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軍制改革下的誘惑(1 / 3)

李善長是跟著朱元璋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那一批老臣,自然明白軍戶存在的意義。

這一制度是從朱元璋早年起義時期開始實行的軍屯政策逐漸展演變來的。

說實話,軍屯政策在老朱起義初期是讓他能夠快從諸多豪強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正是因為有了軍屯,才讓朱元璋在元末四方凋敝的時候可以大規模種田,解決了士兵的吃飯問題。

在元末那個年代,能讓士兵吃飽飯,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那些士兵自然就要為朱元璋爭相賣命了。

這一政策的核心有兩點,軍隊有戰時拼命打仗,閒暇時戍邊屯田。

這其實就是民兵。

這樣做的優點很多,比如朝廷養兵基本上不需要再多耗糧草,甚至有時候軍屯的糧食軍隊都消耗不完,還能補充國庫。

這樣的好事,朱元璋怎麼可能不喜歡。

所以在大明建立之後,他直接把軍屯推廣到了整個大明,讓大明三百萬士兵一邊開墾荒地,一邊守衛邊疆。

但軍戶制度之所以優點這麼多,並不是因為它真的完美,而是他嚴重侵害了一個群體的利益。

那就是底層軍戶本身。

士卒既要打仗賣命又要種地賣力氣,而且雜役、繳稅一樣也不能少。

這種事情若是快餓死的時候,幹了也就幹了,只要能活下去無論是賣命還是賣力氣都沒什麼。

但等大明建立,特別是社會越繁榮安定之後,形勢可就不一樣了。

軍戶的地位低於民戶,而且還要多幹活多出力,還要受到上級的轄制,沒有絲毫自由。

這樣以來,軍戶立馬就成了最不受待見的群體,被百姓戲稱為臭軍漢,那些底層的軍戶子弟連娶老婆都成問題。

因為按照大明的規定,你是軍戶你兒子依然是軍戶,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後代成為軍戶。

但說實話,這還不是最黑暗的,到大明中後期,軍田被軍官大批次侵佔,軍戶直接就成了軍官的奴隸,每天都要給那些當官的免費幹活不說,等到打仗的時候還要抄傢伙上去拼命。

說實話,這種制度之下,也難免大明軍隊戰鬥力低下了。

無論讓誰處在軍戶的位置,也不可能再給上級拼死效忠。

軍隊這樣構架難道朱元璋和李善長這樣打了一輩子仗的皇帝和宰相真的看不出有隱患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在原本歷史上的明朝初年沒法子,完全解決不了。

軍隊之中已經形成了一大批利益既得者,這些人就是軍隊的基層世襲軍官,若是動軍戶,動軍屯制度就是在動他們的乳酪。

這些人可都是握著刀把子的,一個弄不好可就要惹出亂子來。

對此即便是老朱也只能謹慎對待。

朱標很理解,一代人解決一代人的問題,朱元璋即便再肝,也不可能真的解決後面三四代人的問題,他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真的建立一個制度完美無缺的大明朝,讓子孫後代高枕無憂的當皇帝。

可惜的是,這些問題直到明末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整個大明,上至皇帝下到各級官僚,大家都在得過且過,拆東牆補西牆。

李善長心裡念頭百轉,像他這種從基層一路打拼上來的老人精,很快就明白了朱標這個政策的妙處所在。

朱標的確動了軍隊基層軍官的乳酪,畢竟無論是裁軍還是把軍戶改編成民戶,都是在消減那些基層將官的權利。

但同時朱標又給了他們更大的一塊乳酪。

加入內閣、六部治下的文官體系,成為公門中人。

天下十五個省,一千四百多個縣,還有眾多的州、府治所,這些地方能提供多少基層衙役職位,又能提供多少官位?

基層衙役都給予正式的品級官位,那其上的官員自然更高,待遇更好,這些事情是個人都明白。

而且進入這些地方做事,既輕鬆又能多拿俸祿,還不用再戍邊過清苦日子,估計那些窮軍漢要打破頭往裡面擠了

“殿下,你的意思是把縣衙裡專司刑獄的典吏官從縣衙的行政體系中分離出去?再設定一個衙門?”李善長問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