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歐陸風雲(四)

1679年12月11日,北海洋麵上陰風怒號,波浪滔天。

一艘來自阿姆斯特丹的商船在狂風巨浪中若隱若現,其桅杆上的帆布已經撤下了好多面,甲板上的水手們也小心翼翼地跑來跑去,不時拿著抽水機管子衝到某處,將灌進船艙的海水抽出去。

高文剛臉色蒼白地坐在船長室內,雙手緊緊握著扶手,心裡暗暗祈求這艘老舊的商船一定要挺過去,順利送他抵達倫敦。同時,他也深切地感受到,冬季的北海有多麼地危險,也難怪之前三次英荷海戰,雙方將領都儘量避免在這個時節交鋒呢,實在是沒法打啊——試想一下,波浪滔天的海面上,船隻大傾角搖擺,這個時候怕是連火炮都固定不住,就別提射擊精準了,那純粹是奢望。

在行經靠近泰晤士河口附近的海面時,遇到了四艘隸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它們可能是為了躲避惡劣天氣,也可能是在海上遇到了法國人的私掠船隻,因此慌忙逃亡倫敦暫避,高文剛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高,因為現在的海況實在不宜進行戰鬥。

當然了,這四艘船並不是東印度公司返航船隻的全部,按照前面三次英荷海戰的經驗,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躲避敵對船隻的襲擊,裝載貴重商品的船隻一般都會繞過蘇格蘭北端,然後在挪威卑爾根港駐泊,打聽風向、修理船隻,以便衝過最後數百海里抵達阿姆斯特丹。此番法荷戰爭,聯合省艦隊雖然一開始連連獲勝,壓制得法國人不敢出港,不過法國艦隊經過這幾年的緊急補充,實力大大增強,因此也開始化整為零,分散出擊,對聯合省展開了破交戰,並且還在一些規模不大的海戰中取得了勝利,比如加泰羅尼亞近海的戰鬥(該戰使得荷蘭海軍精神領袖德魯伊特爾負傷退役)、馬提尼克島海戰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荷蘭東印度公司穩妥起見,又開始執行起了當年英荷戰爭正熾時的策略,即制定好計劃,確保在北海洋麵濁浪滔天的冬春季節出港或返航,以避開敵人私掠艦隊可能的襲擊,讓貴重的亞洲貨物能夠安然運抵阿姆斯特丹。

今天高文剛遇到的幾艘懸掛著“Voc”標誌風帆的船隻看起來比較倒黴,遇到了惡劣的海況,可能船隻之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急需修理,因此結隊前往倫敦靠泊,然後再想辦法返回聯合省。

高文剛乘船的船隻——原阿姆斯特丹商站的舊船,之前曾被荷蘭人強徵,剛剛索回不過半年,船況較差——與這幾艘荷蘭商船保持在了一個合適的距離,然後一前一後慢慢駛入了泰晤士河,最終在引水員的指揮下,於一處碼頭靠港碇泊。

很快,得到訊息的東岸駐英大使蔡振國親自帶人來到碼頭迎接高文剛,並且頗是小心地詢問了他的來意——雖然大家同為二代,但比他大了八歲的高文剛如今赫然已是他的頂頭上司,身份不同以往,因此必須謹慎對待。

“順便看看,英格蘭我也很久沒來了。之前一直在東地中海任職,西地中海去得都少,更別提北海了。而且,英格蘭這個國家比較特殊,實力也很強,上任這麼久了,不過來走一遭、看一看,實在說不過去。”坐上前往鐵公館的馬車後,高文剛輕聲解釋道。

蔡振國聞言點了點頭,用一種附和的語氣說道“這個國家對我們東岸人來說,有一種奇特的魅力,我一開始摸不著頭緒,後來仔細品味了下,原來是他們持之以恆地在工業生產上面進行投資的魅力。這一點,很對我們東岸人的胃口,這就是工業之美。”

“就在上個月吧,南海運輸公司的船隻才剛剛送了一批採煤機械與裝置到布里斯托爾灣一帶,交給當地的煤礦業主。這幾年,英格蘭的採煤業展很快啊,快得讓我都有些吃驚。”蔡振國又說道“英格蘭毛紡織業大展,國內大把的耕地被圈佔為草場,森林漸漸也被開起來,樹木大量減少。再加上鍊鐵業和造船業的大展,森林樹木被消耗得更加厲害,因此現在英格蘭的木材還是比較緊缺的,不但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不是很足,工業上也同樣如此,這就催生了煤炭這種木材替代品的大展。在黑鄉鐵工業區及威爾士的礦區,煤炭被廣泛應用,不僅僅是工業,也包括人民日常做飯的燃料所需。所以,英格蘭人從我們國家進口了大量的採煤裝置,用於提升他們國家的煤炭產量。啊,對了,英格蘭王國的煤鐵儲量實在是太豐富了,質量也好得驚人,且價格一點也不貴,推廣起來非常便捷。”

“這令我想起了東岸大草原。”高文剛聽了後立刻說道“一樣是缺乏樹木,不得不大量使用煤炭作為燃料,當然我們的煤炭多是劣質煤,遠不如英格蘭的。嗯,英國人買了我們的採煤裝置,能用嗎?或者說,他們能用得好嗎?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我們國家礦上用的包括鶴嘴鋤、捲揚機、抽水機、升降機在內的各類裝置,都是由蒸汽機提供動力的吧?”

蔡振國一聽就明白了高文剛的意思,於是他解釋道“英國人自己有蒸汽機,也早就應用了蒸汽機,雖然質量比較差,效能也不行,但也是可以用了。他們買回來的這些機械,大可以自己進行再加工,接上蒸汽動力,進行採煤作業。當然效果肯定不如我們的,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將蒸汽機小型化到一定程度了而英國人卻不行,不過即便是這種在我們看起來多少有點差強人意的工作效率,對英國人來說,也是不小的進步了,這便時他們採購我們工業裝置的最主要原因所在,一是好用,二也可以借鑑我們的設計,以便將來自己倒騰。”

高文剛聽後點了點頭。他現在想起了,當初李晴李特使尚未歸國任職之時,英國人就提出了與東岸結盟的提議——當然結盟意味著兩國關係更加緊密,一些出口受限制的工業品也將對英國人開放——當時高文剛、蔡振國這類中生代官員隱隱還是持支援態度的,因為他們需要一個影響歐洲大6的重要支點,當時看英格蘭比較合適。

只不過李晴以及本土的一些大佬否決了與英國結盟並全面提升關係的提議,使得英國人的期望為之落空,那會高文剛還有些腹誹國內大佬思想老舊、過於謹慎呢。但現在看來,高文剛總覺得,以前李特使的擔憂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這英國人實在太能折騰了啊!

一萬多噸的鋼鐵產量,過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義大利、瑞典、奧斯曼、俄羅斯等地區或國家的總和,黑鄉、威爾士等地爐火遮天蔽日,加工鐵器的叮噹響從早響到晚;紐卡斯爾、布里斯托爾灣等地的煤炭產量與日俱增,不斷給國家工業注入新的動力(歷史上17oo年英國煤炭產量已經突破3oo萬噸,併到176o年時快增長到6oo萬噸,非常驚人);曼徹斯特、西萊丁等地區的棉、麻、絲、毛紡織品工業方興未艾,為英格蘭獲得了無數的利潤,更別提還有造船、玻璃、造紙、皮革、建材等支柱產業了,都在此次法荷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展,使得英國的工業規模更上一層樓。

這樣的展度,你敢說英國人不會折騰嗎?所以,高文剛內心之中終於也開始認真思考起了是不是給英國人上點眼藥,拖慢一下它展度的法子——不是不讓英國人展,那樣也不符合東岸人的利益,而是要讓英國人的展度更“合適”——特別是英國的摟金利器毛紡織業,必須重點“照顧”一下!要知道,英國現在的各路貿易之中,黎凡特貿易、印度貿易、東印度貿易、東岸貿易、中國貿易都是大量入,只能靠黃金和白銀才能平衡。若不是靠著俄羅斯貿易、北美貿易及歐洲貿易的入補貼的話,怕是英王查理二世已經下令暫緩貴金屬流出了——這可不是開玩笑,歷史上多次生過,比如當年為了從波蘭進口一批糧食,就需要國王特別批准允許白銀流出,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基於這種考慮,如果重點打擊一下英國人的毛紡織工業,使得其出口收入下降的話,必然會有效降低其經濟的活躍程度,延緩其工商業展的節奏。而這,似乎就要靠給英國人培養對手才能做到了,聯合省的著名紡織城萊頓市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物件嘛,雖然目前其衰落的勢頭比較明顯,但說不定還可以搶救一下。至於說為什麼不大量出口東岸呢絨到歐洲來打擊英國毛紡織品,這就比較複雜了,出口東岸呢絨肯定是要出口的,但想在重商主義思潮濃郁的歐洲橫掃四方、大賺特賺,怕是也有些難度,因此這就要拉一些幫手了,畢竟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都不可能讓你東岸人出太多的,平衡不了雙方的貿易額,這生意早晚也做不下去。

心裡這麼想著,高文剛也覺得回去後就召集自己的班子開會,討論一下此事的可行性。且這事說不得還是得靠聯合省的共和派幫忙,畢竟毛紡織企業主、呢絨批商們基本都是共和派分子,不找他們找誰?

高文剛在英格蘭一直逗留到了1679年1月中旬。期間除了辦公之外(商討對英、對俄貿易政策),也拜訪了英國商界、政府和王室上層,談了一些雙方都很關心的話題,不過卻沒什麼實質性的成果。尤其是重點談論了英國政府在此次法荷戰爭的立場問題,得知如今英國王室倒是頗想參與到戰爭之中,但國會還有些猶豫,短期內看樣子是沒法參戰了。不過英國人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肯定也被法國人看在眼裡,這多多少少也會給他們施加一點壓力吧,以讓他們不至於把和談的程序拖得太長。

1月18日,北海洋麵難得迎來了一陣好天氣,高文剛和一干隨從們抓緊機會,乘船離開了泰晤士河,花了幾天時間駛抵了位於海峽對面的法國勒阿弗爾港。在這裡,他們給法國海關官員出示了一應身份檔案,在來回溝通之後,順利被放行,然後乘坐小船一路上行,最終抵達了法蘭西王國都巴黎。

在巴黎盧浮宮,高文剛給法王路易十四遞交了新的國書,明確了自己新的全權特使的身份,同時,也與法國人就上次一些遺留的商業問題進行了交涉。法國人打到現在,國家貴金屬外流嚴重,農業上面還連續幾年歉收,國內出現了不穩的苗頭,想要和他們做生意,確實有點麻煩,上次路易十四給予了部分東岸商品正常關稅就已經屬於照顧性質了,這次高文剛想要繼續談其他商品的貿易,又談何容易!

要知道,法國人到現在也就對荷蘭人做出了一些讓步,許諾給他們一個優惠關稅稅率,以誘使荷蘭人儘快退出戰爭,讓法國可以將弗朗什孔泰、洛林及佔領的部分南尼德蘭地區吞下肚子消化掉。除此之外,他們沒再對任何國家的商人讓步,深受重商主義思想印象和貴金屬外流困擾的財政大臣柯爾貝爾已經要求儘量在本國境內採購各類商品,以儘可能地將更多的白銀留在法國。

試問這個時候東岸人上門來談生意,又怎麼可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呢?除非你也在法國進口差不多同等金額的商品,但在目前基本沒可能。所以,要想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大法國市場的份額,還是得法國人緩一緩,貴金屬外流沒那麼狠甚至開始回流的時候再說吧。

高文剛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他想最後努力一把罷了。如今看到努力失敗,他也沒多說什麼,很快就離開巴黎,再度回到了勒阿弗爾港。他的下一站——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式西班牙王國,在那裡,他將重點與卡洛斯國王談一談潘帕平原的事情。

新大6的訊息,應該早就傳回來多時了,西班牙人始終不給個說法出來,這像什麼話?所以,這次高文剛就打算親自上門了,看看西班牙人到底想拖到及時!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