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新政(2 / 3)

至於人才,那就更是蕭暥的痛處了。因為原主名聲太差,手下除了雲越和陳英,根本就沒有什麼可用的人。

他穿越過來也快兩年了,只有什麼事都是親力親為,一身的傷病還累得半死不活,疲於奔命不得喘息。

後來總算有了謝映之成為他的謀臣,但是謝先生再厲害,他也是一個人,而北宮達手下強將如雲,謀士如雨,可謂是人才濟濟

如果說錢糧他可以再攢攢,但是人才……

謝映之道,“據說今年察舉的名單已經出來了。”

大雍朝使用的是察舉徵辟。今年主持徵辟的長使是楊拓。

楊拓的父親是司空楊覆,主管人事任免,政令推行。

《莊武史錄》上寫,原主為了順利遷都大梁,並迅速安定朝局,除了攝政的王氏族人以及黨羽被他用手段拔除後,原來朝廷中的楊氏和呂氏則被迅速被提拔,取代了王氏的位置。

原主那麼做用意明顯,取得世家大族對他的支援,這楊呂兩家獲得了切實的好處,當然會支援他了。

所以這些年,雍州的人事任免,政令推行,都是楊家呂家兩家挑頭的高門世族在操作,最後把條陳交到皇帝那裡硃批,其實就是讓秦羽過一眼,秦羽是個武人,看一看差不多都給批了。至於他們撈了多少好處,夾帶了多少門生故吏入朝為官,那根本不會過問。

如果不是這次的馬球賽賭球和華毓樓,蕭暥根本也不知道他們這是多有錢。

他暗中讓曹璋查算了他們的出入,單是這楊家父子這幾年撈的錢已經抵得上國庫了。

他們的錢大抵來源於兩處,賣官鬻爵和參與投資各種經營。

光是每年他們控制人事任免,工程建築,甚至賑災發餉中收受貪墨銀兩,以及從賭場,歌樓酒肆等各種幕後經營中收到的錢都加起來都足夠國庫用好幾年了。

但是每次要興兵,要徵錢糧,他們是一個比一個窮,哭著喊著俸祿太低,封地又歉收,日子都過不下去。

這個朝廷是一灘渾水,不收拾收拾,他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後方和穩固的實力,怎麼跟北宮達一戰?

蕭暥想了想,把自己準備了好幾天的設想拿了出來。

謝映之微微抬眉,“科舉?”

大雍朝歷來徵辟人才,注重家世出生,樣貌儀表,品德操行,最後方是才幹。

察舉徵辟說白了就是推薦。其中負責察舉的官員可以撈的油水就多了,而花了大筆銀錢獲得任命為官的仕子,上任第一件事,要把花出去的錢掙回來。

蕭暥道,“此次徵辟,花銀錢多的人就被排到頁首,沒錢的人排在末尾。如此察舉,怎麼獲得有用之才?”

“所以主公打算,以考試來擇優?”謝映之覺得有點意思了。

“我想請先生出題,以時局為論點,雍州有十六郡,每郡設一考場,任何參與考試的仕子,不問出身,不問來由,唯才是舉。”

謝映之細細品味了他這句話,科舉取仕,聞所未聞,這人越來越有趣了。

忽然一個點子讓人措手不及。薄薄幾頁紙,就想撬動大雍朝幾百年的徵辟制。

別人薅他狐狸毛,他就拆別人牆角。

但是如果唯才是舉真能成功推行,不但是雍州的人才,海內九州俊傑豈不是趨之若鶩?

同時還可以遏制那些高門貴族對朝廷事務的掌控,間接斷了他們的財路。

但對蕭暥來說,那就是人財雙收,引進新銳的同時剔除了蛀蟲腐肉,一舉兩得,短時間內就能提升到和北宮達相抗衡的實力。

謝映之已經看出某狐狸躍躍欲試的眼神。

謝映之想了想,“主公廢察舉改科舉,必朝野震動,人心不穩。”

這是要搞大事情。

蕭暥眨眨眼,“那我不廢察舉,把察舉和開科並行。”

“哦?”謝映之又是微微一詫。

不動察舉,暗戳戳把科舉試著提上來。

“楊拓的名單我依舊用,但是這些人我不會按照他給出的排名授予官職,而讓他們回本郡參與考試,按照成績擇優排名錄用。”

謝映之明白他的意圖了,循序漸進得來,把科考滲透在徵辟的過程中,表面看只是改動了一個小環節。

溫水煮青蛙。果然是某狐狸慣用的手法。

謝映之想了想道,“也可,但這件事最好報陛下,由陛下來改這個程式。”

蕭暥立即明白了,這畢竟是大雍朝的祖制,他如果動手改,哪怕就是改一字,都是亂臣賊子圖謀不軌,又要被天下人口誅筆伐了,可憐他拼命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口碑,得被砸碎一地。

但皇帝要改,沒毛病。

可是這桓帝暗搓搓地屢屢給他使陰招,讓他做事哈?

蕭暥想了想,有了主意。

這無相死後,桓帝還能信任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