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改革與轉型

“你說這東岸人的東西,還真是不錯啊。”克里米亞半島重鎮卡法港內的貿易市場上,一位頭戴花帽的中年人拎起一把沉重的斧子,掂了掂後,笑著說道。

“他們一定得到了安拉的祝福。”賣斧子的是一位韃靼老人,只見他指了指身後那一大排明晃晃的金屬製品,說道“斧子、刀、箭頭、矛頭、農具,無一不是精品。耐用、結實,是最好的選擇。”

“就是價錢有些貴。”中年花帽男放下了斧子,有些不捨地說道。

他當然贊同店主說的這些話。他住在卡法近郊,知道本地很多商人都喜歡去東岸人的租借地哈吉港進貨,一買就是一大堆鋼條,然後回來自己加工。克里米亞半島上幾乎絕大部分的刀具、農具及其他金屬製品,都是這麼來的,使用起來就是比那些使用傳統方法加工出來的金屬製品要好,這個沒得辯。

當然本地也有不少由荷蘭或英格蘭商人販賣而來的鐵器,基本都產自英格蘭或北德意志,前者質量好些,後者差一些。但這些商品雖然比克里米亞本地或奧斯曼帝國的鐵製品要好,但都不如使用東岸鋼條加工後的產品,除非這些英國貨也是使用東岸鋼條加工的——說句題外話,英格蘭是東岸鋼條最大的歐洲買家。

而除了以上這些產品外,還有一些是直接從東岸進口的成品,數量也不少,但價格比較高,基本上屬於高階製品了。這些原產於東岸的五金製品,對於人均收入較低的黑海一帶的民眾來說,略略有些奢侈了,畢竟他們有時候連使用本地鐵做的鐵器都能將就,更別說花錢買進口的東岸五金製品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整個歐洲的貧富差距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西歐較富,中歐次之,東歐最窮,基本上和後世一致。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和西班牙和葡萄牙有關!這兩個國家,一個從美洲搞回來大批金銀及熱帶產品,一個從東方搞回來大量中國和印度商品,前後持續一百多年。金銀流入歐洲後,極大促進了當地的商業展,生了所謂的“價格革命”(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繼而又促進了工商業的展,各項技術水平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大大進步,產出的財富自然而然也大幅度增加了。葡萄牙搞回來的東方商品呢,部分在西歐本地出售,部分遠銷東歐,這進一步搜刮了當地靠賣木材、糧食、牲畜、礦石等初級商品積累起來的資金,然後反哺西歐的工商業展。

這樣一來的話,西歐的社會生活水平大大過東歐,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東岸五金製品的銷售資料基本上也支援這一點。6o%的銷量在西歐地區,這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人家百姓的購買力確實是高啊!

克里米亞汗國這些年來靠著東岸人的扶持,大力展農產品種植業及轉口貿易,財富積累還是很快的。更妙的是,這個國家的總人口有一百多萬不到兩百萬,但其中真正的韃靼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奴隸。也就是說,只要是一個有合法身份的韃靼人,他們基本上都有餘錢來採購東岸商品,不僅僅是五金製品,甚至也包括鐘錶、樂器、布匹、皮具及大量日用品,算是一個比較穩固的市場了。

當然幾十萬人的市場還略略有些小,而且大量奴隸的存在也是個不穩定因素。因此,在東岸人的支援下,最近二十年來,克里米亞的歷任大汗都在想辦法赦免一些奴隸,給予他們克里米亞國民的合法身份,這固然激起了國內既得利益階層的強烈反對,但好在幅度不算大,且有東岸人的強烈支援,一時間格萊大汗還壓得住場面。

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一個落後國家的改革到底有多麼困難!說實話,克里米亞汗國的改革基礎已經相當不錯了,外部剛剛打贏了兩場勝仗,且戰果十分輝煌,新組建的新軍揮了巨大的作用,這讓王室的威望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原本很多反對軍事改革的部落領也暫時說不出話來,算是預設了王室組建新軍的舉措。

在經濟方面,幾任大汗都持之以恆地拉攏國內那些希臘裔、義大利裔的封建領主(都是金帳汗國末期投靠克里米亞韃靼人的),讓他們在黑海北岸建立了大量農業莊園,依靠當地肥的流油的黑土地,生產出了海量的農產品出口至義大利、西班牙地區,賺取了大量利潤。格萊大汗甚至還在東岸人的幫助下建立了一些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及曬鹽場、槍炮修理廠等設施,都獲取了不菲的收益。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封建莊園主的成功故事也極大激勵了那些以前只知道去國外劫掠的遊牧領們,他們中一些開明之士也開始仿效建立農業莊園,獲取生產性收益。

毋庸置疑,這些莊園主們在政治上都是支援大汗家族的。他們對國內那些遊民習性頗重的人並不怎麼看得上,以往跟隨大汗出兵時就鬧出過一些事情,現在他們有錢了,就更是不放在眼裡了。而大汗在東岸人的要求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卻很對他們胃口,因此對大汗非常支援,鼓勵甚至是慫恿他深入改革,將這個國家的面貌徹底改變一新。

好在東岸人知道改革從來都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讓一部分遊牧領及其部眾定居下來就已經是個成功。下一步是讓那些定居下來的普通牧民們有工作,有收入,過上相對好一點的生活,如此才能形成示範效應。東岸人之前幫助大汗建立一些工廠就是出於這個目的,畢竟遊牧領們可以建立農業莊園(莊園本身也會僱傭一些人),可以賺大錢,但普通牧民並沒這個資本。因此讓他們願意種地的種地,不會或不願意種地的也有工作機會,才是重中之重。這一點如果做不到的話,改革就會吃夾生飯,日後問題多多,甚至可能會開歷史倒車。

當然這些莊園主們現在支援大汗家族,等到整個國家都差不多定居下來後,可就未必了。多年來歷任大汗一直在儘可能地赦免奴隸(主要是透過獎勵戰功的形式),這種政策展到極致,必然是全國範圍內赦免奴隸,進行徹底的農奴制改革,這必然會觸犯這些莊園主們的利益,進而釀成激烈衝突。

好在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目前僅僅存在於東岸外交部的絕密計劃書上,尚未付諸實施。但我們只要清楚一點,像克里米亞汗國這樣的國家其落後是有原因的,改革起來也非常艱難,要過得坎很多,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國家陷入混亂乃至內戰,進而改革失敗。但相對應的,一旦改革成功,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徹底浴火重生,走上了展的快車道。

在這件事上,大汗的腦袋還是清醒的,因為東岸人一直在旁邊進行著提點。他現在穩步推行著先代大汗的政策,在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領域進行著小步快進的改革,同時建立及完善文字系統,建立了一些學校教育人才,可以說是在默默積攢實力,等待時機。從這一點而言,這個原本的半封建半遊牧國家,也未必就沒有成功的希望了。

與他們相比,一海之隔的那些衛拉特蒙古人的改革才是困難重重。他們的起點比克里米亞韃靼人要低不少,是徹底的遊牧民族,要讓他們轉變生活習性,變成定居民居,然後還要展工商業,創造財富——財富就意味著國力,這是他們與沙俄對抗的核心力量——這難度不是一般地大。而且他們的外部環境也不太好,彼得沙皇想要在南方取得出海口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之前索菲亞長公主攝政時期已經兩次在克里米亞汗國身上碰壁,未來難免他不會想著“換換手氣”,從北高加索一帶取得突破。畢竟,這裡也有相當部分曾經是俄國領土(沿海部分在土耳其人手裡,其餘部分雙方勢力犬牙交錯),收復回來的話必然會極大增強彼得的聲望,因此他在這裡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

也就是說,衛拉特蒙古人現在改革的時機不太好,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他們必須在俄國人入侵時打上一兩次漂亮的大勝仗,短時間內斷絕俄國人從這個方向入侵的念頭,才有可能進行社會改革,不然怕是隻會造成國內混亂,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基於這種考慮,目前東岸人給出的方案是優先進行軍事領域的改革,即先改善這些蒙古人的騎兵實力,包括但不限於優秀戰馬血統的引入、騎兵裝備的更新、新式戰法的學習等等,重點是強化他們的騎兵優勢,以便在沙俄軍隊入侵時能夠有一戰之力。他們全國的男丁幾乎從小就與馬兒生活在一起,騎術是非常不錯的,也有一些有效的傳統戰法(不然俄國人也不會屢次與他們做交易,讓他們出兵幫忙打仗了),如果抓住這一點進行強化的話,應該還是有點效果的。總之先頂過這一波再說,不然什麼都白瞎。

當然現在這些蒙古人窮得叮噹響,先期投入肯定要別人輸血了。可憐東岸人每年在黑海的貿易收入不過百萬元上下,這其中估計得有一半要砸進去了,雖說都是必要的,但想想總是心疼。因此,他們現在也在伊斯坦布林積極活動,想辦法說服奧斯曼人,讓他們也出一點血——不是讓他們出錢,那個他們真沒有——即把自己不要的或多餘的軍事物資“捐助”一點出來,給他們這個名義上的附庸國。畢竟都是為了打俄國人,給他們減輕側翼的壓力,相信奧斯曼人還是不會太小氣的!

.。m.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