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豪擲三千萬!(1 / 3)

第二天是個豔陽天。

連日來的暴雨終於止歇。

王林拉開窗簾,清涼的晨風吹過來,帶著茉莉和米蘭的花香。

晨曦徐徐拉開了帷幕,這是一個絢麗多彩的早晨,帶著清新降臨人間。

遠山近田,一切都純淨的讓人心曠神怡,彷彿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水墨畫裡,瀰漫著好聞的青草的香。

棉鈴過來喊他吃早餐。

“你好些了嗎?”王林問。

“好多了。”棉鈴精神十足,臉色清新,彷彿睡一覺醒來,她又完成了自我修復。

吃過早餐後,王林等人來到棉田考察。

經過多日的暴雨沖刷,壞鈴的現象很明顯。

棉花喜熱不喜雨,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南疆的棉花產量會格外高,質量也好的原因。

王林在婁東開的南京棉產區,也是質量最好的棉花品種之一,這種棉花很適合用在高檔的布料上。

棉鈴組織人手搶收爛鈴。

為了儘快完成爛鈴的採摘,棉鈴從附近農村召集了一批人手。

摘棉花是一個很累人的活。

機器收棉效率高,但有一個很大不足之處,就是棉花裡的雜質高。

人工採摘成本高,但是雜質低,所以工廠收購價格比機採棉高。

機採棉一般要經過棉花清理廠的加工才能被紡織廠使用。

但是,棉花清理廠的投資很大,幾千萬的投資,不是一般紡織廠承受得起的。

而很多私人農場主,他們承包大片田地種植棉花,一般是幾百畝、上千畝,他們也不可能使用機器採棉,只在採棉季節才僱人來工作三個月。

採棉工人的工資並不高,每斤棉花給一毛錢的工資,多采多得。

一個熟練的採棉工人,每天可以採1oo公斤以上的棉花,還有個別厲害的,一天能採2oo公斤。

但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只能採5o公斤左右,每天也能賺到1o塊錢的工資。

這個工資放在農村來說,已經算得上高收入。

採棉期一般是三個月,採完棉花以後很快就要過年,很多農民都願意在這個時間段出來賺點錢正好過年用。

工人們採棉,雙手得勤,但是最受傷的也是雙手。

棉殼最頂端的部分十分的尖,一不小心就有被扎到手的可能,再加上天氣十分乾燥,手也會被棉花枝子劃的一道一道的。

3個月採棉結束後採棉工的指甲是禿的,指甲蓋裡都會有少許淤血的痕跡,指頭會有些紅腫。

王林下地試採了一個多小時,馬上就吃不消了。

棉花的植株很矮,只能彎著腰採摘,有的工人為了省力,就會跪著採,要不就是爬著前進。

王林把自己採來的棉花稱了一下,只有八斤棉。

一朵棉花很輕,只有5克左右。

王林工作了這麼久,才賺到八毛錢的工錢,這讓他欲哭無淚。

其實,想想以前,他在申紡廠的機修車間工作時,一天的工資也只有三、四塊錢。

他如果採一天的棉花,最起碼能賺到四、五塊錢,不比當工人時的工資差。

只不過,現在的王林,哪裡還看得上這幾塊錢一天的工資?

王林一手扶著腰,一手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太累了!這是我幹過最累人的活。周老總,我們必須實現機械化!”

周伯強道“採棉工作的確累人,只有農村那些賺不到什麼錢的窮苦人才出來採棉。城裡人吃不了這個苦。”

王林道“是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實現機械化採收。還有,明年開始,我們要擴大種植面積,搞個2o萬吧!”

他們今年只搞了5萬畝的棉田。

這等於是在做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新品種的產量。

周伯強道“2o萬畝?好啊!我們有了這麼多棉田,以後在棉花這方面,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

對於國人來說,大多數人都對棉花製品情有獨鍾,在國人的傳統認知裡,化纖製品不如那些棉毛製品,這種認知上的習慣也讓我們不斷擴大棉花生產和消費量,而在國內各個種植棉花的地區,南疆和長江流域名聲最為響亮,這也是我國棉花產業的大本營。

我國的棉花,一直都能夠賣出較好的價格,也屬於國家儲備戰略性物資。

以往一些年,由於身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背景,每家每戶僅有幾畝地那時候家家戶戶種植棉花全都靠手工採摘,不過這也僅限於華中地區,像是南疆地區土地廣袤,每到摘棉花的時候,靠著家裡的幾口人根本不能全面採摘,為此他們就需要從外省僱傭幾萬乃至幾十萬的採棉工。

若是使用機械採棉機,每日採棉相當於6oo人的人力勞動量。

也正因為如此,米國農業工程師協會將採棉機評為2o世紀農業工程領域最偉大的明之一。

王林道“對,以後我們就自給自足!相關的機械,國內只怕沒得賣吧?”

周伯強道“肯定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