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沒追求了

是的,在馬拉申科記憶裡的既有時間線上,Is4重型坦克是1943年11月才正式啟動研的一個專案。

這款無比強大的造價高昂重型坦克是徹徹底底的二戰設計,並非是二戰結束後的冷戰坦克,儘管它那強大的效能和各項關鍵指標的確更像是一款冷戰重型坦克。

所以當時間線前進到1943年時,馬拉申科在1941年輕輕呼扇翅膀的看似無力舉動,在眼下已經化作了一場足以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咆哮颶風,這是蝴蝶效應最好也是最徹底的體現。

提早了大半年時間被提上日程的7o1工程也就是Is4重型坦克,到底會以怎樣的形態開花結果?關於這一點上馬拉申科並不是很有把握,這已經嚴重出了他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歷史預判。

於道理上來說,Is4重型坦克造價實在過於昂貴,造一輛這玩意兒投入的人力物力工時,能夠造兩輛半的Is2重型坦克。

雖然這是Is2的造價實在太過白菜造成的,你要把Is4放在德國佬那邊,指不定還得被高呼便宜良心。

但歸根結底的話Is4確實是不符合二戰蘇軍坦克部隊量大管飽的精神,理應是個該被斃掉,或者至少說不可能像Is2那樣瘋狂量產的專案。

但是於個人情感而言,馬拉申科承認自己真的非常希望Is4重型坦克能夠量產,哪怕僅僅只是小規模的批次生產,剛好換裝自己一個旅的規模就行。

只要扛過了再扛過了庫爾斯克,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時間段對自己而言就算結束了。

餘下的最後任務,就是如何確保自己能成功活到小鬍子吞藥加舉槍自殺那一天,在那之前不至於被一炮乾死在坦克裡變成棺材烤肉,簡而言之就是活到戰爭勝利。

越是強大的重型坦克就越有助於馬拉申科實現這個艱難的人生理想,而Is4重型坦克無疑極其符合這個現實需要。

比起各項效能指標放在二戰水平都高的嚇人、造價也是一路飛上了天的Is7,Is4無疑更具實現價值並且現在就已經啟動了計劃,有更高的儘快完成和量產可能。

馬拉申科是蘇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也有心、也有肝、也有感情,更有一己私情。

為了能活到戰爭結束保住自己這條小命,也是為了能給那些各種意義上去愛自己的人一個完美的結果,內心反覆權衡之後的馬拉申科還是選擇了與真理相違背的話語。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計劃,科京同志。我從中彷彿能看到我們紅軍近衛重型坦克部隊的輝煌未來,所有的吶粹鐵皮棺材都會拜倒在這鋼鐵之軀之下,變成一堆熊熊燃燒的鋼鐵棺材,而這份火光會指引我們走向通往柏林的最終勝利”

左右手各握一張設計草圖的馬拉申科難得文藝一次,抒了一下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不曾想這倒是把有些不那麼自信的科京給激起了神經。

“是真的?馬拉申科同志,你認為我們目前的設計非常之好?”

科京對Is4的概念還停留在圖紙階段,有這樣的不自信可以理解,沒造出實際原型之前就連專案總師自己心裡也沒十分把握,不論是二戰還是後世二十一世紀都皆是如此。

但馬拉申科不同,腦袋裡裝著未來記憶的馬拉申科清楚知道Is4重型坦克的強大之處。

這是一款只要能造出來實現量產,必然就能對德棍造成絕對物理征服效果的強大寶具,沒有第二種可能。

既然科京已經提前啟動了專案,自己再在後面使把勁兒幫襯幫襯,大不了再懇請老朱同志那邊講講請,給衛國戰爭光輝歷史中,再添一筆蒼勁有力的重型坦克傳奇又未嘗不可?

更何況已經開始被蝴蝶效應這把雙刃劍扭曲加的德國佬那邊,指不定還會把什麼樣的怪物提前投入戰場,更不能排除有既有歷史中本不應存在的魔改怪物上前線可能。

有實現機率如此之大的Is4在自己後面當靠山,這也是有備無患的心裡有底。

有些東西即便是有現成的而不用,也比想用的時候卻現沒有要好,就像是21世紀的避孕套一樣。

心裡已經抱定了堅定想法的馬拉申科沉穩地點了點頭,將手中握著的兩張設計圖重新放在桌上整理好,轉而向著一臉期待的科京給出了自己最終的答覆。

“從現在開始起,你可以在7o1工程的堅定支持者名單中,添上馬拉申科的名字了,科京同志,並且我個人希望這個專案能儘快完成。”

“當然,如果你去莫斯科開會的時候想這麼說,也是可以的,我很樂意有這樣的事生。”

與上一次在莫斯科的雙手相握相比,馬拉申科與科京這一次的握手意味則更具強烈的合作色彩。

科京希望借用馬拉申科的名望、在實戰經驗上的權威專業言,幫助自己的後續一系列重型坦克計劃按照正確的方向展。並且能夠在莫斯科那邊獲得更順利、更快的批准透過,最終投入到大規模的量產武裝紅軍重型坦克部隊,實現自己事業與人生上的雙重莫大意義。

馬拉申科這邊則寄希望於科京設計的重型坦克越強大越好,別的不說,光是能把近衛第一重型坦克旅武裝到牙齒,把德國佬按在地上繼續爆錘摩擦,將坦克質量優勢始終把握在自己這邊,這樣的結果就是毫無疑問的最好。

這不光能讓紅軍通往衛國戰爭勝利之路的犧牲更小、勝利更大,也能讓自己活到戰後的可能性係數呈幾何倍數向上飆升,典型的雙優好事。

一趟車里雅賓斯克之行短暫且忙碌,科京與馬拉申科都收穫了他們各自想要的結果,重現豐盛的當日晚餐比中午那頓未來得及吃完的要更加美味。

在坦克工廠的生產線轟鳴聲於科京同志專門安排的下榻之處睡下,耳朵裡依舊迴盪著機器和工人們加班忙碌遙遠聲響的馬拉申科,仍有一件事情揣在心裡懸而未決。

這次車里雅賓斯克之行可以說是收穫頗豐。

自己不但親眼確認了Is1重型坦克的後續開、升級改進工作,給科京提出了一些針對該專案的正確改進和設計建議,幾乎已經看到了Is2重型坦克的誕生。

同時還目睹了陰差陽錯、機緣巧合之下,提前問世的Is6與Is4兩款更加強大的重型坦克。雖然這倆哥們一個是膠水粘的木頭模型、另一個則是乾脆連模型都沒有還是一堆圖紙,但確確實實已經是被提上了日程沒錯。

於當下的1943年初來說,這樣的進度顯然已經是足夠快了。

在剩下的半天時間裡,幾乎都和科京坐在辦公室裡溝通交流直至深夜,馬拉申科確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經為這兩款強大的重型坦克拼上了全力。

剩下的,就只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但唯獨專案代號7o3工程的Is3重型坦克,馬拉申科此行是一點訊息都沒聽到。

出於對自己穿越者身份的敏感,馬拉申科也沒有太過向科京打聽這方面的訊息,畢竟謊話說太多了的話可就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圓了。

聯想到既有歷史中的Is3重型坦克是1944年夏才啟動的專案,真要說起來的話可比代號7o1工程的Is4重型坦克晚了整整大半年時間,放現在1943年初還沒有出現似乎也不難理解,自己的翅膀威力似乎還沒大到突破一整年時間的程度。

在床上翻了個身繼續靜想,腦子裡不停回憶著白天細節的馬拉申科,慢慢地倒也覺得沒有Is3登場也不算什麼大事。

Is6重型坦克在防護設計上不比Is3差,也不存在Is3致命的炮塔窩彈區。更不會像Is3那樣,出現箭簇型車體上焊縫焊接難度太大、工藝不到位而導致的受衝擊開裂情況,整塊車體上裝甲直接大角度傾斜佈置一步到位,毛氏風格、簡單耐用。

論機動效能,Is6的紙面功重比體現遠遠勝過跑的還不如Is4快的Is3。大直徑的負重輪結構賦予了Is6極強的越野透過效能,只要把那套該死還佔空間的雙電機電傳動系統換成機械傳動就萬事大吉。

火力問題上大家都是祖傳122炮,小改微改地倒也沒什麼太大不同,穿甲火力和反工事水平都在同一水準線上。

有了近在眼前的Is6就沒了對Is3迫切追求的馬拉申科,想著想著倆眼不自禁一閉。

坐火車加跑前跑後忙了一天的疲憊感漸漸席捲全身,能把遠方傳來的坦克工廠噪音都力壓一頭的如雷鼾聲,很快便在房間內緩緩響起。

喜歡鋼鐵蘇聯請大家收藏鋼鐵蘇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