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管他真假,總之我們可以先留著,以觀後效嘛!”崔明麗從崔明伏的手中接過了這本書籍,慢慢地放在了包包裡面。

“你父親還有如此雅興。”崔明伏嘖嘖地稱歎道,“看來有錢就是好啊。”

只是姜帥卻搖搖頭,顯得有些輕蔑,“大師伯,不是我看不起他,我爸簡直就是‘人傻錢多’的代表,俗話說的好,‘飽暖思淫慾’,我爸就是這,老是喜歡給自己身上鍍上一層金,讓別人不要以為他只是一個單會賺錢的‘大老粗’,但那又怎麼樣呢?被人照樣會把他定位在那個檔次啊……”

“你父親的眼光應該還算是不錯吧。”崔明麗問到,“老話不是常說,久病成醫,你父親經常鑑賞古董,估計也可以看出來一些門道吧,估計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我知道,崔明麗這意思是想從姜帥的嘴巴里面問出一些什麼。

“哪裡啊……”姜帥不住地搖著頭,“成天就買一堆地攤貨,他還當做無價之寶。就應該他喜歡裝逼買古董,我媽差點跟他離婚,但是改不了。上個月也是,我媽想買一輛跑車來著,也就是6、7o萬吧,結果你們猜怎麼著,到時候找我爸要錢呢,誰知道他竟然把買車的錢買一幅畫,據說是‘張大千’的真跡,但我媽拿去一鑑定,當即被告知,這就是一贗品,還不是高仿的,拿回家裁成廁紙都可以。嘖嘖嘖,你們說說看……”

我們三個均忍俊不禁,崔明伏笑著打趣道,“這‘天衍荒典’若是拿去當廁紙,還能多用幾天。”我們心裡面頓時涼了半截,估計這本書肯定不是正品。

清朝以前,人們把珍貴的古物稱為“骨董”,所謂“骨”,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儲存過去之精華。後來漸變為古董、古玩。

實際上“古董”、“骨董”和“古玩”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叫法不同而已。從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較來看,文物在時間的涵蓋上要大於古董或古玩,因為文物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現代或當代,只要是優秀的文化產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範疇。

而古董和古玩則不然,現代和當代的東西不能稱為古董和古玩。由於許多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鑑賞價值,所以收藏愛好者又將其泛稱為收藏藝術品。

一件古代藝術品,對文物部門來說就是文物,因為它有文化保護價值;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古董,因為它有增值價值;對收藏家來說就是古玩藝術品,因為它有藝術鑑賞價值。國家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對於非國寶級的文物,鼓勵“藏寶於民”,並且允許民間依法流通,這為民間收藏事業的展和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興起鋪平了道路。

有人認為古玩圈玩的就是“估玩”,考的是鑑別的眼力。東西買錯了就自認倒黴。甚至有人列舉歷史上個別名人造假販假的事例,試圖說明古玩收藏造假販假存在的合理性,使不少人對古玩行製假販假的行為熟視無睹。

其實不然,古玩行不是不打假。買錯東西對任何人都是痛。這種痛對追逐獵奇收藏的人來說不僅只是意味金錢的損失,這種痛曾使知名收藏家喪失名譽,丟盡顏面,落下心病,最後抑鬱而終。這種痛也曾使無數興致勃勃的愛好者初涉門檻就被滅殺興致。

作為製假販假的受害者,古玩收藏界對任何製假販假的行為都深惡痛絕。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這些製假販假的行為在古玩行業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呢?除了利益的驅動,使製假販假延續不絕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消費者姑息縱容。

過去的歲月裡,行家們買貨走了眼是羞於顏面,歸咎於術業不精,不敢張揚,秘而不宣,自動放棄了追究賠償的權利。當今社會,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在買賣過程中,只要經營者提供虛假不誠實的陳述、允諾,以欺瞞手段,造成了購買人的經濟損失,購買了假貨贗品,購買人就有索賠的權利,古玩行也沒有例外。

所以,對惡意欺騙行為就應該積極採取索賠行動。一方面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淨化市場行為出一份力量,讓蓄意坑蒙欺騙不誠實者有所顧忌,無地容身。所以購買者在交易完成之後,要索取註明相關承諾內容的交易憑證。國營文物店等經營單位通常有古籍文物銷售統一*給顧客。

私人間的交易如果銷售人曾作出承諾,穩重起見就應該向其取得相應承諾的憑據或交易記錄以備日後不測之需。

古玩的收藏與鑑賞,是一項高雅的玩,一種有品味的玩,一種有文化的玩,一種揹負歷史、尋舊懷古的玩。古玩投資,屬於藝術品投資的範疇。

琢藝軒和田玉表示古玩的涉獵面十分廣泛,門類十分龐雜。從材質來看,有木質古玩、陶瓷古玩、玉石古玩、珠寶古玩、金屬古玩等等;從使用價值看,有古典傢俱、有文房四室、有器皿用具、有梳妝飾品、有古代錢幣、有書籍報刊、有煙標海報等等。古玩,猶如一個包羅永珍的大市場,東西多得很,博得很,雜得很,玩法多得很。“盛世文物,亂世饑民”。國家繁榮向上,老百姓豐衣足食,古玩有市場。國家蕭條混亂,老百姓衣食無著,沒人有那個閒心來搞古玩。

古玩,作為一種商品,它的特質集中地表現在兩點一點是古,具有歷史重負的滄桑感,往往這些東西,是一個社會展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最好見證;一點是有文化,有品味,具有藝術性。正是因為古玩作為商品的這兩個最鮮明的特點,決定了在古玩某一領域淘金的專門人才,有可能在龐雜的良莠不齊的古玩市場中,贏它個罐滿缽盈。

“不過啊,我也蠻喜歡這一行的,所以有時候我也會去研究,也算是懂行了。”姜帥興高采烈地說了起來。

男愛刀劍,女愛梳妝。男性的墓葬中,通常是有戈之類的兵器。而女性的墓葬裡通常會有飾,或者跟梳妝打扮有關的小盒子。北京大學教授李零日前在國家博物館微博講解了“出土文物的性別特徵”。

判斷一個墓葬屬於男人還是女人,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人骨鑑定。但有的時候人骨已經化為齏粉,這時就需要看陪葬。我們說男愛刀劍,女愛梳妝。男性的墓葬中,通常是有戈之類的兵器。而女性的特點是喜歡梳妝打扮,所以通常會有飾,或者跟梳妝打扮有關的小盒子。

就像是女人墓葬的器物 ,像盤與匜,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其實是日常生活的用具,男女都會用到,但是如果是為出土文物,跟女性關係更大。因為這兩樣當時通常是作為陪嫁的器物。

墓葬中會出土一類小器物,有的也不一定太小,也就是弄器。弄的意思就是玩、戲,弄器也就是在手邊把玩的東西。山東長清縣仙人臺遺址出土的一些小銅器,都很小,不到1o厘米,還有香薰球,一看就是女人的墓葬。

跟女性有關的出土文物,還有一類是櫝。最為人熟知的是《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裡的“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燻以掛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也就是買櫝還珠的故事。《論語?子罕》中有“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待價而沽諸”。《論語?季氏》中有“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像出土的裸人銅方奩,很多人不知道這類東西是什麼,有的說是鼎或者爐,有的有小車輪又有說是車,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其實這就是櫝,櫝是很漂亮的銅器。這類器物多半出土在墓葬裡,很多都是女性墓葬。女性墓葬裡漂亮的盒子裡,很多都是空的,但是棗莊小邾國墓地出土的虎紐方奩裡的東西還在,可以看見有挖耳勺、玉玦、玉貝。貝在古代屬於流通的硬貨,所謂的通貨、通寶。

帶有“匚”字旁的字,其實都是櫝,都是容器,像匱、匣什麼。圓的盒子也叫櫝。匱跟現在的櫃差不多,出土的匱形體都很大。像青海的*基地,原來是王莽時候的西海郡,出土了一件匱,非常大,有兩米多高,是石頭做的。匱就是古代的保險櫃,那麼厚的壁,蓋子也非常重,得用吊車吊出來。

漢鏡銘文中的閨怨詩

櫝之外還有銅鏡。銅鏡追溯起來歷史很長,以戰國和漢代最繁盛,特別是漢代藝術品裡,工藝精美的東西,選就是銅鏡。銅鏡跟盤匜一樣,不論身份高低都要用,男人也要用,但還是跟女人關係更大。銅鏡的花紋內容豐富,漢代銅鏡有花紋上的區別,西漢早期的銅鏡花紋往往是花蔓草蔓,麥穗似的,草葉紋銅鏡。

漢代最流行的銅鏡是昭明鏡,但銘文不全的佔絕大多數。不但句子不全,甚至可能每句話都少字,因為古人知道全文,所以沒什麼影響,但我們今天想讀它就非常困難。銅鏡上常有的銘文是閨怨詩,描摹女人的心情。

“行了,一會兒那地兒古墓多,你沒事都開啟看看……” 崔明伏調侃。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