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意外的繁榮

天陰沉沉的,大風捲起外海的波浪,然後狠狠地砸向用建築垃圾填海築就的防波堤。兼做棧橋的防波堤上,穿著雨衣的碼頭工人們來來回回,不斷用平板軌道車將一車車的硫磺、鉛、錫、石墨等礦產品拉走,然後又將一袋袋密封得嚴嚴實實的小麥拉了過來,準備用貨船上的滑輪吊杆將其吊上船甲板。

雖然在這種大風浪天氣下即便密封得再好,也會有部分小麥受潮,但既然客戶自己都不在意,執意要在這樣的糟糕天氣中出海,那麼作為出售方的東岸人又能說些什麼呢?羅洽港的港務局局長看在多年合作伙伴的份上,免費附送了一些防潮的生石灰,就已經算是盡到自己責任了。

“是荷蘭佬的商船。”碼頭上的每個人都知道這艘從累西腓開來的商船“雌鹿”號的底細,這是一艘載重噸位約3oo噸的中大型商船,有船員21人,火炮8門,常年經營累西腓到羅洽港的業務,東岸人對其非常熟悉。

“聽說英國和荷蘭之間關係持續惡化,荷蘭海牙政府派出的使團在倫敦與英國人談崩了。新的《航海法》頒佈後,英國佬正瞪大眼睛在海上尋找著不按規矩來的荷蘭商船呢,現在一些危機感很強的商人都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其實這就是一場賭博,預先囤積商品,然後等待可能爆的戰爭,那樣他們就能一筆財了,雖然這是國難財,不過誰在乎呢。”碼頭官員坐在辦公室內,透過玻璃窗看著港灣內忙忙碌碌的荷蘭船隻,腦海中暗暗迴響著流傳到碼頭酒館、妓院內的各種小道訊息。

“雌鹿”號並不是唯一一艘前來羅洽港進行貿易的船隻,事實上同來的還有七八艘荷蘭商船,大部分都隸屬於西印度公司。這些投機商人們嗅覺異常靈敏——事實上他們在政界總有那麼一些親戚,打聽些訊息並不困難——早就覺了英、荷兩國間劍拔弩張的形勢,然後提前做出了預判,進而開始瘋狂採購、囤積物資。

最近幾年來——特別是英格蘭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年頭——英國與荷蘭的關係惡化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讓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資產階級商人紛紛進入政府重要職位的英格蘭共和國,在軍事強人克倫威爾的統治下,展現出了日益強硬的態度。

而荷蘭上下對新生的資產階級國家英格蘭共和國也展現出了出人意料的敵視態度,因為掌握荷蘭大權的商業資本家們害怕英國商人與他們展開競爭,因此不斷從各個方面打擊這些英格蘭同行。

他們最初的敵對行為始於英國內戰爆之初,當時荷蘭上下一致決定對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予以全方位的支援。為此,英格蘭議會不得不在1642年派遣使者沃爾特.斯特里克蘭前往荷蘭,要求荷蘭人停止干涉英國內戰,但被荷蘭人無情地拒絕了——荷蘭人依舊我行我素地往英格蘭出了四艘滿載軍械、火藥以及僱傭軍的船隻,以支援王黨作戰。

不光如此,荷蘭人還對英國的王黨分子給予了充分的庇護,這令英國資產階級政府上下大為惱火。特別是已經開始在國內大規模審判王黨分子的克倫威爾對此更是憤怒,他後來曾經再度派使者前往荷蘭,要求荷蘭驅逐王黨分子,後因英國使者在荷蘭遇刺而不了了之,但這肯定已極大地惡化了雙方的關係。

如果說這一切還不足以讓人相信這兩個國家已處於戰爭邊緣的話,那麼去年(1651年)下半年的時候,英國議會透過的《航海條例》則已經說明了一切英國人已經開始從法律上賦予了海軍隨時攔截荷蘭商船的權力。

而英國海軍也從一開始就將這個法律嚴格執行了起來,他們先是恢復並擴大了英格蘭海軍的巡邏範圍——以前是英吉利海峽,撐死了北海沿岸地區,現在已擴充套件至了波羅的海和地中海——以增強英國的影響力;然後在北美殖民地設立了海事法院,嚴格監督與荷蘭貿易頻繁的各殖民地有無違反《航海條例》的行為,特別是王黨分子集中的西印度群島殖民地(主要是製糖業達的巴貝多島)及弗吉尼亞,英國海軍藉故在此沒收了多艘荷蘭商船,進一步加重了兩國間的外交糾紛。

事情展到今天,任何一個有點見識的商人恐怕都已經不會再對和平抱有幻想,是時候應對戰爭的到來了!因此,這才有了一些訊息靈通的荷蘭商人就近跑到東岸來進口各類物資——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糧食——因為就連他們也不確定戰爭爆起來之後,英荷兩國的海外殖民地之間能否還保持和平,這似乎不太可能。

因此,基於這個思路,荷蘭西印度公司的高層一面加強戒備——他們的做法是將一些商船改造為戰艦,以維護北至西印度群島、東到西非沿岸、南到巴西東北部的廣大區域的航線安全,至於說英屬北美殖民地,他們暫時是不敢去了,因為那裡已經有英國海軍的戰艦在出沒;另外一方面,既然已經判斷戰爭迫在眉睫,那麼默許甚至鼓勵公司旗下的商船採購、囤積大量的物資,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尤其是諸如糧食、火藥、軍械、藥品、帆布、纜繩、焦油之類的戰備物資,以及烈酒、布匹、農具、豆餅、黃油之類的重要生活生產物資,都是優先採購的物件。

畢竟,西印度公司的高層現在也擔心,萬一英國人腦抽了派遣軍艦南下封鎖西印度公司下轄的重要港口,那麼他們可能將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護航,因為公司有限的資源必須優先保證巴西的蔗糖、鹽、靛藍、可可等重要物資能夠安全運抵阿姆斯特丹,暫時無暇顧及的各殖民港口的定居者們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荷蘭人倒了大黴,可東岸人卻在不經意間笑歪了嘴。為啥?因為今年再度豐收的糧食終於有了一個買主了,而且看起來這個買主的胃口還不小,一口氣就買走了價值5.5萬元的小麥。這讓為糧食增收而愁得不行的國家儲備糧庫上下頓時鬆了一口大氣,先前他們為了處理越積越多的糧食(為了維護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國家儲備糧庫每年都會以保護價收購各類穀物),他們都準備上馬一個大型的半機械化釀酒生產線了。

當然了,如今糧食危機雖稍有緩解,但這個釀酒生產線仍然得上,因為歐洲的阿爾漢格爾商站已經向國內出訂單了,莫斯科公國上下對烈酒的需求還是很大的,鄭勇等人打算趁著西方烈酒(白蘭地)尚未大舉入侵莫斯科的時候,先期把東岸烈酒(目前主要是南非生產的河中大麴)打進去,並培養好俄羅斯人對烈酒口感的偏好,這樣一來以後就能更好的佔據住這個市場了。

而農業生產的利潤再度提高,對於如今的華夏東岸共和國來說也極為重要。因為這意味著內6地區荒蕪的田地將會再度吸引到一定數量的私人投資,同時廣大農村農民的收入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對於穩定東岸國內的形勢也是極為關鍵的——糧食出口一舉解決了農民增收、農業展和農村穩定三個問題,這令吸納了東岸國內最多就業人口的農業終於有了一掃近些年頹勢的可能,停滯多年的農民收入(相對於工人收入來說)也有望再漲一漲。

穀物出口增加了,那麼與其相關的肉類、海產品出口自然也不能少。不過在這方面,荷蘭人詢問東岸能否自己送貨上門,畢竟他們的船隻有限,且海產品、肉類儲存不易(即便是醃製過的也一樣會有股異味),特別是在聽說東岸有一種神奇的可以以冰點儲存貨物的冷藏船的情況下,他們覺得最好東岸人能夠自己送貨上門——當然他們願意為此支付每噸5o荷蘭盾的運費。

面對荷蘭人的這個要求,東岸共和國政務院在集體研究了下後,決定答應荷蘭人的要求,然後便行文南海運輸公司,要求他們動用冷藏船往荷蘭出口凍肉、凍魚,而海軍同時也需撥出一定數量的戰艦為此護航,以避免中途可能出現的意外——聽說現在英國海軍和私掠船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萬事還是小心為妙。

英荷之間越來越緊張的局勢,竟然令新大6的東岸了筆不大不小的財,這不能不說是一件絕妙的事情。當然這也得同時感謝荷蘭西印度公司治下那畸形的經濟結構,即以種植園為主的熱帶殖民地主要以甘蔗種植和榨糖製糖為主,至於當地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則由西印度公司從外界販運而來(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賺兩遍錢)——比如他們從本土運來布匹、酒類,從英屬北美運來糧食,從庫拉索到運來食鹽等等。

不過不管怎樣,荷蘭西印度公司的需求已經開始逐漸影響到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工農業生產了,南海運輸公司這家大型托拉斯航運企業就很乾脆地向三大國營造船廠下了六艘冷藏船的新訂單,打算將冷藏船的數量擴大到十艘;同時北方兵工廠、北方火藥廠也開始逐漸加足馬力,準備生產各類軍火;大魚河兵工廠綜合車間也開始生產大量勞動工具、鋼條,總之一切似乎都在外來需求的刺激下欣欣向榮了起來。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