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書令史為記(2 / 3)

“你這一路就把自己當成一支筆,別動任何小心思知道嗎!”

“更別想著自己這書令史地位特殊,當地官員必要奉承,甚至要與你些好處。你絕不許接下!”

“這次姜侯隨身帶著的有陛下和天后御賜的親衛,亦有自家親衛,自是萬事洞若觀火,什麼事瞞得過去?何況她本就是去代天巡事,黜陟官員的,怎麼會讓自己一行人中先出了事?”

杜依藝恨不得扒開兒子的腦子,給他印上‘老老實實’四個字。

這可是大唐第一回 代天巡牧事,兒子能跟隨記事,是極大的榮耀,可別犯什麼糊塗,若是這回出了事,這輩子仕途估計就涼了!

父親三令五申,杜審言也三番五次應下。

然後再次抬頭望日:今日的晨鐘怎麼敲得這麼晚啊。

說來從昨日起,杜審言總忍不住激動,在心裡想:雖不知此番書令史還有誰,但既然有他,便是姜侯的欣賞他的才華!

需知在文人中,姜侯相才之名,久已有之,且這些年愈加傳的神乎其神——

從姜侯年少時,於先帝詩會相中盧照鄰;再到其為吏部侍郎時挑駱賓王入國子監;後來姜侯為姜相時,曾於稷下學宮行詩會,令十六歲的王勃和十五歲的楊炯自此揚名。

而時間門也證明了,這四人在詩上,確皆是才高於世,令具一格。

這幾年,已經有人把他們四人並稱,只是對於排名,沒有人敢輕易下定論。

一來這四人,除了盧照鄰外,三個都在國子監為官,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僚,自然彼此謙遜稱不如其他人。二來,這四人裡,王勃楊炯都還年輕,將來未可限量,自然不能排名。

杜審言現在就忍不住放飛遐想:姜相難道也相出了他的超出世人的才華?所以才特意提拔他做書令史,隨行巡察天下十道?

*

杜審言的猜測……自然是不對的,起碼不全對。

畢竟無論是姜沃看來,還是歷史公論,杜審言是有才華,但距離初唐四傑,還是差一層的。

姜沃這回出巡,選書令史的時候,自然先把正在京城的初唐四傑裡的三位都挑上。只有盧照鄰此時不在京中,不過也沒關係,他正在孫神醫處,到時候從江州一併帶走就是了。

總之,滕王閣上,初唐四傑一個都不能少。

而她之所以想起杜審言,正是因為初唐四傑集齊,讓她想起了那首寫四傑最出名的詩——“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2]

這首詩的作者:杜甫。

杜審言,正是杜甫的祖父。

姜沃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替身文學了:我既然可能活不到見你的年歲,那就先選你祖父隨我出巡吧。

而且書令史這個官職,也算是她為了杜審言特意選定的。

杜甫之詩,因其文備敘其事,所見畢陳於詩,故而在唐代就被稱為‘詩史’。[2]

其祖父應當也差不多吧。

如今還未有子嗣的杜審言進士,就是這麼被選入隊伍的。

連蜀州的官都不用去做了。

不過……

姜沃也很慶幸,還好杜審言曾經考上過蜀州的官,否則世上豈不是要少一首絕佳好詩——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1]

二月初九這日,姜宅。

姜沃也在看王勃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終於,這首詩面世了!

從此這世上,又多了一首經典的送別詩。

崔朝也很喜歡這首詩,嘆王勃才氣縱橫,故而道:“有這幾人在,這一路必會有不少詩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