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7章 更多的IS7

小說:鋼鐵蘇聯好看嗎 作者:柯基丶

彈藥威力這個東西,嚴格來說對於自己人的效果和對於敵人的效果其實都是一樣的,裝填在戰鬥部裡的高能炸藥可不會管你是德國人還是蘇聯人。只要爆炸聲一響,殺傷半徑內該死的死、該殘的殘,絕不會因為你的身份而有例外情況。

所以這看似對德棍威力巨大的31o毫米重型火箭彈,要是擱友軍陣列裡轟然殉爆,馬拉申科估計一聲巨響之後帶走一個班的人那都是至少, 要是再倒黴點指不定還得炸死炸傷多少,1631o毫米重型火箭彈一齊殉爆的威力確實是無法想象。

“沒錯,犧牲一點機動性來增加必要的裝甲防護確實是值得的。我從不覺得用裸奔的防護來換取更高的機動是什麼明智的選擇,我們需要在火力、防護還有機動性三要素中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來取捨,這才是最佳選擇。”

眼見馬拉申科能夠對略微增加的重量報以理解,並支援額外的裝甲防護敷設。

在Tos-1專案上同樣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的安德烈也是當即一笑,能收穫來自馬拉申科的肯定就已經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結果。

“謝謝您的肯定,將軍同志,這是我還有整個設計團隊的榮幸,我們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

Tos-1固然是本次裝備交付的主角,但隨車同期運抵的重灌備裡也不僅僅只有Tos-1這麼一款,馬拉申科很快便在安德烈遞過來的裝備移交接收清單上,看到了同樣值得為之欣喜的東西。

“嗯?還有9輛Is7?要是我沒記錯的話這東西應該還沒正式定型投產,況且她難道不是在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廠誕生嗎?怎麼會從你們那兒運過來?”

清單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有9輛Is7重型坦克一併移交,這令馬拉申科感到有些費解,但確實也為之高興不假。

馬拉申科確實按照當初和沙什穆林的約定,在Is7投入實戰那場戰鬥的當天晚上,就將白天戰鬥中的感受和心得經驗總結在冊寫了下來, 而後緊接著便投了封航空郵件,從戰火最前線給列寧格勒郵了過去。

算起來從郵件出到現在也確實有段日子了, 馬拉申科當然也確信沙什穆林應當收到了自己的實戰反饋報告,開始針對一些已經現的小問題著手進行改進。

不過能這麼快就把又一批的Is7交過來, 而且還是從科京那邊貨而不是沙什穆林那邊,這倒確實是讓馬拉申科感到很是意外,並且急於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也是能理解馬拉申科的疑惑點何在的情況下,安德烈這邊幾乎是沒怎麼多做思考便應聲開口。

“Is7的建造研工作確實是沙什穆林同志在基洛夫廠主持的不假,但您也知道,將軍同志,沙什穆林同志畢竟是我們局出身的。就算到了列寧格勒、去主持基洛夫廠的工作,也依舊和老家這邊保持著密切聯絡,Is7的設計工作其實也有科京同志的建議和思路在裡面。”

“在原型車交付之後,也就是您上次從基洛夫廠提走的那輛。我們立刻開始籌備後續試產車的建造工作,只不過沒有正式定型和生產任務下,建造度上確實慢了一些,從您上次提車走到現在,總共也就製造出了這麼9輛而已。”

“至於為什麼不是從列寧格勒貨,這其實牽扯到另一件事。”

“在列寧格勒那次原型車測試工作結束後,上級對Is7的態度開始逐漸清晰起來,並且是向好展, 基本上來說是支援用Is7去上位替換掉Is4重型坦克, 來列裝近衛坦克部隊的。”

“之前在Is4上存在的一些反饋問題, 比如說機動性和Is6存在明顯差距, 容易跟不上快進攻節奏而掉隊,以及部分列裝部隊提出的火力相較於Is6沒有優勢,拿“精銳重型坦克”來對其定義有些不太恰當、戰術定位不夠清晰的問題,在Is7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有了這個積極向好的大前提在先,我們便開始積極籌備Is7的生產線搭建工作,至少要確保在接到生產任務的時候不至於時間緊張又手忙腳亂。”

“而關於生產線選址,科京同志考慮了很久,並且和沙什穆林同志進行了足夠的溝通,最終一致認為在積澱和底蘊更雄厚的老家來建造生產線更合適。”

“畢竟整個列寧格勒還都是百廢待興的狀態,基洛夫廠的重建度是很快,但要建成全新的生產線也並非易事,很多關鍵的裝置都還缺少。而且Is7不同於過去以往我們所建造過的任何一型重型坦克,她的建造工時和成本、要求的技術與裝置都是前所未有的。”

“總而言之,如果新生產線的選址定在基洛夫廠,那麼時間將會非常緊張、甚至可以說不夠用,無法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預定生產任務,現在最缺的恰恰也就是時間。”

“老家這邊該有的裝置全都有,只需要逐步對Is4的生產線完成更迭就可以,就大規模量產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您才會收到這批從老家運過來的Is7,這是我們初期量產工作的第一階段成果。”

誠如安德烈所言,沙什穆林能帶領整個團隊在百廢待興的基洛夫廠搞出一輛原型車,這其實反倒是難度最小的一件事。畢竟可以幾乎不計時間成本地去仔細打磨試製每一個零部件,慢工出細活式的造原型車那當然就是不緊不慢。

但你要說大規模量產,建造全新的生產線,這又是和建造單一一輛的原型車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裝置、團隊、人員、技術、時間......

你要考慮的問題會比單獨建造一輛原型車的時候來的多得多,這種時候就會面臨“越是積澱深厚的地方,越適合建造新生產線並展開大規模量產工作”的現實問題。

而在這一現實問題面前,在艱苦的圍城戰中幾乎被打爛了的列寧格勒確實不佔優勢,很多東西都得從外面往進運、新修新建,反倒是科京坐鎮指揮的老家那邊經過這麼久的運營之後已經底蘊雄厚,說搞新的生產線那立刻就能著手開始搞,不存在“人等裝置”這種尷尬的情況,最終應該作何選擇其實也就是明擺著的事了。

喜歡鋼鐵蘇聯請大家收藏鋼鐵蘇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