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西路援軍(2 / 2)

小說:頑賊小說好看嗎 作者:奪鹿侯

為啥打不下龍門所?就因為黃臺吉出門時壓根兒就沒想著在宣大防線上敲城堡,他就沒帶大炮,能當攻城器械的只有扒木柵的鐵鉤杆和天佑天助兩支漢軍的隨軍輕炮,咋攻城嘛。

當然使用冷兵器攻城也不是不行,無非死傷較大,需要一點趕造攻城器械的時間,但有時間明軍不就合圍了嗎?就算人多勢眾,不怕明軍合圍,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黃臺吉很急。

後金軍的組織能力很強,更別說從白山黑水進了邊內,看見的都是成片成片的良田,看見這玩意就像跑馬圈地,就想家致富,就想搶他媽的,這進一步增強了戰鬥力。

最關鍵的是滿洲人怕死,為了不死,他們都能拼命,打了這仗死在戰場上是今天死,不打這仗全族都活不過這個冬天。

黃臺吉也是一樣,他攻城是為了糧食和牲畜,烽火一起,附近的百姓就都躲到城裡去了,只有攻城才能取得糧食。

但隨著時間進展,整個宣大境內的百姓都知道後金入寇了,都帶著財產躲進大城裡,他還搶什麼?所以就尬住了,想搶近處的糧食,就得攻城;攻城,遠處的百姓就會帶糧躲進城裡。

偏偏,宣大邊軍防守意志極為強烈。

孔登科這還只是龍門所,實際上黃臺吉將兵力分為四路,哪知道處處受挫。

兩黃旗並漢軍揮師三萬攻打深井堡,兩天沒打下來只能撤圍,滿洲軍漢軍損失死傷變得毫無意義;打個沙城堡、土木堡,比打沉陽、遼陽還難,只能燒了四關房屋,焚屍四百多具撤圍。

一路主帥德格類率三旗齊攻赤城堡,又沒打下來,還因為燒房子、殺擄百姓,八十歲老太太被擄走直接跳崖,搞得軍民人心激憤,處處有殺賊之志,讓身處敵境的後金軍紮營都睡不安穩。

還有攻打洗馬林堡,堡子裡一個把總膽子大到天上了,他居然想夜襲,而且還真讓他找到了一百七十個願意給他鬼兵的。

你說這一個月軍餉四錢銀子還欠半年你拼什麼命啊?

這幫人夜裡跑到城外萬軍營中一番大鬧,雖然只帶回七顆級,卻嚇得城外紮營的後金軍自相踐踏,連夜撤圍跑路。

以及萬全左衛,那城又爛又矮,裡頭也沒糧食,但就這麼個破地方蹲了個祖家二瘋子祖大弼,領二百五十騎跳出城來,像一臺泥頭車,一聲不吭就把鑲黃旗前鋒營主將、三等男爵圖魯什創死了。

最有意思的事不在這,而在於山西北部的長城啊,它跟陝西一樣,有兩道,也就是俗稱的二道邊牆,二道邊牆裡頭就是宣府跟大同。

這會的局勢是什麼呢?

黃臺吉的大軍被長城圍了個圈兒,圈裡所有城池、城堡,就沒有一座被攻破的,四路軍隊處處受阻,但這種局勢對後金軍來說沒什麼好抱怨的,實際上能維持如今這種狀況,恰恰說明了後金軍訓練有素、戰鬥力高昂,且士氣非常強韌。

他們已經水平揮了,四路軍隊,在沒有控制宣大境內任何一座城池、沒能攻破任何一座堡壘的情況下,三路依然能維持建制集結在大同南部的應州,另有孤軍代善一部屯兵大同西南的朔州城外,防備山西方向的增援明軍。

這叫什麼?

這叫崇禎七年秋,中華大地上最強大的流寇領已經易主了,愛新覺羅·黃臺吉,才是此時最強大的流寇領。

宣大曆來是明廷北方重鎮,說固若金湯也不為過,但是在崇禎朝,這已經完全不是那會事兒了。

隨著北方宿敵蒙古的威脅漸弱,朝廷的防守重心轉向遼東,並在軍事失利的壓力下,不斷抽調九邊兵力向遼東輸血,宣大防線實際上已經非常空虛了。

而且明軍也確實不敢出城野戰,六月,黃臺吉還在科爾沁草原時,崇禎皇帝就對邊堡、城池下令了:如被後金攻破,守官立置重典處死。

這道命令,讓明軍守將對出成對敵表現消極,但守城作戰一個個又極為用命,以至於雙方就這麼尬住了。

黃臺吉想攻城,說他不想攻城是屁話,誰不知道最大的財富都在城裡,但問題攻不下來;那就只好改變戰略,退求其次,先憑藉後金將士能征慣戰、而明軍在大型會戰中表現弱勢的特點,透過野戰消滅明軍的重兵集團,再攻取城池。

黃臺吉被這種局勢逼得難受壞了,時間越往後拖,他回家越不順利,而且此時也不能下令回家,攏共就綁到一千多人,牛羊牲畜倒是搶到不少,但這根本不足以供他回家。

更別說還有關外大幾萬新附蒙古人,他已經得到訊息,漠北三汗也領兵在鄂爾多斯等地虎視眈眈,再加上宣大屯駐的明軍重兵,這些傢伙都在等他收兵回家。

只要下令收兵,歸途上他的軍隊就不可能表現得現在一樣好了,到時候就是四面捱揍的局面。

此時此刻他屯兵應州,就是為了吸引大同、陽和兩處明軍重兵集團跟他野戰,但宣大巡撫張宗衡根本不理他。

所以黃臺吉做了兩手準備,第一是給大同城裡的張宗衡寫信議和,給自己拖延時間。

另一邊派馬兵急切出關,向沉陽傳達戰事不利、兵馬損失不小的訊息,命金國將蓋州、海州、金州、復州等處屯田人口統統遷往沉陽,各處只留騎兵巡邏防備皮島偷襲,各牛錄蒸燒炒麵,接應大軍回師。

而同一時刻,大同城裡的張宗衡,想法跟黃臺吉一樣,同樣是兩手準備。

他一邊給皇上寫信,陳述戰役不好打,二道邊牆內各堡、營將校守城打得湊合,但這是用命換的,打得很辛苦,而野戰兵力無法集結一處,出去就是以寡擊眾,因此需要拖一拖,等待援軍抵達,黃臺吉要議和,建議以此拖住他。

皇上的回信麻利且澹定:“別慌,援軍正在路上。”

說實話,張宗衡看見這份援軍名單,內心有點崩潰,五味雜陳。

名單前面還挺正常,山西總兵張全昌正帶著平陽參將付仁喜火趕來。

除了山西軍,朝廷還計劃讓薊遼總督傅宗龍籌備一支三萬人的援軍,其中薊鎮、密雲出兵一萬,關兵一萬、寧兵一萬,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

但離譜的是援軍並非僅僅從東邊來,西邊也有份,名單裡出現了很多令張宗衡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就比如——劉承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