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讓莎士比亞書店不朽的,是因它曾是《尤利西斯》的出版商。畢奇的回憶錄中寫道:“我等在站臺上,我的心就像火車頭一樣怦怦直跳。我看著第戎來的火車慢慢停下來,我看見火車司機下了車,他的手上拿著一包東西,東張西望地尋找著,他在找我!幾分鐘後,我就敲開了喬伊斯家的門,把第一本《尤利西斯》交到他們的手上,那天正好是一九二二年二月二日。”那天正是喬伊斯四十歲的生日,此書的出版,當然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一九二〇年夏天,畢奇與喬伊斯在朋友家相遇,喬伊斯一家剛剛搬到巴黎。畢奇崇拜喬伊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她第一次與喬伊斯握手:“我們握了握手,更確切地說,他把他軟綿綿,沒有骨頭的手放進我的硬邦邦的小爪子裡……”第二天,喬伊斯順著小街走向莎士比亞書店,那個鏡頭是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定格:“喬伊斯就順著我書店前窄窄的上坡路走來,他穿著深藍色的斜紋嗶嘰布料西裝,頭上朝後戴著頂黑色的氈帽,在他窄窄的雙腳上,是一雙並不太白的運動鞋。他的手上轉動著一根手杖”,“喬伊斯的衣著總是有些寒酸,但是他的神態是如此高雅,他的舉止是那麼出眾,所以,人們很少會注意到他究竟穿著什麼。”

喬伊斯抱怨沒人出版《尤利西斯》,畢奇毛遂自薦,擔當起出版此書的重任。回憶錄中將出版《尤利西斯》的前前後後交待得非常詳細:第戎的印刷廠,希臘藍的封面,催促喬伊斯完成修改稿,發動在巴黎的作家們兜售《尤利西斯》預訂單,走私進入美國等等。後來有不少人批評畢奇不夠專業,說她出版的《尤利西斯》中錯誤百出。確實,喬伊斯的手書難以辨認,而且他又對原稿不停修改,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後來新增的,而且初版時,因為要趕時間,共有二十六位壓根就不懂英文的排字工人對此書進行排版,所以,第一版《尤利西斯》中大約有兩千多個錯誤。以後的各個版本中,錯誤依然很多,修改了前版的錯誤,又增加了新的錯誤。最近,在倫敦“名作展”中一位善本書商處,見到一本當年售價一百五十法郎的紙印本《尤利西斯》,藍色封面大開本雍容大方,書商的要價將近三十萬英鎊。

畢奇不僅是喬伊斯的出版商,更是他的助理、秘書、銀行、郵局。喬家大事小事都要找她,她簡直就是喬伊斯一直拄著的一根柺棍。即使她出門在外,喬伊斯也不放過她,他們之間的許多通訊,大多數都是畢奇夏天在山中度假或旅行在外時所寫。喬伊斯總是要求畢奇最晚第二天就必須回信,信必須特快寄出,或由送信的郵差直接帶回。而且,喬伊斯花錢大手大腳,常常入不敷出,莎士比亞書店就像是他家的錢口袋。

在《尤利西斯》初版後的十年中,莎士比亞書店將此書重印過十一次。文壇對它的興趣和熱情不減,所以,大家都覺得這本書賺了不少錢,喬伊斯的夫人諾拉和他兒子更這麼認為,他們屢屢給喬伊斯施加壓力,讓他去叫畢奇把賬算清楚,到底有多少利潤。

對於喬伊斯的這位夫人,畢奇下筆相當客氣。一方面,她寫道諾拉“整天責罵她的孩子們和她的丈夫,說他們偷懶無能”,而且,她“是個不願和書發生任何關係的女人”,對《尤利西斯》,“她連翻都懶得翻開”,她還曾告訴畢奇她“後悔自己沒有嫁給一個農夫或銀行家,甚至是一個撿破爛的”,而是嫁給了一個“可鄙”的作家。從畢奇的描述來看,喬伊斯的婚姻肯定不幸極了,但畢奇卻能打圓場,說“喬伊斯喜歡被諾拉叫成是窩囊廢,因為他在別處一直受人尊敬,所以這種謾罵反而是一種調劑”,還說,“他和諾拉的婚姻是他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一件事。在我所知道的作家的婚姻中,他們的婚姻可以說是最幸福的”。這樣的斷語讓人懷疑畢奇是否在用反諷。但是,畢奇有一點是對的:“我能理解諾拉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閱讀《尤利西斯》,難道她不正是這本書的靈感來源麼?”

但是,在出版《尤利西斯》究竟花了多少賺了多少上,莎士比亞書店確實只有一筆糊塗賬,所以,這也是以後喬伊斯與畢奇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為此,阿德里安娜一直想把畢奇從喬伊斯身邊拖開,一九三一年五月,她寫了一封很憤怒的信給喬伊斯,因為紀德曾經說過喬伊斯對名和利漠不關心,簡直是聖人,所以,阿德里安娜在信中說:“有一點紀德並不知道——就像我們要在諾亞的兒子身上蓋一塊遮羞布一樣——正相反,其實你對金錢和成功都非常在乎!”信的最後,阿德里安娜也道出她們的苦衷:“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困難,但是更困難的還在後面呢,我們現在只能坐三等席了,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只能騎著棍子出門。”這封信雖然讓喬伊斯很受傷害,但是他沒有和阿德里安娜開戰。但是他與畢奇的關係沒有再恢復過。

畢奇在回憶錄中所描述的喬伊斯彬彬有禮、對人和藹可親,他是她心目中的英雄。畢奇雖沒太多抱怨,但後期的字裡行間能看出她的委屈:“人們可能會覺得我從《尤利西斯》中賺了不少錢,其實,喬伊斯的口袋裡肯定裝了一塊吸鐵石,所有賺到的錢都被吸到他那個方向去了”,“當然,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和喬伊斯一起工作,為喬伊斯工作,所有的樂趣都是我的——確實也是其樂無窮——而所有的利潤都是他的。”

美國作家、評論家馬爾克姆·考利曾說:“喬伊斯接受別人給他的好處,或是要求別人替他做什麼時,彷彿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神聖的使命。他好像是在說,能夠獻身給他,那可是一種特權,誰幫他還了債,以後是能在天堂裡得到報酬的。” T.S.艾略特後來回憶說,喬伊斯去英國看望他時,他驚奇地發現喬伊斯竟然沒有銀行賬戶,“他需要錢花時,就寫信給西爾維亞,她會很快給他寄一張銀行匯票來,然後他就可以到我的銀行裡把它兌換成現金。”

拉何林在他的新版序言中說他對畢奇與喬伊斯的關係沒有資格多做評論,但他覺得在《尤利西斯》出版那天,喬伊斯仿照《維羅納二紳士》中的詩句寫的那首感謝西爾維亞的打油詩“不痛不癢”、“有氣無力”,“想想他那一年給人帶來的種種麻煩,他應該多花些心思來寫首感謝詩吧。但是這位被龐德稱為‘耶穌詹姆斯’的喬伊斯是很少會認識到別人給他帶來的好處,只有對他的大恩主哈里特·韋弗除外。隨手翻翻龐德——喬伊斯的那本通訊集,就能從至少幾十封龐德的信件中,看到埃茲拉如何想方設法運用各種關係幫助窮途潦倒的喬伊斯,幫他尋找出版社,尋找贊助人,甚至幫他去取衣服,為他的眼疾尋找藥方,但是,在喬伊斯的信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對龐德的勞碌表示興趣的話。”

一九三二年初,喬伊斯透過家中親戚與蘭登書屋聯絡,蘭登書屋有意出版《尤利西斯》,但必須要畢奇放棄其版權。喬伊斯沒有親自出面對畢奇提出要求,但有不少他的說客來勸畢奇為“偉人”考慮,把喬伊斯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畢奇別無選擇,只得無償放棄。同年三月,喬伊斯和蘭登書屋簽約。

畢奇回憶錄出版時有不少刪節部分。關於放棄《尤利西斯》版權一事,原稿中有一段這樣評論喬伊斯:“這以後,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不僅僅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他也是一位相當精明的生意人,手腕非常強硬。”並稱他為“雖然討人喜歡,但也相當殘忍”。在當時給姐姐霍莉的信中,畢奇抱怨:“他就像拿破崙一樣,覺得其他人都是為他服務而存在的,他可以把他們的骨頭磨成麵粉,做成他的麵包。”但在最後出版的《莎士比亞書店》中,畢奇只這樣寫道:“至於我個人的情感,我並不以此為榮,而且現在我怎麼想都無所謂了,我也就應該及時將這樣的情感拋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