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張閣老(1 / 2)

這一波的朝堂之變,以張璁的入閣為終點。

這個從浙江溫州府走出的讀書人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正德十年,他四十一歲,比當年楊廷和入閣還要年輕,而且年輕的多。

為了給他站臺,朱厚照特地進行了一次早朝,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

皇帝剛剛重重處罰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臣子,剛剛趕走一個違逆聖意的閣老,朝堂風氣一改往日慵懶,就連三呼萬歲都響亮不少。

大明皇帝身著冕服,明明年輕,眼神卻是滄桑,明明稚嫩,手腕之間則全是老練。

天子端坐,文武百官低服,大明如今之朝氣就如東昇的太陽。

朝會伊始,要進行必要的禮儀。

之後講述一些常規的朝務,而後就是宣讀聖旨,封張璁為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

隨後朱厚照讓人宣讀《天下清田令》:

夫田地者,國家之根本,百姓之命脈也。自洪武以來已過百年,魚鱗改易,黃冊不符,致使天下稅賦混亂,官不知戶,民不知賦。朕思此乃國家之大計,民生之根本,不可不慎重其事,以安我大明之基業。且,朕承祖宗之遺命,荷天下之重任,為江山社稷、大明百姓,欲行天下清田令……

這一道令是朱厚照第一次面向大明整個天下下令。

他暫時還沒提到士紳除優,而只講記載人口與土地的魚鱗圖冊已經和事實嚴重不相符,到了必須要梳理的時候。

開篇以後,他又以聖旨的名義,定下當初張璁所建言的四點。

這也是張璁極力陳述的。

一切光是他說沒有用,要寫下來,寫在聖旨上!

一道道巍峨的聲音傳下去,透過奉天殿,越過奉天門,然後是午門、端門……而百官不敢多有言語,阻撓皇帝頒佈命令。

宣讀結束以後,朱厚照站起來,他的虎目掃視過眾人,威嚴道:“天下清田令是朕面向大明各地所下之令,包括在京的各位臣工,從今日起,自內閣至六部不得有任何一人陽奉陰違,暗中阻撓天下清田令,若是讓朕知道,誰為了一己私心自己或是幫助他人隱瞞田產,朕重處不饒!”

“臣等,遵旨!”

皇帝眼神示意,將這道旨意交到張璁的手上。

張璁執聖旨,頓覺權力在手,他轉過身舉過頭,“聖旨在此,我張璁在此起誓,若清不了天下之田,辜負了聖上皇恩,便立即獻出項上人頭!”

這一幕也算是他一生的高光時刻了。

說起來,士紳除優和清丈田畝,雖然是兩個事情,但必須要同時開始做。

因為大明有各種投獻的土地,為什麼投獻?就是要掛在別人的名下,以躲避賦稅。如果沒有士紳除優,那麼清丈田畝就是個笑話,因為那隻會促使更多的百姓更有動力去投獻。

因為清丈田畝這個時候就是侵犯他們的利益,畢竟被朝廷查實自己名下的土地,那就得繳納賦稅。

而這個時候朝廷進行的‘確權行動’反而是將地主的兼併行為給合法化了。

因為丈量清楚了就不可能改了,以後都得按照這個來施行,不然丈量個錘子呢擱這兒。

只有在清田的時候釋放出以後要士紳除優,這樣一來才能迫使‘被投獻方’拒絕投獻,因為查出來的土地越多,賦役就越多。賦還只是一方面,就是錢糧嘛,嚇不到他們,關鍵是役,服役誰去?

這其實也是明朝包稅制下,老百姓負擔很重的一個方面,因為大戶人家往往能和官府勾連,把這個役弄到別人頭上去。

但那是朝廷不追究的時候,現在一塊一塊地查清楚,這事就難辦了。

所以這件事對朱厚照來說沒有轉圜的餘地,就是鐵了心一往無前,把擋在面前的所有人都搬開!

……

……

早朝之後,朱厚照把張璁留在了宮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