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贏高的新政(1 / 2)

當資政李斯說出關中之地幾無可徵之兵時,在座的人,都有些吃驚。

曾幾何時,關中一向以富饒著稱,也因“獎勵軍功”的體制,致使兵員豐富而令諸侯羨慕嫉妒恨。

贏高看著李斯問道

“資政大人,為何幾無可徵之兵?”

李斯道“關中之地,人口約三百七十餘萬,除去老弱,適徵男丁不足百萬。”

“先帝在時,為徵嶺南,兵五十萬,都是大秦男壯之士。”

“後來,蒙恬的長城軍,又徵了三十萬,66續續,關中地區適徵男丁幾近枯竭。”

“因此,大規模的修建,只能依靠六國的勞役,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雖然,近幾年,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男丁又有所增長,但關外紛亂後,除了替換補充章邯的刑徒及奴產子計程車卒,加上這次司馬欣和董翳所帶的援軍,徵丁年齡,已經由十七歲到五十歲,放寬到十五歲到五十六歲。”

“而士兵與農民的比例,業已突破了一比一的警戒線,農田裡,已經沒有多少壯男勞力了。”

“何況,糧食轉運,後勤補給,也大多要用男丁,這樣一來,如果再徵兵的話,恐怕今年的秋收以及明年的農田耕種,只能靠婦孺老幼維持了。”

“如此,將大大減少糧食產量,相應地,軍前的補給也會出現問題。”

“而關外,很多地方縣令或者逃跑,或者反叛,就地徵兵及補給,已經很難做到。”

太尉王賁也說道

“資政所言極是。戰爭歷來打的是後勤,比拼的是綜合國力。”

“表面上,打贏是由於前方的將領英勇善戰,其實,後方的補給和支援,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當年長平之戰,我大秦與趙國對峙三年,雙方糧食消耗巨大,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無糧的趙國急於結束戰爭,才用趙括換下了堅守的廉頗。”

“昭襄王聽說武安君白起,以奇兵切斷了趙國的糧道,立即下達了全國動員令,徵調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加封應徵者爵位一級,並親赴河內督戰,最終才戰勝趙國。”

“所以,資政大人所說的兵員和糧食,是戰爭的兩大決定因素,大王不可不察。”

丞相子嬰也接過話來道

“二世胡亥在位時,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能臣,嚴令各級官吏,逼迫農民增交貢賦,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之需。”

“二世戍卒和徭役徵的物件,擴大到六國,年齡也一再突破,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

“正是這些苛政的因素疊加起來,六國殘餘勢力,才藉機反叛。”

“既然大王崇尚‘仁政’,就應該摒棄二世的做法,切莫不顧民力,強行徵兵。”

尉繚隨即也說道

“二位大人所言極是,一切戰爭的基礎是經濟。”

“治國的根本在於耕織,非五穀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不廢耕織二事,國家才有儲備,軍隊才能進行戰爭。”

“耕田、守土和戰爭三者都是王者本務。雖然眼下戰爭為最緊急,但戰爭卻仰賴農耕。”

“所以,大王的霸業,應該先從富民開始,民富則國強,國強則戰必勝。”

李斯、王賁、子嬰、尉繚,四位肱股之臣的一番話,似幾記重錘,重重地敲在贏高的心上。

原本以為,做了秦王,籠絡幾員文臣武將,徵徵兵,再和諸侯打上幾仗,結束亂世,稱霸天下,宛如電腦遊戲般簡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