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臺地(二十三)

1672年的冬天對很多東岸人來說,是極為寒冷的,尤其是對居住在巴塔哥尼亞臺地的人來說,這裡的冬天比其他地方更為酷烈。

時過五十公里的西風咆哮著吹過荒原上的小鎮,屋外的工業風車葉子被吹得呼啦啦作響,迅猛的動力經中央機房傳遞到連桿上,帶動一臺磨粉機呼哧呼哧地運轉著,將大量金黃色的小麥磨成細膩的麵粉。

毋庸置疑,在巴塔哥尼亞臺地一帶,風力一直是主要動力來源之一。從西邊安第斯山一帶吹來的狂風,終年為遼闊的臺地區提供了用不枯竭的動力來源,河成綠洲一帶的提水灌溉、磨坊的小麥加工、油坊的食用油壓榨乃至磚窯廠的鼓風吹氣,都需要這種廉價的能源,因為這裡沒有木炭、沒有柴禾、也沒有煤炭,只有終年狂野的西風。

東岸人的工業風車展至今,已經經歷了好幾代了。從最初進口自荷蘭的2o馬力風車至今,東岸人已經衍生展出了五個型號的工業風車,動力也從最小的2o馬力到最大的3oo馬力,應用範圍是越來越廣,技術也越來越先進。

甚至於,在今年(1672年)年初,聯合省還向東岸採購了一些工業風車的技術和零部件,以提供其國內大量風車的利用率,令很多人為之津津樂道。要知道,荷蘭人或許在蒸汽機上不如東岸,但比東岸人早使用風車不知道多少年的他們,在這種事物上的技術積累並不見得比東岸人低。

舉個例子就可以有直觀的瞭解了。在受到大自然特定恩賜的低地地區,尤其是阿姆斯特丹西部的贊河流域,地勢平坦、風力強勁,因此聚集了大量的工業風車,引水、排水、鋸木、磨面、鍛鐵等業務一條龍,因此該地也成了荷蘭著名的工業區。據荷蘭人的資料,目前該地大概有著數百架工業風車在常年執行著,尤其是在法荷戰爭爆後,東部地區受到戰爭威脅,於是很多工場主將生產場所搬到了西部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多德雷赫特、萊頓、哈勒姆等地,並在這裡重新修建起了大量的工業風車,為工業生產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甚至很多城鎮在城牆和要塞上也設有風車,用於戰時提水,可見荷蘭人對風力利用已至何等地步!據歷史上的資料統計,17世紀下半葉整個聯合省大約有8ooo座風車,到19oo年時還有2ooo座,195o年時還有13o6座,但大部分已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無法正常工作,只能作為遊客觀賞的風景了。

不過,由於基礎知識方面——主要是幾何學、數學和力學——的巨大差距,荷蘭人雖然對風車的利用較早,但遠沒有東岸人這個後來者對其研究得透徹。因為東岸的工程技術研究院力學所經過長期跟蹤研究,已經知道風車的輸出功率與風、風車翼板之間的具體量化關係,即他們總結出以翼展為3o米的大型工業風車(這種工業風車因為體積龐大,耗資甚高,在東岸也僅有寥寥幾座,且多位於西風更為強勁的南錐鐵路一帶)為例,在風力三級的時候,其機軸處的功率大約為2o馬力;在風力四級的時候,則迅攀升到大約65馬力;在風力五級的時候,這種“風力巨獸”的輸出功率可達到驚人的22o馬力,已經過很多地方由政府出資設立的中央傳動系統的總功率了,驚人程度可見一般。

而且,在巴塔哥尼亞南部的很多地方,平時的風力是很可能過五級的,因此如果有大型的工業風車的話,理論上他們可以獲得過22o馬力的更大輸出功率,只不過他們平常並不需要太過驚人的動力罷了,因此很多風能最終都白白浪費掉了。荷蘭人目前使用的風車無論是大小、機軸處的動力、傳動的效率還是部件的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東岸人,因此花錢購買新技術及耐用的零部件,也就很正常了,畢竟他們這個國家離不開風車,否則生產、生活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會修建在南定港(即後世的裡瓦達威亞海軍准將城,本年度新設立的定居點)的這架工業風車,不過是最大輸出數十馬力的中小型風車罷了,由國家投資,用來給本地的居民們磨面、鋸木什麼的,非常實用,就是其日夜不停的巨大噪音讓人有些受不了,比如蒙小虎就是被這轟鳴不休的巨大噪聲給吵醒的一個。

“太吵了,連個午覺也不讓人好好睡。”輕輕打了個哈欠後,已經穿戴整齊的蒙小虎伸了伸懶腰,然後徑自從馬廄裡牽來了一批駿馬,一邊安撫著一邊朝身後的眾人說道“還是早點出吧,這個破地方,我懷疑再待下去會不會讓我精神崩潰,太吵了。當初是哪個混蛋設計的,工業風車居然就建在鄉政府附近,這不是胡搞嘛。”

正在鄉場上整理行李和裝備的一眾人聞言,立刻笑道“隊長,我們也早想離開這兒了,確實比較吵。不過前兩天不是看你在這兒和人喝酒喝得昏天黑地麼,就沒提這事。”

“好小子,居然敢諷刺我不幹這事,只知道喝酒。這次考察的津貼我看都暫時減半吧,等回來後再依照你們的表現決定給不給全部。”蒙小虎故意板著臉說道,然後翻身上了馬背,慢慢悠悠地轉了兩圈,便使勁一甩馬鞭,一溜煙地馳騁到荒原上去了。

整理行李的一干人見狀互相笑了笑,然後抓緊時間整理好了行李,並將它們送到了馱馬背上,然後與南定鄉政府的幹部們打了聲招呼,便朝西方的內6腹地行去了。此行,他們是受了國家開拓總局的委託,打算從南定港一帶向西深入到臺地腹地區域,對當地的環境、氣候、植被條件進行一番全面、細緻的考察,以為將來在此設立新的定居點提供參考。

蒙小虎等人最終的目的地,是後世巴塔哥尼亞臺地著名的科爾韋瓦皮湖和穆斯特斯湖一帶。兩個月前已經有過一小隊東岸騎兵去過那邊了,當時他們從東北方的海安縣沿著奇科河谷地一路追襲過來,然後徹底打散、俘虜了一支土著印第安人部落,因此說起來這裡還是比較安全的,應該不至於存在什麼土著部落了。

科爾韋瓦皮湖和穆斯特斯湖已經被東岸地質部正式命名為雙子湖,其中前者為雙子湖裡的東湖,後者為西湖。在這兩個湖裡,東湖的面積過8oo平方公里,是東岸境內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它佔據著一個不深的盆地,湖心最深處也不過才區區四米的樣子;與之相比,在其旁邊的西湖雖然面積只有四百多平方公里,但湖水平均深度卻達到了上百米,這水容量自然也不是東湖可比的。ad_25o_1eft;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西湖是由從西面安第斯山一帶流淌過來的森克爾河供水的,因此也只有當西湖的湖水被填滿後,多餘的水量才會慢慢溢流進旁邊的東湖,因此造成了雙子湖之間巨大的差異。

後世阿根廷人在這兩個湖泊之間建立了一個擁有上萬人口的城市,足見這塊土地實施一塊風水寶地,不然如何在乾旱貧瘠、素來地廣人稀的巴塔哥尼亞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人口?要知道,這裡既不像內烏肯一帶擁有儲量豐富的石油,也不像南邊黑山鄉一帶擁有全國質地最好、儲量最大的優質煤炭,更不是如同丘布特河、蘆蕩河一帶的河成綠洲,能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人口,靠的還是這裡相對較好的氣候環境啊!再直白點說,這裡有水,很多的水!

其實在巴塔哥尼亞這麼一個地方,如果水源充足的話,還是能夠比較容易地展起一箇中等規模的農業區的。丘布特河、蘆蕩河、寶興河一帶不說,單就說眼前的雙子湖一帶,依託其豐富的水量,毫無疑問可以展出一個集穀物種植、園圃果樹、牛羊畜牧為一體的農業區的。而依託這個農業區,東岸人就可以很輕鬆地控制周圍幾萬乃至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點不誇張。

所以,在巴塔哥尼亞臺地的開進入新的階段之後、在北方的好地(當然是相對而言的)已經紛紛設立定居點,開到一定程度後,南邊更寒冷、更乾燥的地方,也漸漸進入到了楊明陽、蔡華澤這兩位巴塔哥尼亞實權人物的眼簾——蒙小虎考察隊此番的行動,就是他們二人意志的某種具體體現。

1672年8月25日,蒙小虎一行六七十人沒費幾天功夫,就抵達了有著臺地區難得一見的如茵綠草的雙子湖一帶。在這片充盈著大量水汽的湖區,地面上的植被和一路上所見截然不同。眼尖的人其實早就現,這裡多柔軟多汁的牧草,這意味著大規模飼養牛成為了可能,而不是像臺地區其他部分那樣只能養綿羊——巴塔哥尼亞環境惡劣,多貼地生長的低矮灌木、多刺雜草,這些東西,也只有羊能吃,牛限於嘴部的生理構造無法食用——更別提這裡還可以大力展節水農業,種植穀物了,總之這裡有著成為戈壁灘上美麗綠洲的一切必要條件,上頭想在這裡設立定居點,確實不是亂拍腦袋的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和社會的展,現在上層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諸如干旱的巴塔哥尼亞、溼熱的交河地區以及較為偏遠危險的義成地區,先期開將更多地由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們來承擔。以巴塔哥尼亞為例,該地區本來每年能夠分到大約六千人的移民配額,往常多是明人移民,摻雜有少數轉正非國民勞務工。但在新政策出來後,這六千人裡起碼有三分之二將被替換成轉正的勞務工,剩下的兩千人才從新來的遠東移民中挑選(儘量以家庭為單位)——從這裡面可以看出,非國民勞務工也是夠倒黴的,他們在已經付出了長達五年時間的艱苦勞動的情況下,即便轉正了仍然遭到“歧視”,大部分人無法留在繁華宜居的東岸大草原、鴨子湖一帶,只能去生活較為艱苦、環境較為惡劣的地方定居,想想確實很憋屈,但卻也沒任何辦法。

“新的雙湖鄉(位於後世薩爾米恩託城附近)差不多就可以設在這裡了。”蒙小虎將一根長矛杆插在地面上,說道“這裡還要修建一個水利設立,連通東西兩大湖。現在這兩個湖之間的溝通,竟然全是靠水滿後的溢流,實在太差勁了,將來在這兩個湖之間修建起人工運河來已成必然,甚至一個擁有多座工業風車的大型提水站的建設也要提上議事日程。而一旦搞定了這些,我敢保證這裡將很快展起一座人口眾多的繁榮城市出來。”

事實上後世阿根廷的薩爾米恩託就是建立在兩湖之間的綠洲上的。這座城市利用湖水和河水灌溉小面積的蔬菜和水果種植地,並飼養了大群的牛羊等牲畜,然後透過鐵路向東方的裡瓦達威亞供應食品——位於聖豪爾赫灣的裡瓦達威亞是阿根廷最大的石油產地,在後世是巴塔哥尼亞地區經濟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居民點,以出口石油和羊毛為主,是巴塔哥尼亞中緯度地區的核心城市。

不過在石油尚無法開採利用的十七世紀,南定港(即裡瓦達威亞)註定只能成為雙湖鄉的一個進出貨物的外港了,擁有水源和農業區的雙湖鄉才是老大,南定鄉要想起來,估計要等到石油這種能源大行其道的年代了。

1672年8月31日,在花費幾天時間仔細考察了一下附近地區的環境、土壤和植被後,蒙小虎對成功在這裡建立殖民點已經非常有把握了。因此,他一邊囑咐底下人繼續進行更加深入細緻的調查,一邊開始撰寫起了考察報告的提綱。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