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被貓欺負(1 / 3)

王林大功告成,笑著離開了周漢民的辦公室。

接下來的事情,就要交給周漢民去斡旋。

至於周漢民怎麼和若干同事進行利益交換,怎麼進行資源互通,那就是他的事了。

王林出的這些主意,其實也是在幫周漢民。

周漢民只要支援王林,那不久的將來,這兩個大專案肯定能帶來巨大的收益,也會在他前進上升的道路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林相信,一個埋頭幹實事的人,一個敢於創新、敢為人先的人,必定能得到上級的重視和重用。

整個談話過程,王林隻字沒提江南機械廠招投標之事。

因為以他倆的交情,完全不必要說出來。

該做的事,能幫的忙,不用王林開口,周漢民也會做到。

接下來,王林要和棉鈴去一趟婁東,到棉區去考察。

到達棉區後,王林在棉鈴的陪同下,深入棉田收割區考察,到時又到周邊縣鎮考察棉區擴大用地。

王林在棉區待了兩天,完成了考驗任務。

這天,王林和棉鈴走在棉田間一起談話。

棉區這兩年的展情況,令王林非常滿意。

王林明明知道國家的棉花戰略,是向西部轉移。

但他還是投資了婁東的棉區。

我們常說的三大棉區,是南疆、長江、黃河三大區域。

其中,長江流域棉區棉紡工業達、運輸條件優越,市場競爭優勢明顯,黃河流域棉區紡紗工業的基礎也很厚實,棉花生產也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優勢。

西北內6棉區棉花生產的大展主要得益於規模化生產和利於高產的氣候條件,但是劣勢也是十分明顯的勞動力資源不足、收穫成本高,遠離消費區、交通運輸不便等因素,導致其市場優勢度不高。而優惠的政策環境是該區棉花生產繼續展的有利條件。

長江流域棉區光熱資源充裕,而且水熱同步協調,是棉花高產高效的理想區域。

從國家層面來說,棉花產業西移,也是無奈之舉。

近年來,由於棉花生產成本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而棉花價格受市場和國際貿易的制約又在低位執行,棉花生產效益逐年持續下降。棉花生產受到了巨大沖擊,面積持續滑波,長江流域棉區的棉花生產大區地位受到了嚴重動搖。

這一趨勢,還將越演越烈。

在棉花產業西移的同時,如何穩定長江流域棉區的棉花生產,已成為棉花科技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王林和棉鈴深入的討論過棉花產業的大展問題。

棉鈴是中棉所的博士,是國內棉花產業最有技術和學問的一批人。

她的背後,更有院士當後盾。

所以,棉鈴給出來的專業意見,王林是十分重視的。

棉鈴向王林介紹說,長江中下游棉區光能資源優越,棉花有效生長期內,也就是4到1o月,日照時數達14oo小時以上,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7o%。常年份無霜期均在25o天以上,有效生長期長,這是極大的優勢。

這個地區目前所種植的棉花品種型別仍以雜交抗蟲棉品種為主,種子價格較高。由於種子價格較高加上雜交棉品種的個體育優勢較強,棉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通常栽種密度較稀。在低密度、高肥水、強優勢的生產條件下,棉株個體生長量大,株高一般都在13ocm以上,果枝數大多在16到18個,肥水充足的棉田單株果節在1oo個以上。

當然了,長江流域棉區的劣勢也是十分明顯的。

長江流域棉區的地形相對黃河流域棉區和xJ棉區要複雜得多,丘陵坡地佔有較大比例。再加上長江流域的農業結構是“稻棉兼作,以稻為主”,水利條件稍優的大壠、大畈以及平坦區域多為水稻耕作區域,所以棉花種植區域多為地形複雜的邊緣區域和丘陵區域,地勢高低不平、田塊面積小、機械通行道路少且窄,機械化生產率極低。

因此,棉鈴向王林提出建議,要想大面積種植江南棉花,必須不遺餘力的推行棉田耕作機械化,篩選適宜長江流域棉區機械採收的品種。還要探討長江流域棉區適宜機械採收的栽培技術體系,研適宜長江流域棉區的高效小型棉花采收機械。

對這些有益的建議,王林深以為然。

採棉機械的研工作,王林已經交給江南機械廠和相關的研機構在做。

而棉花種子,王林只能委託中棉所進行研究。

為了保證耕作的效益,棉鈴又向王林提出一個好的建議,那就是因地制宜展棉區多熟制。

要充分利用長江流域棉區光熱資源優勢,建立棉田多熟制種植制度。圍繞棉田效益的提升,改革傳統的棉油、棉麥等棉後套種耕作模式,創新高效棉田間套方式,積極探討棉田套種模式,改冬套為春冬兩頭套,改油菜和小麥為蔬菜,大力示範推廣春蘿蔔、春馬鈴薯、洋蔥、春甘藍、菜心、莧菜等蔬菜作為棉花春季前作栽培,探討相關高效栽培技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