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金剛功 五禽戲(2 / 2)

每個動作都要舉輕若重,動作次數不少於五次,不多於九次。

練功的時候不需要一直惦記著數數,否則心有所念,氣血就不會那麼通暢,有違道家養生本意。

《黃帝內經》說:“腎為心之主,脾為腎之主,肝為脾之主,肺為肝之主,心為肺之主。”按照《黃帝內經》的原理,先固腎腰。

“腎為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其順用於外,可以生人;其逆用於己,可以自生。根深葉茂,欲枝葉繁茂,必須先培根本。

脾為後天之本,故“固腎腰”之後,接之以“調理脾膚”,繼而是“左肝右肺”,然後對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臟,用“回頭望足去心疾”來調理。

這個順序正是《黃帝內經》五臟所示的順序,具有練一髒、鞏固一髒之功用。

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一些潛伏的“五勞七傷”身疾,以“神光向後瞧”來掃除它。

可以祛病強身,使身體更加健壯,又透過“鳳凰展翅周身力”和“兩足頓頓飲嗜消”的功法鍛鍊,使全身經絡血脈暢通,消除飲食阻滯與不良嗜好,預防各種疾病,從而達到圓滿之功效。

五禽戲

五禽戲練腰部與背部。人的肢體活動,以腰為中軸,任何用力氣的勞動,如扛、抬、推、拉.都得腰部用力。

即使是手提、腳蹬的工作,腰間無力也是不能勝任的。

“命意源頭在腰膝”。腰部是人體力量的源泉。

因此,五禽戲主張:形於四肢,主宰於腰。各種傳統的功法也都注重腰的鍛鍊,說“練拳不練腰,終生藝難高”。

五禽戲,則是透過鬆腰、直腰、偏彎、側彎、扭腰,來進行腰部鍛鍊。

整套五禽戲,雖說都是用肢體動作進行,但自始至終要求全身放鬆不要使勁,腰部放鬆尤為重要。

人的腰椎有個自然彎曲,是向前凸的。直腰的鍛鍊則是減少這個前凸度。這是透過上體前傾、垂臀(也說斂臀、垂尾閭、屈胯等)和屈膝來完成的。

上山虎就有這樣一句口訣:“上山虎,向前撲,不向前撲不是虎”。

直腰的功夫:縮脖鹿、長跑鹿、平飛鶴。

仰脖鹿、旋飛鶴、翔飛鶴要求腰部前凸,從相反的方向進行腰部的鍛鍊。

偏彎腰的有單臂熊、尋食虎、望月猿、伸腳鹿。側彎腰的有雙臂熊、晃背熊。扭腰的有雙臂猿、回頭虎。

可以直接促進腰腹部的血液迴圈,滑利腰椎和髖關節,增強腰腹肌力量,對防治脊柱畸形、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調理脾胃、養精補腎,都有良好作用。

胸背部由後背的胸椎,前胸的胸骨以及肋骨構成,保護著心肺等內臟器官。

胸椎下部直接連著腰椎,所以腰部運動,也連帶了胸背部鍛鍊。做全臂部的活動,同時也是胸背部的運動。

胸背部運動,不僅是胸背部骨路、肌肉的鍛鍊,也是呼吸功能的鍛鍊。

五禽戲運動,不但要求含胸拔背,有脊柱收縮和伸展的活動,有時還要做擴胸、挺背,以及隨同腰部進行側彎、偏彎、螺旋式旋轉等活動。

含胸拔背、脊柱伸縮活動,有下山虎、單臂熊、雙臂熊、搖臂熊、晃背熊、長跑鹿、摘果猿、望月猿。

擴胸挺背有仰脖鹿、旋飛鶴、翔飛鶴。側彎、偏彎,有尋食虎、伸腳鹿、望月猿、雙臂熊、晃背熊。左右旋轉運動,有上山虎(拽臂搖脊)、回頭虎、雙臂猿(扭腰轉臉)、搖臂熊。

胸背部運動,能夠改善血液迴圈,活躍全身生理機能,增強肌力,活動筋骨,滑利關節,增進脊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防治脊柱畸形和其他病變,亦可鍛鍊心肺,提高心臟射血功能和肺的呼吸功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