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遺詔(2 / 2)

面對太寧帝的請求,清河無法拒絕,畢竟關係到司馬家的安危,說道:“論輩分,我是琅琊王的姑姑,姑姑照顧侄兒,理所應當。”

王悅說道:“我們答應皇上,等太子將來十四歲親政,會將琅琊王送回臺城。”

太寧帝搖頭,“那時候琅琊王十三歲,算個大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你們要他自己選擇,願意回臺城還是跟你們一起退隱。朕一生都困在高牆之內,不得自由,朕其實很羨慕你們賢伉儷,終於可以掙脫出去了。”

太寧帝用被子將琅琊王捲起來,放在一個有孔洞的大箱子裡,四歲小孩子正是睡覺雷打不醒的年齡,這樣折騰也沒睜開眼睛。

太寧帝安排好一切,說道:“臺城不宜久留,你們立刻帶著他離開,這箱子就是說是朕賜給你們的禮物,你們趕緊走,不要在建康城逗留,等一切風平浪靜再回來,這是朕唯一需要賢伉儷幫忙做的一件事。”

清河王悅帶著箱子出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連王導曹淑都來不及相見,就像從未回來過。

兩人就乘坐來時的那條船楊帆長江,開啟箱子,王悅把熟睡的琅琊王抱到床上去睡,清河看著兩岸的燈火,說道:“總感覺哪裡不太對。皇上話裡透著古怪。”

眼前的歲月靜好,分明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只是目前都掩映在夜色中,看不清楚,想不明白。

王悅說道:“宮廷朝堂何時平靜過?你頭疼病剛剛有些緩解,不要再操心了,照顧好琅琊王,其他的事情,靜觀其變。”

王悅勸清河,其實他心裡也全是疑團,只是習慣了在清河面前裝淡定罷了。

這些年的經歷,從洛陽到建康,爭權奪利,紛紛擾擾,永無止境,如果找不到總是陷入動亂問題的根本,即使洞悉真相,挖出某個幕後黑手又如何?

除掉這條惡龍,永遠有另一條惡龍在後面等著。挖不淨,除不絕。

而生命短暫,韶華易逝,像太寧帝這種身體強壯的大漢說死就死了,他和清河的婚事一拖就是六年,多少次差點永遠失去她了,如今好容易成親,脫離紛爭,自是要珍惜眼前人,不要再捲入紛爭。

就在清河王悅出城當夜,太寧帝司馬紹就病逝了,年僅二十七歲。

次日,八月二十六,年僅五歲的太子司馬衍牽著庾太后的手,登基為帝,定年號為鹹康——因為親爹死的太早,因病去世,就希望這個小皇帝能夠建康長大,所以年號有個“康”字。

王導等七位顧命大臣為先帝選諡號,一致同意為“明”字,雖說在位只有短暫的兩年多,卻是一位大晉不可多得的明君,以後均稱為晉明帝。

小皇帝的龍椅後面設有鳳榻,攝政太后庾氏端坐,前面垂下一個珠簾。

欽定攝政太后和普通太后不一樣,後宮不得干政,但是攝政太后可以,一般太后叫做太后娘娘,攝政太后卻要尊稱為“皇太后陛下”,是君權的象徵。

每天上朝的時候,五歲小皇帝都聽不懂臣子們在議論什麼,反正他都聽太后的,太后給他文書,他就蓋章,裡頭很多字他都不認識,不曉得是何意。

很快,掌管中領軍,負責保護臺城的七位顧命大臣之一的陸曄明升暗降,成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位列三公。但是中領軍的兵權被剝奪了,換成了庾亮的親兒子庾彬。相當於常委進了政協,喝茶養老便是了,沒有實權。

皇族宗室裡,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於外戚權力過大,掌控中領軍和中護軍的是藩王司馬宗,“……到時候這大晉的天下姓司馬還是姓庾?”

反對無效,司馬宗被砍了頭。

庾亮掌管中護軍,庾彬掌中領軍,這下臺城內外都是庾家的人。

小皇帝某天問庾亮:“舅舅,最近怎麼不見白頭公?”

白頭公就是司馬宗,按照輩分,是小皇帝爺爺輩,雖說只有四十來歲,但是因天生少白頭,年輕時滿頭華髮,所以外號白頭公。

庾亮說道:“白頭公謀反,我比他殺了。”

經常見的長輩突然死了,小皇帝有些受不了,哭道:“舅舅說白頭公謀反就殺了他,將來要是有人說舅舅謀反,我該怎麼辦啊。”

庾亮聽了,嚇得臉色發白,不知說什麼好。

庾太后拿著戒尺走來,“皇上怎麼能這樣說你舅舅?他是為你好,今日必要懲罰你,以後不能說這麼渾話了!把手攤開!”

小皇帝戰戰兢兢攤開手,庾太后揮著戒尺,狠狠拍上去,連打十下,庾亮求情才罷休。

這事傳出去後,王導第一個請辭,把什麼尚書令,司徒的官職全給辭了,顧命大臣不幹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