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濫情社會(1 / 2)

載滿艙的漁獲,這意味著下次出海,就是一個星期後了。

而且,下次出海就不是方瑜他們了。

出海捕魚,在營地是屬於輪值工作。

除了幾個固定的老船員之外,營地裡的所有人都需要大概每三個月出一次海。

畢竟在這個海上“孤島”內,能做的事實在太少太少。

這一年內,海水還在持續上漲。

原本漁船和遊艇這類的都是停在48樓。

而這一年的時間,現在漁船停靠的位置已經到了52樓。

一年升了四層樓,也就是說海平面漲了接近二十米!

陳大勇一家不得不搬離了51層的大套間,只能住進了和方瑜一樣的隔斷房,在72樓。

好在他們人多,加上譚婉君的威懾力,他們選的是兩個房間,自行將兩個房間的隔牆砸通後,反倒成了兩居室。

陳大勇和劉春燕終於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

而譚婉君和陳雪兩人也能有一個自己的房間了,這點勉強抵消了這裡吵鬧和較為擁擠的一個特點。

方瑜、譚婉君、陳雪、三人站在甲板上,吃著從海里撈上來的,只加了一些簡單的海鹽和海帶粉作為調料的海鮮大餐。

這些海鹽算是過濾裝置的副產品,是大家做飯最基本的調料。

營地裡,除了鹽之外,另外一個還能獲取的調料,就只有海帶粉了。

這海帶粉便是將海帶曬乾後,再磨成粉,做飯的時候,加入一些,就會有明顯的提鮮效果。

假如對海帶粉再進行機械加工的話,就成為了大家所熟知的味精了。

但可惜,營地裡沒有相應的裝置,也沒有精加工所需的原材料,更沒有懂技術的人。

就連這海帶粉,都還是方瑜帶頭製作出來的,後來就被大家所學以致用。

越是科技達的社會,一旦脫離科技加持,他們就越脆弱。

就像是方瑜,現代社會展的或許並沒有這裡這麼快,現實世界沒有可以使整棟酒店處於富氧的帶有製氧效果的空調。

也沒有這種對太陽能高效利用,小型電器近乎無限能源的太陽能電板。

更沒有那種足以一人敵千的機械戰鬥服。

但是,正因為底層科技和上層科技沒有分的太清,所以,方瑜在遇到這種科技急敗退的情況下,他更能清楚一些底層科技的邏輯,透過簡單的實驗,便能勉強抓住科技的邊緣。

而像陳大勇這類處於新科技時代的人類。

因為科技爆的太快,資訊流覆蓋的過於頻繁,人類對科技的認知幾乎是三四年就會有一次顛覆。

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對高層科技技術更加敏感,但畢竟不是專業人員,因此,他們對底層科技的認知並沒有去刻意記憶或者學習,這就導致了他們對底層科技並不瞭解。

他們可以對製氧機的原理以及核能電池的大致結構說的頭頭是道,把方瑜說的暈頭轉向,但是涉及到味精,醬油這類的基礎製作工藝,他們卻只能對著瓶子念出那些元素表,卻對如何製作一無所知。

了不起的,他們能知道個大豆能弄醬油,其他的,就真的一概不知。

這怪不得他們,實在是資訊更迭的太快,他們接收新科技就代表對舊科技的一種遺忘。

之所以方瑜能瞭解的更多,只是因為他所處的科技社會剛好處於瓶頸期,上沿科技沒有展,人們對科技的瞭解,就止步於頂,再瞭解的話,大家就只能炒冷飯,由上而下,對底層科技進行科普和深度挖掘。

這才導致了他所處的現代社會為什麼這種越返古的資訊流量大家越關注。

因為高新科技沒資訊了,大家只能深挖這些舊有的資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