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定居此地

莎士比亞書店版的《尤利西斯》印了一次又一次,我們出了《尤利西斯》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喬伊斯說這讓他聯想到一世又一世的教皇。(說起教皇,有一個年輕人去羅馬的時候到書店來買了一本《尤利西斯》,後來他寫信告訴我說教皇無意之中已經對這本書進行了祝福,因為他去梵蒂岡拜見教皇時把這本書藏在大衣下帶了進去。)有一些版本讓喬伊斯很失望,例如有一部分藍色的書皮用完了,所以只能給書套上白色的書皮,就像是服務生的白外套。還有一些,為了省錢,是印在一種吸墨紙上的。

在印刷第八版時,我重新排了字,改正了那張《尤利西斯》附加的道歉條上的許多錯誤。至少我們以為錯誤都給改正了。我記得是弗蘭克·哈里斯把他的一位在《每日郵報》工作的朋友推薦給我,請他替我做校對。這位先生是一位校對專家,他仔細把校樣看過好幾遍。我也審過校樣,但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的檢查幾乎沒有意義。等到第八版的書運到後,我把一本交到喬伊斯的手上,藉助兩副眼鏡和一副放大鏡的幫助,他急切地審閱著第一頁,我聽到一聲長嘆:他已經捉到了三處錯誤!

雖然《尤利西斯》存在著這些排字錯誤,但是它還是賣得極好,首先大批購買它的是塞納河右岸的那些英國和美國的大書店們,隨著這本書的名聲日增,許多法國書店,不管它們以前是否賣過英文書,也發現了《尤利西斯》,所以,對這本書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分佈在這個城市各個角落的書店都派人前來取書,這些人常常聚在我的店裡,他們聊天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關於書,話題也就自然而然的集中到書的重量上,這讓我非常感興趣。我的出版物如此厚重,我對他們表示歉意,他們則讚揚我出版了這麼一本暢銷書。他們把綠色的大方布攤在地上,然後在上面放上二十本《尤利西斯》,把四個角紮成一個大結,然後把這個重重的大包裹甩上肩頭,然後他們會去其他地方取書。這種差事也讓他們常常需要到一些小酒館中去解渴,所以,有一次,一位這樣滿懷酒意的朋友走進書店來大聲吆喝著:“一本《酒意利斯》[19]”,還有一位遞給我的訂單上寫著“詹姆斯·喬伊斯的百合花”[20]。

我們把這本書寄往印度、中國和日本,我們的顧客包括在馬六甲海峽定居的殖民者們,我敢說,還有沙撈越的那些獵頭者們。那些從店中直接賣給英國或美國顧客的書被偽裝成《莎士比亞全集第一卷》或是《快樂童話集》之類,或是其他同樣厚度的書,《尤利西斯》被換上這些書的封套。度假旅遊的人也發明了許多把《尤利西斯》走私進美國的辦法,把這本書弄進英國要更困難一些。

這本書在巴黎賣得非常好。如果它的銷路在英語國家的正常市場沒有被截斷的話,那麼它真能為它的作者和出版商賺大錢了。在非英語國家中,銷量畢竟是有限的。

【註釋】

[1] 莎士比亞的原作《誰是西爾維亞》出自他的喜劇《維羅納二紳士》。

[2] 因為喬伊斯的手書難以辨認,《尤利西斯》中有30%的內容是後來新增的,也因為排字工人壓根就不懂英文,而且共有二十六個工人對此書進行排版,所以,第一版《尤利西斯》中大約有兩千多個錯誤。但是以後的各個版本中,錯誤並沒有消失,有的修改了前版的錯誤,但是又增加了新的錯誤。

[3] 海明威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此書出版於1959年。

[4] 他的全名叫Barnet Braverman,在一家廣告公司裡工作。

[5] 約翰·克來蘭德(John Cleland)的情色小說,出版於1748年。

[6] 15世紀的伊斯蘭的情色寶典。

[7] 1894年在英國出版的色情小說,作者不詳。

[8] 弗蘭克·哈里斯(1856——1931),英裔美國作家、記者、出版家。

[9] 指《王爾德傳》(Oscar Wilde,His Life and Confessions),出版於1916年。

[10] 1922——1927年之間,此書以四卷本的形式出版,莎士比亞書店成為此書在巴黎的發行人。20年代,住在尼斯的哈里森和畢奇之間有許多通訊,其中一封很能反映出畢奇的生意水平:“親愛的西爾維亞小姐,生意和你簡直是天壤之別,謝天謝地!你給我寄來的賬目上根本就沒有日期,你告訴我在一堆廢物中又發現了五十本我的書,你說你只弄丟了三本,而且你一定會出錢賠我的!請千萬不要這樣……”,之後不久的一封信中,哈里斯又說:“由你來經營我的事務,讓我很滿意,我痛恨那些真正的生意人。”

[11] 阿爾德斯·赫胥黎(1894——1963),英國作家。

[12] 弗蘭克·布京(1882——1971),英國畫家。

[13] “浴火鳳凰”是勞倫斯書中經常出現的意象。1930年他在芬斯去世後,曾臨時安葬在那裡,墓碑上是鵝卵石拼成的鳳凰形象。1935年,應他的遺孀弗裡達的要求,他的遺體從墓中挖出併火化,骨灰被運往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道斯,也有人懷疑骨灰在中途遺失。但是墓碑其實是被運回英國,如今展覽於勞倫斯的出生地伊斯特伍德。

[14] 亞力斯特·克勞利(1875——1947),英國著名的術士、神秘主義者、魔術師,是神秘主義宗教Thelema教派的創始人。他的第一部小說《毒鬼日記》出版於1922年。

[15] 克勞利的自傳“The Confessions of Aleister Crowley:An Autohagiography”於1929年由倫敦的Mandrake Press出版。

[16] 塔盧拉·班克海德小姐(1902——1968),美國女演員、脫口秀主持人,畢奇收到此信時,她應該已經不是孩子。

[17] 1922年8月中旬,喬伊斯帶著全家前往倫敦,這是他第一次和他的贊助人韋弗小姐見面。

[18] 約翰·洛德克(1894——1955),英國作家、詩人、出版家。

[19] 原文:“Un Joylisse”。

[20] 原文:“I Lily by James Joyce”。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