個老太太不是一般的人,或者是想提點我什麼東西嗎?想到此,我不由得後背又開始緊,人的好奇心是蠻大的,我只想開啟荷包,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東西,但理智還是戰勝了好奇心,我最終還是放棄了,只是不動聲色地走到了桌子旁邊,在崔明麗的身邊坐下,慢慢拉過她的手,在桌子下面,遞到她的手中。

“老弟,你真有愛心……”6七八一邊拍著我的肩膀,一邊嘖嘖稱歎!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