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繁冗複雜

聽到這話,我和崔明麗都禁不住直翻白眼,這個傢伙,他的腦袋已然不能用“被驢踢了”這麼簡單的定語來算了吧。這簡直從內到外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二百五。不過桑林老爹倒是笑了笑,繼續講了關於“打繞棺”的事情。

打繞棺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繞棺”。到唐宋時期,打繞棺已基本定型,唐樊綽《蠻書》載“初喪,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此乃盤瓠白虎之勇也。”至元明清時期,地方史志對打繞棺的記載更為完備“舊俗,歿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

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土家族先民在長期生產與生活中形成的獨特習俗,表現了巴人特有的生死觀,“歡歡喜喜辦喪事”,“高高興興送亡人”。在他們看來,人的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從出生到終其天年,是順應了大自然的規律,所以,他們稱人之老死為“順頭路”或稱“黃金落窖”。

老人去世後,為老人舉喪,辦得越熱鬧紅火,就越是有面子、有孝心。舉喪實質上成了禮讚生命、祝福新生的一種特殊的儀式。

“打繞棺”源於古代的巫舞和巴渝舞。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用原始的模仿和現實的祭祀解釋死亡的現象,不少史籍對此有相關記述。解放後,尤其是“*”期間,這種民間祭祀活動逐漸衰落。但在較偏遠的土家山寨仍在流行。

表演時,鑼鼓音樂伴奏,掌壇師講法,舞者手持火把圍繞棺木歌舞祈神,度亡魂。打繞棺的法事過程有開場、旋幡、開天門、跑天王、破獄等,壇班子和孝子配合。

其中跑天王最為神秘,且最具原始舞蹈特徵,常見舞蹈動作有單人焚香,多人參與的黃龍纏腰、鯉魚下灘、倒鉤刺、穿二六節和拜羅漢等。舞蹈者手持火把,圍繞棺木時跑時繞,時唱時靜,動作輕盈,令人眩目。

整個活動過程中,有鑼鼓相伴,伴奏樂器還有鼓、大鑼、小鏤、鈸等。根據祭祀的天數,誦唱的內容各異,有即興揮的,也有按照歌書念唱的,很少重複。打繞棺還有專用器物,掌壇師傅有專用的花衣花冠,如意火把筒、司刀、寶劍、香燭等。

這一套十分完整的程式,對研究當地民間民俗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由於打繞棺具有歷史、舞蹈、人文、音樂等價值,已受到高度重視,也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具有深遠意義。這種民間藝術形式深受土家人民所喜聞樂見,也正是由於它廣泛的群眾性,才使得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得以存在和展,歷經千年而不衰。

話說到這裡,桑林鯤老先生又忍不住唏噓了起來,“阿珠是個苦命人啊,並且她還算是我的妹妹,所以她的繞棺肯定是我來幫她打的,這個是肯定的,我就算是走,也要讓她乾乾淨淨地走,苦命人啊……”

此時的桑林鯤,在提及的桑林婆婆之後,又忍不住長吁短嘆,單單看他現在的狀態,他著實只是桑林婆婆的一個哥哥無疑,並沒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

可是,卻又讓人覺得這裡並非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總覺得其中還隱匿著更加深層的事情,並且還貌似不是好的事情,想到這裡,我的腦袋又忍不住一陣疼痛。“三位客人,你們畢竟遠道而來,還是不熟悉我們這邊的風俗習慣,我就來講講我們的喪葬習慣吧……”桑林鯤說著。

先由死者的家屬、家族長輩和寨老商議“做戛”的具體事項,確定管事班子成員,設總管事 1 人,副管事 1 ~ 2 人,服務人員若干人,分內管事和外管事兩組。內管事主要負責喪事期間財物的備辦、錢糧的收支、伙食的安排等;外管事主要負責外客的通知、接待、用餐吃飯的部署、餐具的籌措、歸還等,還通知親友奔喪。

凡死者的親戚,尤其作為主客的孃舅或姑媽 , 即男死,姑媽是主客;女死,孃舅是主客和女婿。通知“主客”有一套特定的禮規,如姑媽過世,去舅家報喪的人要帶上一壺酒。

快到家時,要在路旁插上一根樹枝 ,這根樹枝象徵死者亡靈,並交待在此等候。

到舅家門口,經舅家以醋罈,以燒紅的炭置於水中淨身後方能入屋。此時請舅坐好,去者以跪拜禮把酒遞上後說“xx家xx老人已去世,叫我來報信,請於x日前往奔喪。”聽完報喪後,舅家要殺一隻雞接待。雞肉熟後,舀好飯、肉,請報喪者先入席。

來者就到門外的一張小凳子上擺上飯、肉,並找來一個棒槌立於小凳邊,象徵死者亡靈。然後口唸供詞,先供奉舅家去世的祖輩,再供奉死者亡靈。供畢即回屋內共餐。後返回孝家,並將原插路旁的樹枝拔掉,表示死者亡靈已隨返其家。

棺木靈柩停於堂屋後,用一把弩掛在堂屋左邊或右邊壁頭上,男左女右。砍數根,男八女六,長約 3 尺、大指頭般粗的茨竹 有的用竹子 放在大門背後 男左女右 ,另砍一根薛刀把粗長約 4 尺左右的木棒,在頂部套上一把尖刀後,放在棺木後邊,這些弓弩、刀棍是給死者護身防獸的象徵物,要在抬喪出門至戛房前,全部由孝家或親朋年輕人拿著轉戛直到出喪至戛房途中才將竹棍丟掉,刀弩則帶入戛房。要扎紙馬一匹、紙傘一把。要用一隻開卦雞,一隻蓋缽雞。開卦雞作製作卦等法器用,蓋缽雞作整個喪葬時期供奉之用。

法器的製作程式是預先砍來一根茨竹或竹子,斷做三半節,根部一節長約 2 尺,作製做指路法器;中間一節約長 2 寸,作製做供奉法器——卦;巔上一節約長 3 尺,作隨靈柩法器,插於墳上。先是制卦,把做卦的茨竹破為兩片,一端削成尖面斜口,祭師手拿一隻小雌雞捏死並斟酒奠於地下後,卦即做成。

其次是指路法器的製作,把茨竹從中間劃破成兩半,在破開處卡上一隻火麻絲和一個骨頭,祭師右手握竹根未破的一節,左手把一隻公雞捏死,口唸專用指路詞,隨後把竹子從雞的屁股穿入,直達雞嘴穿出即可。三是隨靈法器,仍然把竹子從中間劃成兩片,留一半不劃,用數綹火麻絲 , 男九女七 , 剪成 3 寸長許,卡在劃破處後放在棺木邊,待安葬完後,插在墳頭上。

還有作供奉用的蓋缽雞和飯的製作。由祭師用手捏死一隻公雞,除毛去肚後,把整雞和雞肝煮熟,放於木缽裡,還要做一鍋手捏九把米做的飯放於缽底,雞和飯都擺放在靈柩邊的桌子上,由祭師每次供奉亡靈之用。

做戛那天,眾親友6續前來。特別是孃舅前來祭奠時,孝家要在路口邊鋪上一個竹墊,上呈三角形,放上三個草團,草團中間放上三個熄滅的柴火,旁邊擺三杯酒,還有一副竹卦,並請一能說會道的管事恭候。

孃舅家也請人領隊代言。當客人一行來到竹墊邊,管事先斟酒給每個客人喝,然後主客家請來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問竹卦是否準備好。管事也用同樣方式一一作了回答。

代言人拿起竹卦,唱著朝後奠三杯酒給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後,向三個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進靈堂。孝家跪在堂前迎接並扶客人一同入堂。

外管事則預先安排了一戶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如有死者的女婿牽有牛或豬、羊來祭奠,則自己找管事並要一一講清楚方可收下,參加祭奠儀式也要請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親生女兒、女婿的哭訴,也要得到同意。

但陽長、百興、樂治等一帶沒有此規矩,要是岳父母任何一人過世,作為女婿家,一定要拉牛來做戛,至少也要背豬、抱雞來祭奠,其哭訴之真誠、留念令人淚下。

一般是在正戛的當天下午即舉行開路儀式,有的地方則是在辦完喪事,起山前才開路。指路一般都由專門的人念詞主持。

有專門的指路詞語,一般是從死者火邊指向東方。指路師一手拿著指路法器,一手捏著一隻指路公雞,口中念道“……巔巔做你的穿處 ,中間供你杵手,下邊做你的路標……”,每念一段,就用竹竿敲一下棺木,唸完後把雞捏死,將指路的法器穿雞,指路雞在出喪時丟在山上,孝家不能吃,但別的人家可吃。

“好了,這就是我們黑苗一脈整個的葬禮過程,三位客人明白了嗎?”桑林鯤說完,便端起面前的杯子再次喝了一口。

我咂摸了下嘴巴,只是覺得我們漢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就比較繁瑣了,但是卻沒有想到苗族的生活習慣卻更加的複雜,“但是桑林婆婆屬鰥寡孤獨之流,是不是?”我疑惑地問到……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