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父子的擇偶觀(2 / 4)

小說:大唐第一女相 作者:顧四木

在她反應過來前,她已經笑了。

正在一問一答的兩人都看過來,徐慧先疑惑道:“姜太史丞?”這句話有什麼好笑嗎?

姜沃失笑被發現,也不慌不忙,依舊淡然,似乎那一笑是應有的:“我觀公主面,極宜大唐與吐蕃世代交好,故欣而悅之。”

她這話一出,文成公主不由眼中露出喜悅之色。

文成公主知道這場‘終面’徐慧是主要的,但並不代表這位姜太史丞就不要緊。

在入九成宮前,文成公主已經從江夏王處瞭解了這位仙師高足,江夏王提點過她,這位或許從頭到尾都不會說話,但她卻是有一票否決權的——在袁仙師養病,李淳風只顧觀星的現在,若是這位太史丞相得她面相不吉,那她必然是做不成‘文成公主’的。

於是此時聽得姜太史丞這句話,文成公主只覺得如聞仙樂。

就連徐慧也一時無言了:姜太史丞如此說了,便是文成公主接下來幾個問題回答的不盡如人意,難道自己還能去向陛下言明換人嗎?這豈不是大大得罪了太史局?何況就徐慧看來,也已經有九分認可了文成公主。

而文成公主果然是聰明姑娘,哪怕徐慧沉默不再追問,她也把方才的問題回答了。

而且回答的非常鏗鏘有力,一串表忠心的話說的滴水不漏動人肺腑,總結起來便是‘吐蕃洋裝穿在身,我心永遠是大唐心!’

她這個吐蕃未來的王后,一切都會以大唐的利益為最根本利益。

甚至說出了,若是吐蕃再犯大唐,那必是她已經死諫了吐蕃王無果,已然殉國!

這樣的覺悟出口,徐慧覺得也沒有必要再問下去了。

兩人告辭離開。

因徐慧要去面聖,很快就跟姜沃分開,且走路都有些心不在焉,顯然心神都在總結方才之事,想著怎麼回稟聖人。

姜沃看著她纖弱的背影離開。

又想到媚娘。

其實當年媚娘去御前,不單讓皇帝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了一鳳皇帝。之後這幾年,媚娘一直潛心讀書而不再去爭聖意,姜沃覺得並不是一蹶不振,媚娘是很堅韌的人,與其說是放棄,不如說是……

她也有些害怕聖人。

前幾日媚娘分析戰局的話浮現在姜沃心頭:聰明的女人很多,但媚娘卻是有政治目光的聰明。這就不太多了。

同性相斥,政治家之間大抵也是如此。

而現在的媚娘,在政治上哪怕有目光和天賦,但她還沒有經歷,沒有讓她發揮試驗的舞臺,毫無疑問是極為稚嫩的政客,因此她是畏懼一鳳皇帝這樣千載難逢卓絕的帝王政治家的。

就像是猞猁害怕天敵老虎一樣。

而一鳳皇帝當日不太喜歡媚娘,或許也是一面之間,就察覺出了她的‘野心’。

是那種哪怕走一點邪路也想要向上的那種野心。

是為達成目的,為了最終的利益,冷靜的,不太在乎手段的政客思維。

所以他挑了雖然聰明但‘忠貞’‘賢惠’的徐慧吧。

*

“徐充容賢惠,能為陛下分憂,但較之文德皇后,又實遠遜。”

敢說宮裡這幾年最炙手可熱的寵妃徐慧不如人的,不是尋常人,而是跟著一鳳皇帝最久的宦官雲湖。

雲湖生的高大而面目端正,若是帶上假鬍鬚走在外面,旁人絕不會以為這是個宦官。

大唐的宦官常要騎馬傳旨,騎術都很不錯。而云湖不但騎術好,武力值也極佳——有多佳呢,玄武門事變他哪怕是宦官也參加了。

此時這話就是他說的。

自打太子尋男寵之事後,皇帝心情一直不太好,雲湖也常會說些閒話想讓陛下開心,而懷念長孫皇后,就是最安全的話題之一。

果然見聖人頷首。

“怎麼能比呢?之前朕下決心遠征高昌,徐充容還勸過朕勿要窮兵黷武,少動兵戈,無非是照著書本子上的‘賢妃’來勸朕——若是觀音婢在,必會明白朕,那一仗非打不可!”觀音婢是長孫皇后的小字,若非眼前宦官是雲湖,皇帝也不會提起亡妻小字。

“旁的女人絕不會有她的見識。”

雲湖低頭不言,心內其實是想到:可陛下您這些年寵愛的女子,都是溫柔和順,哪怕才思敏捷也不通政務的啊。於是後宮中人人效仿,更不會去關心朝政,就連徐充容,在上回上書後,也有一段時間未能面聖,旁的嬪妃更不敢再就前朝發表看法了。

哪裡會再有如長孫皇后那般的女子,您要往玄武門前造反,她就負責發放兵器的賢內助呢。

雲湖的心聲沒有說出,但皇帝自己卻也道:“罷了,朕也不喜旁的嬪妃猜中朕的心思。”

或許他本性並不喜歡有見識的女子,他只是……喜歡觀音婢而已。

都說君心不可測,但只要是她,哪怕猜到了他心底的隱秘,哪怕違拗了他的意思,也都無所謂。

他可以被她猜中,因為他相信,哪怕他冒天下大不諱要去造親爹的反,觀音婢也會認可他陪伴他,永遠與他並肩站在一起。她站在殿前勉勵將士,親手給將士們發下寒光泠泠開了刃的兵器。

於是當年他縱馬往玄武門去的時候,都不用回頭再囑咐她多一句:勝了,他們夫妻將是這個帝國的主人,敗了,他們會一起從容去地下相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