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山東大旱(十七)

嚴格來說,11月初在遼東已然算是初冬時節了,而就在這一片草木泛黃、寒風肅殺的景象下,崇年、石康二人做著一副朝鮮人打扮,正騎著馬穿行在足有人一般高的枯黃蒿草之中——遼東,實在是太荒涼了,千里無人煙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崇大人,看到河了,過了河應該就是鎮江堡、九連城一帶了,那兒已經被黃衣賊圈住,外人誰也不準靠近,黃衣賊的車隊、馬隊、兵隊,在那兒來來去去,不知道弄個什麼景兒哩。”石康用手指了指前方某處山巒起伏的所在,說道。

石康是鳳凰城的一名小小旗丁,父親那一輩曾經是大漢奸石廷柱的家丁,後來在南方混了個綠營遊擊乾乾,結果江西之戰被黃衣賊擊潰於星子縣城之下。僥倖逃回去的其父多方打點,散盡家財,這才免於刑罰,但這遊擊卻也是幹不下去了,只能回遼東了卻殘生。

石康從小跟隨父親廝混于軍中,常年打熬筋骨,身強體壯,等閒三五個大漢近不了身,在鳳凰城一帶的漢八旗子弟中也算是小有名氣了。因此這次瀋陽方面來人至各地揀選精銳,石康理所當然地被挑中了,然後分派到了崇年的探馬隊之中。

“準備渡河!牽著馬不方便,先寄在岸這邊,留兩個人,一人看守、一人放哨,其他人都給爺麻利點!”貴為牛錄額真的崇年是一名索倫人,剛從關內戰場前線調回,長得矮壯敦實、不苟言笑,此刻下起命令來,眾人也不敢拖沓,紛紛按令行事。

這會天氣已經比較冷了,太陽如同一個黯淡的火球般掛在空中,絲毫讓人感覺不到溫暖。五六個精悍的探子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哆哆嗦嗦地從一處河灘上涉水而過,然後一直走了好久,這才覺得身體稍稍有些溫暖了起來。

“崇大人,八成快到地方了。”石康看了看周圍景色,壓低聲音說道。

崇年沒有說話,腳下卻是加快了許多,幾人不知道又走了多長時間,直到太陽都有些偏西了,才在一處便於躲藏的地方停了下來。崇年隱身在一叢草甸子內,面色凝重地看著前面,同時也長吁了一口氣,說道“終於摸到他們眼皮子底下了。”

此時他們所在的位置離東岸人的屯墾區域已不是太遠,只不過隔了一條小溪流、大片荒草甸子罷了。小溪流的那頭,出現了幾座小棚屋,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但崇年傾向於那是黃衣賊的居所之一。

“這是打漁人歇腳的窩棚?還是牧羊人臨時住的地方?”石康輕輕靠了過來,問道。

“都不像,我們悄悄爬到小山頂上仔細看看。現在天色已晚,要抓緊時間了,待會太陽一下山可就什麼也看不到了。”崇年默默地看著前方,說道。

於是二人一前一後,隱入了蒿草之中,躡手躡腳地爬上了一處小山包,這個時候,很多東西就看得很清楚了!崇年、石康二人現,對面窩棚後面的一處小土包上,赫然修著一個有點隱蔽的土木混合工事,而工事內分明架設著四門火炮,炮衣已經退下,火炮炮口正對著小土包側面的一處平緩地面,也是唯一適合通行大規模部隊的地方,這就很明顯了!

再仔細觀察,現小土包後面的山坳裡隱約露出一片軍用帳篷,看樣子都是黃衣賊風格的,小溪流的狹窄處架著一道浮橋,端著步槍的黃衣賊士兵正在那裡晃來晃去——這些天殺的黃衣賊,聽說又有新式火銃了,這次一定要尋一杆來瞧瞧,崇年惡狠狠地想道。

崇年的腰間藏了把荷蘭進口的燧手槍,馬鞍袋裡還有一枝同樣從荷蘭進口的步槍,不過在聽聞鎮江堡之戰及隨後一些小規模戰鬥的過程後,只要人不傻,如今都知道黃衣賊——哦,不,現在該叫藍衣賊了——又裝備了新式火銃,打得又遠又準,槍槍追肉,簡直讓人亡魂皆冒,只能抱頭鼠竄。與這種堪稱殺人利器般的新式火銃相比,崇年手頭的兩把槍簡直就與燒火棍無異了。

“回去吧,既然已經知道這裡有個黃衣賊的據點,那麼就想辦法將他拔了!”崇年拽過石康,一邊拉著他往山下走,一邊小聲說道“我估摸著,黃衣賊可能在九連城、鎮江、鳳凰城這一片立了幾十個這樣的據點。黃衣賊素來銃炮犀利,咱爺們不與他們在這上面爭雄,回去以後咱好好合計合計,怎麼才能給黃衣賊找麻煩。別的不說,今日襲殺其五人、明日十人,時間一長,我就不行黃衣賊還坐得住。而即便黃衣賊坐得住,他們從山東招來墾荒的那些賤骨頭們能坐得住嗎?還不是得大量逃亡,那樣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崇年的想法其實也是目前滿清的策略,即在關外八旗兵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對付已經將觸角伸到遼東大地上的黃衣賊,看起來也只有襲擾一途了,即滿清朝廷指望靠這種游擊戰、襲擾戰的方式,耗死、耗垮東岸人,使其放棄在遼東屯墾的想法,保住滿清的所謂“龍興之地”,雖然現在也沒幾個人真的看重這片土地了。

當然了,關外兵力不足的問題也要重視起來。這不,目前擔任輔政大臣的鰲拜在朝堂上力排眾議,從山西、河南等地抽調綠營漢軍,從蒙古諸部抽調馬隊騎手(這二十年來因為生活條件改善、商貿繁榮,蒙古人口增長較快),共計三萬五千餘人,皆是能征慣戰之精銳,分赴遼東各地,尤其是瀋陽、復州、蓋州、金州、鐵嶺諸要地,以增強當地防務——其實清廷不是不想多調兵去東北,實在東北人煙稀少,物產有限,真的供養不了太多的軍隊,撐死了也就只能養這幾萬人了,多了根本不行。

崇年等人偵察完畢後沒幾天,就在11月7日夜間,上百名騎手呵著寒氣,順著丘陵間某條曲曲折折的小道,再度出現在了之前他們曾經偵察過的某東岸屯墾點外,打算對其執行襲擾行動。出動的人手有瀋陽那邊的好手,也有如石康之流在各地抽調的精銳,但絕大部分還是關外長大的新一代八旗。換言之,他們沒有太多打仗的經驗,勇武、紀律比起老一輩來說,都要差上不少,而且最關鍵的是經驗欠缺,這一點會直接影響人在戰鬥中的表現。

按照預定計劃,石康將率富有經驗的二十名精兵,帶著差不多兩倍數量的新丁,潛入距東岸墾殖點不遠的地方,然後起突然襲擊,殺傷人命的同時,以最大可能破壞東岸人的墾殖努力,比如燒燬房屋、倉庫、軍械庫等等。而崇年則坐鎮後方,他將帶四十名新老夾雜的騎手組成後援隊,單等石康的突襲行為造成效果後,阻擊黃衣賊可能派來的援兵,掩護石康的主力突擊隊撤離現場。

夜色仍然深沉,只有前方不遠處黃衣賊的營地——或者說小村莊——裡面有一些火光,崇年、石康二人有些緊張,屏氣凝神的同時,握著刀把的手也汗津津的。不過,跟在他們後面的那些新丁們卻如同局外人一般,他們雖然不敢出什麼大的響動,但嘰嘰喳喳的竊竊私語聲卻很難避免,偶爾還傳來“哚哚”的跺腳取暖聲(如果是夏天,可能還有“啪啪”的拍蚊子聲……),令人極為惱火。

崇年緊皺著眉頭看著這些人,自己在關內征戰至今,十餘年間第一次回關外,不意這邊的年輕人竟然墮落到這種程度了麼?遠沒有當年攻伐明國時自己這些人的令行禁止,和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這大清八旗,看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唉!

“安靜,都給我安靜下來,要是讓黃衣賊聽到了,小心你們的狗頭!”石康見崇年有些不滿,立刻狐假虎威地斥責道。

許是他比較有威信或者別的什麼原因,總之那些新丁們漸漸安靜了下來。但好景不長,還沒十五分鐘呢,嘰嘰喳喳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崇年的眉頭越皺越緊,相信若不是此刻深處戰場,黃衣賊的兵馬就在一里地外的話,他就要暴起傷人管教管教這群混球了!

“出擊!”崇年低聲下令,石康點了點頭,然後帶著六十名騎手,從隱蔽的維持衝出,翻身上馬,以一種悲壯的姿態朝這個東岸人的墾殖營地殺去——按照以前蒐集來的情報,東岸人在鎮江堡、九連城外圍設立了幾十上百個這類的墾殖營地(或者說是村莊),每個營地內頂多十幾個火銃手,撐死了再有一些膽子足一些的團丁,但這些團丁的素質自然極差,是無法被八旗勇士們放在眼裡的。唯一可慮的,大概就是那個小土包的炮兵營地內還有一些軍人駐守,多少是個麻煩,但這會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只能硬著頭皮先衝一陣再說。

數十騎賓士起來的動靜是極大的,更何況他們壓根沒打算隱匿自己的行跡,因為很多人手裡還舉著火把,且大聲呼應自己的位置,因此東岸人的營地一下子就被驚動了。

村頭哨塔上的兩名火槍手率先開火,但由於夜間看不真切的緣故,接連裝了幾次彈,卻只打中了一人(搞不好還是運氣彈),讓人頗為惱火。營地內也有一些戰士行動了起來,他們在營房內武裝妥當,然後躲在一片柵欄後,在軍官的指揮下,用排槍朝衝來的敵人進行射擊,同時也分出兩三位頗有威望的老兵,讓他們迅去組織團丁抵抗,決不能讓韃子沖垮了,那樣則萬事皆休矣!

一些草堆很快被引燃了起來,惹得牛圈裡的耕牛“哞哞”直叫,不停地撞擊著牛圈大門試圖逃命。守衛糧庫的一位軍官和數位團丁只堪堪堅持了幾分鐘,隨後便在韃子的弓箭與火槍攢射下被打成了篩子。一位韃子軍官砸開糧庫大門,然後在糧袋上面潑灑火油、引燃,隨即熊熊烈火便照徹了整個夜空,以至於很遠的地方都看得一清二楚。

負責村子治安工作的一名來自黑龍江保安團的軍官見狀睚眥欲裂,糧庫裡雖然只儲存了一個星期的糧食,昨天和今天大夥還吃掉了一些,但要知道現在山東正遭遇一場數十年一遇的大旱災,糧食比任何時候都要金貴,此時這裡竟然被韃子的馬隊給燒掉了一些,可想而知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炮兵營地上響起了兩聲火炮射聲,不過卻沒甚斬獲,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炮,示警的意味恐怕更加濃郁。畢竟,離這裡不遠的地方,尚有一支由山丹人組成的騎兵隊伍,大約上百騎的樣子,昨天剛剛從鴨綠江邊的九連城一帶移駐而來,順帶護送一位姓廖的長官巡視各村,這會還沒走,如果反應迅的話,應當可以趕來支援。

“衝那邊的帳篷!那裡儲存著大批軍資,燒了那裡,黃衣賊天寒地凍的,上哪去運第二批?衝!”在村子裡兜了一圈的石康突然大吼道,然後一馬當先地帶著數十騎朝帳篷那邊衝了過去。

帳篷就立在浮橋邊,uu看書.m有著一個排的第七混成營士兵駐守著,守衛浮橋的同時,也監督著百多名朝鮮夫子修建一座正式橋樑。之前在看到韃子衝營後,職責所在的他們沒有輕動,但心裡早就焦躁得不行了,結果居然看到這幫韃子沒頭沒腦地朝這邊衝來了,也不知道看中了什麼東西,真是怪事,或許他們是想奪浮橋渡口吧!

“砰砰砰!”回應韃子的是密集的槍彈射擊聲,這次由於距離近、衝鋒隊形也比較密集,因此戰果頗為不小,在衝向浮橋渡口工事的一路上,竟然接連栽下去了七八騎,這令石康有些心驚,不過這時已不能回頭了。

“別搶浮橋了,那裡扎手,去燒帳篷!”石康兜馬轉了一圈,大聲下令道。

很快,在他的命令下,三四十騎韃子紛紛放棄了剛剛給他們造成了不小傷亡的浮橋,轉而朝帳篷那邊殺去,並且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住在那邊的朝鮮夫子像趕羊一樣被他們追得鬼哭狼嚎,很快火光在四處燃起,場面愈“熱烈”了起來,進而讓一河之隔的廖得功中尉看了個真切。

剛來這裡就燒了起來,韃子這個下馬威給得好啊!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