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 / 2)

景暘,成化十二年生於揚州儀徵,正德三年高中進士,正德十一年奉上意出海,帝贊其為大明之博望。

朱厚照站在奉天門處,眼前已一切平常,但腦海裡一直有當日文武百官,神情激盪的場景。

他那日下令認海為疆,其所依據就是大明海軍以及正在籌備中的海軍學院,為了支撐萬里海疆的守衛能力,進一步加強海軍整備已是不容質疑之事。

大明朝的海軍,迄今為止還沒有打過什麼海戰呢。

朱厚照的腦海裡有一張圖,太平洋西岸或者說東北亞其實沒什麼搞頭,朝鮮在什麼時代都沒有存在感,日本也很難起來。

他心中盤算著,時機合適的話要將大明水師派往南洋經受考驗。

從大陸向海洋,逐漸延伸勢力範圍的關鍵在於你的軍事力量投射,在這個過程中,島嶼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這一點朝野早有共識,朱厚照也早就命令梅可甲在臺灣、呂宋等地興建軍港,建立城鎮。

臺灣在這個時期人口較少,而且主要是當地高山族,歷史上,明朝中期開始,倭患逐漸嚴重,福建省多山、導致人多地少,朝廷呢有昏庸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福建省很多百姓開始移居臺灣。

不過正德在位,福建百姓這幾年的生活早已得到了改善,貿易的開展、紅薯等新作物的推廣,使得當地人鮮少有想移民臺灣的。

這反倒讓海軍向南走的計劃有些受阻。

朱厚照努力了半天,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

身邊兩個重臣,跟著他說話,“在陛下勵精圖治之下,大明疆土已恢復鼎盛,地多,人倒顯得不足。幾年以來,河套需要移民,四川人口不過三百萬,也需要移民,遼東要屯墾,同樣需要移民,再加上新疆以及陛下今日說的臺灣,哪裡有那麼多的人喲。”

楊廷和這番話說得有些‘開心’,根本沒有一點憂愁,這一切都是國力強大,國家擴張的表現。

至於王鏊則在考慮路引的事,他說道:“陛下,臣昨日收到蘇州知府關延卿所呈的奏疏,他上疏言蘇州賦稅事,其有兩大難,一者,蘇州稅賦頗重,百姓不堪其負,二者,近年來出海經商已為一時風潮,各村各鄉幾乎都有外出為工、甚至出海不歸的。”

朱厚照揹著手,“這樣不好嗎?百姓都有了生計。”

“可丁銀難收啊。”

所謂丁銀也就是人頭稅,是中央王朝的主要稅收之一。

所謂聽話聽音,朱厚照知道王鏊要說的,就是路引的事。

“朕治國這幾年也算是小有經驗,對人收稅,則民間隱匿人口,對地收稅,則民間隱匿莊田。不過說到底還是對地收稅比較好,至少無地的人不必交稅,你們說是不是?”

楊廷和和王鏊微微一怔,皇帝這番話裡倒是暗藏玄機。

“王先生,你呢去給戶部派個任務,讓他們梳理一下大明朝每年賦稅之中人頭稅是多少。這樣你我君臣好有個數。”

“可……”

“其他的事容後在議,你心中憂慮朕是知道的,但朕已有打算,放心吧。”

這涉及到稅制,也就是攤丁入畝,簡而言之就是把人頭稅取消,全部併到田裡面去。

中國之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人口大爆炸,主要的、公認的原因有兩條,一個是紅薯、玉米和土豆等高產作物的引入,提高了糧食上限。

第二個原因,就是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這個改革數雍正推行的力度較大,不過其來源卻不是雍正。

更不是雍正一拍腦袋想到了這個絕妙的主意。

實際上是從明朝中後期便開始逐步演化形成的。

即人丁稅根本就不好徵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