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鴆鳥來襲

我瞬間覺著脊背之上全部都是冷汗,難不成,當我和崔明麗下了火車,搭上了宋大爹的三輪車的時候開始,我們兩個就已經在他的算計之中了嗎?若真的是那樣的話,我和崔明麗也真的是太悲催了。

“呵呵呵,你們啊,還是太年輕,太善良,我在這林格爾縣拉了這麼多年的三輪,就是希望找到個有緣之人,來幫我解開這地宮的秘密,當然啦,建造那‘碧霞元君廟’的是我,挖盜洞的也是我,等待你們破陣法帶我來到這裡,現在一切都清楚了嗎?”他一邊說著,一邊咧開了嘴巴,之前那副淳樸而友好的模樣頓時不見了,現在只剩下一副陰險狡詐的嘴臉。

“然後呢?”我故作輕鬆地看著他,“你想怎麼樣?你有什麼自信我們肯定會把這隨侯珠讓給你,你有什麼自信覺著你自己肯定可以殺了我們?”

這老宋頭轉動著眼珠兒,貌似對我吐出來的這段話十分的訝異,“小夥子,年輕氣盛是好事,但不知天高地厚也會讓你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他說著伸展了雙臂,作勢便要朝著這邊直衝而來,就連陰羌的冤魂都在一邊大叫著,“小心——不要讓他過來啊——”我和崔明麗並肩擋在了這“餓鬼道”的入口處。

若是從這裡進入,可以直直地通往“六道輪迴陣法”的中心處,取下那隨侯珠,我們可是費勁了千辛萬苦才來到這裡,若是被別人搶了去的話,我真覺著自己可以死了。

可是,卻不料,這老宋頭在朝著我們衝過來的時候,在離我們還有兩米開外的位置,瞬間穩住了身形,靜立在了當下,我從腰間摸索出了那杆判官筆,但是他突然停下來的動作,卻有些讓我猝不及防。

“呼——”一聲響亮的口哨兒,從他的嘴巴里面傳了過來,這口哨兒聲清脆,就這麼傳來的時候,那股氣流幾乎可以衝到我和崔明麗的腦門兒。

而後便是一陣“啾啾啾——”地悠長的鳥鳴聲傳來,迎面而來的便是一隻從天而降的黑色大鳥,沒有想到,這傢伙還養了一隻鴆鳥。

鴆鳥是一種傳說中的毒鳥。形象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為食。它的羽毛有劇毒,放入酒中能制人於死地。

古書當中有記載漢惠帝二年時期,齊王劉肥入朝,惠帝對其禮遇有加,結果遭到呂后的不滿,便令人贈鴆酒意圖謀害。

嶺南多蛇,鴆鳥就以這些陰冷可憎的動物為食。在所有的蛇中,鴆鳥最喜歡毒蛇;在所有毒蛇中,鴆鳥最喜歡耳蝮;在所有耳蝮中,鴆鳥最喜歡蝮頭。

鴆鳥在古代,一切有害的物質都被視為不祥的徵兆,人們不可輕易說出他們的名字,甚至不可想象他們的形體,否則將會被不祥的東西附身。於是,人們以諱稱替代事物原有的名字,保證自己不受他們的侵擾。

鴆鳥因此獲得了“文血”這個稱呼。得名的原因是,據說因鴆鳥而死的人,吐出的鮮血凝結以後,會顯現優美的紋理。

鴆鳥生活在嶺南一帶,比鷹略大,羽毛大都是紫色的,腹部和翅膀尖則是綠色的。在古代的一些百科全書當中,說它的毒性源於他的食物。嶺南多蛇,鴆鳥就以這些陰冷可憎的動物為食。當然,這些讓人聞風喪膽的毒素,並不會給鴆鳥帶來困擾,相反的,卻是享受,這便是以毒攻毒,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在它們吃下毒蛇以後,鴆腎就會分泌出含有強烈氣息的黏液,將蛇毒萃取出來,並開始煎熬毒藥。蛇毒被逐漸分解,直到成為比粉末更細緻的東西。最後,這些毒粉隨著汗水滲透到鴆鳥的面板上,在沿羽毛流淌的過程中,逐漸蒸散失。

正是因為如此,鴆鳥的羽毛含有巨毒。用鴆羽在水中輕點,這水就被稱為“文血漿”,喝了便性命不保,洗手則骨肉盡碎。但鴆鳥的肉卻是無毒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美味。除了食蛇,鴆鳥另一個讓人驚訝的舉動,是它的力量巨大。

鴆鳥揮動翅膀,就可以推開一塊甚至一個成年男人都無法挪動的岩石。

這給獵手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宋人梅堯臣在一詩中,描寫嶺南獵手謀取鴆鳥的活動。他提到,在出獵鴆前,獵人要舉行特殊的祈禱儀式,並敲擊鴆的骨頭,觀察裂紋確定出獵的方向。

即使這樣,每年死於獵鴆的人依然數以萬計。詩人寫到這裡不免感嘆說,南方人民生活是如此的艱苦,以至不得不常常冒死以獵取這些無甚價值的弊鳥。

事實上,梅堯臣不解鴆鳥的價值。儘管嶺南的人民很少用到鴆鳥的毒羽,但卻有無數北方的豪客,攜帶著成箱的金銀珠寶來購買鴆羽。來自北方的購買者相信,越是新鮮的鴆羽,毒性越強,而且殺人後不易被察覺。

嶺南的諸族則看重鴆鳥的眼睛,這些眼睛是硃紅色的。嶺南的獵戶捕殺了鴆鳥以後,將它們的眼珠挖出來,在水銀中浸漬三十天,鴆眼就變成紅潤可愛的寶石。據說,南蠻的酋長們把用鴆眼裝飾的鹿皮作為求親的聘禮,也有的拿它來裝飾金銀製品。

古時說有五種鳩祝鳩、鳲鳩、爽鳩、雎鳩、鶻鳩。從分類上看,祝鳩和鶻鳩是鳩類,鳲鳩是攀禽類的布穀,爽鳩是鷹類,雎鳩是鶚類。

這個混雜的種屬很容易孕生一些險惡的詞彙,例如鳩鴆,喻指專門誣陷好人的人,鳩奪鵲巢便也是指鳩性拙,不善築巢等等,在這樣的不良暗示下,把兩者混為一屬,似乎又情有可原。

歷史記載,當年呂不韋被秦王賜死之時,他就是喝了鴆酒,據說鴆是一種鳥,羽毛有毒,足以致命,所以文言文裡下毒常叫做“鴆”。但現代的生物學裡似乎沒見過鴆這種鳥的記載。我看的作品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數它了。

屈原作品裡出現了鴆鳥,有人認為他在文章中”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雄鴆之鳴逝兮,餘猶惡其佻巧”是說屈原看見有女戎國的美女,便託鴆鳥為媒,鴆鳥不肯並且遠離了他。

接著他又想託雄鴆為媒,但卻”心猶豫狐疑”。其實這個解釋有些一相情願。鴆鳥並不能成為媒鳥,李商隱詩”青雀如何鴆鳥媒”顯然是繼承了屈原的用意,不過想想也對,連鴆鳥也可以託之為媒,就可以推測相思之毒已是深入骨髓了。有學者研究考證,”餘令鴆為媒兮”除了表達屈原的思想外,還反映了古代捕鳥的一種方法,即以鳥引鳥捕之。

晉朝的學者潘安仁曾經注云”媒者,少養雉子,長而狎人,能招引野雉。”至今在長江三峽地區,仍有人沿用養活鳥以為媒招引野鳥來捕之的古老捕鳥方法。

禹步另有一種說法,見於《抱朴子》等古籍,但是在《6判手卷》也有記載,大意是說,大禹治水時,在南海之濱見到一種大鳥(即鴆鳥)會禁咒術,走著一種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動,於是大禹模擬其步伐,使成為法術,十分靈驗,因為是禹製作的,故稱為禹步。

從這些說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與古代的禁咒術有關。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跡,後來擴大為十二跡、三五跡等不同的禹步。後展成為了道家著名的罡步。

鴆鳥在水中洗浴,其水即有毒,人若誤飲,將中毒而死。自有此傳說後,人們因懼怕中毒而不敢輕易飲用山林之水。

《朝野僉載》也記載說,”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處,即有白藤花,能解冶葛毒。鴆鳥食水之處,即有犀牛,犀牛不濯角其水,物食之必死。為鴆食蛇之故。”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野葛吃了就得死。生長野葛的地方,就長有白藤花,它能解野葛的毒。鴆鳥飲水的地方,就有犀牛,犀牛不洗角的地方,生物喝了這水一定得死。

因為鴆鳥吃蛇的緣故。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基本沿襲了這個說法,強調了一物剋一物的仁義思想。但總體上說,鴆鳥是克不住的。因為它儼然已經成為權力和復仇的使者。它必須持續飛舞在激烈的慾望風浪裡,使命一當傳達,就不可能停止,逢人殺人,逢鬼殺鬼。

並且我定睛一看,朝著我和崔明麗飛來的這隻鴆鳥卻是全身黑羽,眼睛深紅好似寶石,直直地衝來頓時引起了腥風陣陣,吹到了我和崔明麗的臉上,單單這氣流就可以把我們倆的臉頰搞得生疼。

“二黑子,殺了他們——”老宋頭咬牙切齒,指揮著天空當中翱翔著的黑鴆鳥,剎那間,我和崔明麗便朝著兩邊散開了去,不好,他這是要用鴆鳥把我和崔明麗逼到兩邊,而後便想直直地衝到我身後的餓鬼道上面去,這可不行。

“滾開——”崔明麗大吼了一聲,眼瞧著她已然被那隻黑鴆給纏上了,崔明麗取出了判官筆,和那黑鴆打鬥了起來……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