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太子與鎮國公主的現狀(2 / 3)

而且,裴含平推測:報紙的輿論影響力,只怕早不只限於官員團體了。

報紙上既然有朝廷政令的解讀,邊關戰事(甚至是募兵事)的戰報資訊……就是與天下所有人息息相關的。

別說有上進心想要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了,就算是大字不識的黔首農戶,若是當年有旱災有澇災,只怕第一時間也會想到去央識字的人詢問,最近報紙上有無朝廷減免該地稅賦,亦或是分發抗旱良種的政令訊息。

而且也不用說別人,只說裴含平自己,都是東宮太子妃了,深處這帝國的最中心,每旬還都這般期待報紙,每回都能從這上面,得知些新諮詢,就可知了。

如今京中,誰沒有讀報紙的習慣?

因印刷版的報紙總是供不應求,長安的東西市,專門抄報紙的鋪面就有好幾家。

不過,人們還是更傾向於去出版署官方開的兩家‘抄報鋪’請人手抄報紙,感覺有官方託底,更正規一點。

只是最開始,這兩間出版署官方‘抄報鋪’,讓長安城內許多人頗為詫異:因裡面抄寫報紙的都是女娘,而且年紀都不大。

“嫂子猜猜,裡面那些抄報的女娘都是哪裡來的?”

這些外頭的事都是太平公主來巴拉巴拉說給裴含平的,不但說,她還要提問。

而裴含平也適時捧哏道:“猜不到,公主說給我聽聽吧。”

太平公主就眉眼都是笑意道:“是姐姐當年設立善堂,照管的一些女孩子。”

說起自家姐姐來,李令月的話就更多了。因這兩年父皇母后不在京中,他們這些弟弟妹妹早習慣了有事就去找姐姐。畢竟,太子哥哥病著嘛。

太平道:“那還是咸亨二年的時候關中大旱,我與姐姐跟著姨母出京去看鄭國渠,遇到了賣女兒的農戶。”不光曜初一直記得當年深深震撼她的‘疾苦’事,太平其實也記得,年少時遠遠看到的那一幕。

那農戶的挑著的兩隻竹筐裡,一隻裝滿了筍子,一隻就裝著自己的女兒。

他把女兒與筍子都傾倒出來,戰兢兢求貴人買下。

只是當時的太平,尚不能深解那一幕。

“光那一年,善堂中就收了不少因旱災被家中賣掉的小女孩。後來也陸陸續續有一些。”

“她們起初是都跟著嘉禾姑姑去學著育種事了,但有些就是沒那方面的天賦,好在總歸學了認字寫字和算賬。”

“有抄報鋪這樣一份營生,她們也就可以養活自己了,不必一直靠善堂養活。”

裴含平就見太平公主說的歡喜,手上一對玉鐲清脆相碰作響,如她的聲音一般悅耳:“不但她們能養活自己,有了她們在東西市,還能替出版署打聽著坊間人對報紙上的訊息有什麼反饋,還想從報紙上看到些什麼。”

畢竟東西市是長安城,不,甚至是這天下人口流動最大的地方。

“姐姐做事就是這樣,從來都是一舉兩得的。”

這次裴含平不只是順著太平公主的話說了,而是真的感慨了一句:安定公主,也實在不愧是,帝后加封的鎮國公主。

越是躺平不愛幹活的人,其實越是明白乾活的難處,裴含平從這些年的報紙進展中,能看到安定公主在其中付出的無數心血。

*

不過,裴含平到底是躺平至上主義者,她每旬都期待報紙,對政事方面倒不太感興趣。

她最喜歡的是雜文板塊。

起初這個板塊的設立,是那一年萬邦來朝的時候,鴻臚寺跟出版署申請了這個版塊,介紹來大唐朝貢的各個番邦之風土人情,意在讓大唐百姓一起感受下此‘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鼎盛氣象。

後來,則開始刊登遊記等雜文。

那位在京中頗為出名的話本寫手‘丹青’,自那一年起,離開京城四方遊覽去了。於是報紙上時不時會出現其寫的遊記。

至此,世家們更確定了這位的身份:一定是個跟姜相關係匪淺,胳膊肘子外拐到飛出去的世家子!

否則怎麼會連報紙都刊登其寫的遊記,以及,否則怎麼有錢有閒四處遊覽?

最好不要讓他們抓到是誰!

而裴含平關心的就是,不知今日的報紙上,會不會有《丹青遊記》的連載。

這是裴含平最喜歡讀的,她每次都會讀好幾遍,然後把有《遊記》的報紙單獨收在一個匣子裡,以便於將來一起看。

“含平,你真得知道急了!”

裴含平的餘光依舊在報紙上,口中道:“我也急得很。”

是真急著看報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