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一箭雙鵰(1 / 2)

宮裡遞出了七日後再大議的旨意,

內閣三人,張璁、顧人儀、王廷相看了以後都默然不語,各有各的想法。

張璁很多事情其實都明白,

顧人儀是清流出身,時至今日仍然在仕林中有很高的聲望。

戶部尚書姜雍,少府令範玉昌一向喜歡將‘顧閣老’掛在嘴邊。

但顧人儀也不像張璁那樣允許其他官員聚集在自己府上,他更加註重行事光明磊落,號稱君子無私事,無不可與人言。

這當然也只是號稱了,

實際上,臭味相投的幾位都會在內閣值房邊上的房間裡煮茶議事。

今日隨著旨意一併被透露出來的還有揚州知府王朝需所上的請罪疏,

這件事情,皇帝還沒正式問他們,但過不了幾天總會提到的,就是皇帝不提到,朝中也會有正直的御史拿這個事上奏。

但王朝需這個人很敏感,

他是王瓊的兒子,王瓊又是張璁一系,

如果要他們主動去睬這個人,實際上就是和張璁為敵。

這,就要仔細考慮考慮了。

範玉昌還帶來一個訊息,他說:“揚州出了事情以後,吏部以‘知府有罪、而為免貨幣改革推進不力’的由頭,已經向皇上推薦了兩個新的知縣和一個新的知州,名單上可都是他們的人了。”

揚州府屬於南直隸地區,府治位於江都縣,除此外還有儀真、泰興兩縣,另有高郵、泰州、通州三州。

這次貨幣兌換之事是以縣(州)為單位,每個縣衙負責具體的兌換事宜。

現在王朝需出這麼個要命的事,京裡馬上就換得力的人給他,其目的不言而喻。

戶部尚書姜雍道:“這個時候出這個主意,一方面是做些表面功夫,顯得大公無私,與此同時又能夠換上自己人,在貨幣改革中做出一些實績以挽回聖心。還真是用了心思的。”

王廷相問:“閣老,咱們就這麼看著嗎?”

“你想如何?”顧人儀一向不擺太大的架子,展現自己一個知禮守禮的老清流的姿態。

“他們能推薦人,咱們就不能推薦?憑什麼讓他們這麼順利?”

“下官覺得不好。”範玉昌搖搖頭,“這個時候他們推薦新的人選,為的是貨幣改革,皇上想要的也是貨幣改革啊。”

政治鬥爭是不假,

但是放人過去搗亂,這就容易觸怒龍顏。

“但也不能就這麼讓王朝需如此輕鬆的就挽回聖意。”姜雍強調了這麼一句,“這個人我是知道的,非是正經科舉出身,靠著三司會考弄了個官身,屬於不學無術之徒。”

說起來,這其實也是很多人原先不滿三司會考的原因所在。

因為它更不公平。

懂得四書五經的老師對普通人家來說還相對好找。

但懂得算學、格物、地理等這種科目的老師要哪裡去找?尤其是大山中的偏遠地區,這種人才稍微冒頭就被朝廷要過去了。

其結果就是導致越是貧困地區的百姓越難接觸到這些知識。

簡單的說,寒門子弟是不太可能利用三司會考獲得官身的,倒不是絕對沒有,但機率低啊。相對的說,這就是不少世家、大族的子弟另開一條取得官身的捷徑。

事實上,歷史上王瓊的兒子確實都是恩蔭的虛職,並沒有出現楊廷和、楊慎這種父子兩代都是大才子的盛況。

其實以前科舉當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用現代話語表述就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嘛。

所以我們常看到官僚階層的子弟更容易考上科舉,他們本是社會中的少數,憑什麼又出這麼多進士?

而在三司會考中,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更加明顯。

朱厚照當初明白這一點,但他沒什麼好的辦法,而且當時的情況培養出更多國家需要的人才更為要緊,公平問題在發展不足時自然是要靠後。

好在現在三司會考中的四書五經的重要性提高,算是稍微能撫慰一些人心。

言歸正傳,

正是因為王朝需的這種出身,

使得像範玉昌、姜雍這一波相對年輕、但是屬於正經進士出身的官員有些瞧不上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