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2 / 3)

小說:順明園最新訊息 作者:特別白

“據老夫所知,大帥的屯田田莊在東昌府南和兗州全境也就是零散幾處,佔大頭的還是其他幾家,這件事情老夫沒說錯吧?”

李孟點點頭,孫傳庭雖然是歸附,不過這稱呼上卻還沒有什麼變化,但這就讓李孟頗為的高興了,一些禮儀上的細節也就忽略不管。孫傳庭所說的這些他根本沒有去深想過,百姓買鹽,膠州營所賺的不過是一點點,許許多多的一點點彙集起來,自然成為巨大的收入和利潤,薄利多銷,這就是膠州營所做的。

但看孫傳庭的態度,明顯是對這個提出了異議,這應該是孫傳庭第一次對膠州營的某項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見,李孟非常的感興趣,孫傳庭看到李孟專心致志的聽,也是說的愈發認真。

“東昌府、兗州府的土地都在不到十家的豪門手中,孔府和魯王的王莊更是佔了大頭,這兩家,一家是聖人傳承,朝廷封了幾百年的衍聖公,一邊是天子的血裔,也是傳承了十幾代的藩王,這兩家人會和大人走到一起去嗎?”

聽到孫傳庭的問話,李孟緩緩的搖搖頭,目前來說,文如商行的主事人孔三德,在外人看來是很會做生意的,或明或暗的賺了膠州營許多的金銀,山東兵馬或許是認栽,從來也不計較。

但李孟卻知道,孔三德對膠州營一直是頗為的親善,幫了許多不應該幫的忙,比如說是當日偷襲曹州的劉澤清,在寧陽和泗水的田莊偷著安頓膠州營的兵馬,這可是大人情。而且當日間那私下裡的求見,雙方談的那一席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外人知道。如果孔府真有什麼事情,孔三德應該是站在自己一方。

不過李孟這邊最近也得到些訊息,說是孔三德這日進斗金的職位,被衍聖公府內的許多人覬覦,覺得這買賣如此容易就能做成,若是換我來,豈不是一樣賺錢,孔三德雖然有能力,但畢竟是個外系的族人。

孔家的長房有幾個襲爵無往的同輩人,每天就是攛掇著家中的長輩,要來奪這文如商行的主事人的位置,孔三德上下打點的好,可架不住別人貪心,若是孔三德失勢,很多不方便膠州營出頭的事根本找不到好的代替者,很是麻煩。

如果孔三德被搞下來,那自己這一方或許和孔府真的沒有走到一起的機會了,或許應該找點辦法支援下他,那邊孫傳庭不知道李孟在傾聽的時候,動了這麼多的心思,看著李孟的面色凝重,就在那裡繼續說道:

“這兩家註定不和大人一心,可偏偏是佔據著魯地最肥沃的土地,還有大量的人口,大人,軍民相隔,地方上的賦稅和大帥沒有什麼干係,膠州營的鹽務,實際上變相的和山東官民收取賦稅,只不過這賦稅的名目卻變成買鹽的錢了。”

李孟聽到這裡,也是猛然的反應過來,可不就是這麼回事,自己的鹽業遍佈山東,山東每個人吃的鹽,都是鹽場裡面出產的鹽,膠州營販鹽的利潤扣除成本,多出來的那一塊,有部分是正常的利潤,另一部分可就是類似於收上來的賦稅了,從前還真是沒有想明白這個關節,孫傳庭這一分析,卻到了點子上。

“山東精兵強將,軍費花銷是一筆極大的數目,朝廷不下撥軍餉,大人自己創出私鹽這條財路自己自足,實在是雄才大略。”

說到這裡,卻是直接捧了李孟一下,孫傳庭雖然是英傑,但大明官場呆的久了,說話還是懂得圓轉如意,果然,接下來的話,就開始轉了風向。

“大人,這鹽務既然是賦稅之政,那這作用可不光是銀錢這麼簡單,賦稅本是大政,本朝講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士子文人,自然是不必繳納稅賦,負擔徭役的,農工商三民,則都是被課以重稅。大人的事業雖然還沒有到那一步,但也以透過這賦稅之事分出親疏遠近,讓這魯地之民,知道跟隨大人和不跟隨大人,到底有什麼分別,升斗小民,你與他講大義道德,是沒有用的,只有在利害上下功夫,才能讓他們明白……”

分析這鹽務之本質,並且做出改進,孫傳庭侃侃而談之後,還拿出了寫好的條陳交給李孟。

剛剛投靠的時候,李孟本還沒有指望對方這麼快就發揮作用,畢竟在後面看各項文報,和親身來處理接觸這些事務,還是有差別的,誰想到孫傳庭竟然這麼快就上手,還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建議,實在是讓人驚喜。

這個條陳迅速的實行了下去,兗州府和東昌府那些自成體系的大豪大族,雖然有自己的田產基業,可也是要吃鹽的。

將近幾年的時間,鹽價一直持平,貨源充足,大家都把這買鹽吃鹽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沒人想著去儲存些以備不時之需,等到膠州營這個命令一發出來,眾人才發現,想要買鹽根本沒有別家可買。

武裝鹽丁和兗州軍巡查的極為嚴密,想去那邊的淮北去買都不可能,何況山東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不到三十個人的手中,這些人家大業大,以膠州營這種防範的嚴密,那些漏網之魚所帶的鹽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無鹽不行,事已如此,也只能是捏著鼻子買這加價的鹽貨了,同時,武裝鹽丁們實行了最嚴厲的處罰方式。

在李孟牢牢控制的區域,鹽價平穩,自然會有那貪圖小利的人想要去跨境販賣,對這樣的人,有嚴刑峻法等待著他,大明律對於販運私鹽的懲罰,武裝鹽丁可是有資格來執行的。

掐住了這些可能的漏洞,鹽價訊息漸漸的傳開,東昌府和兗州府的人知道不跟隨山東總兵李孟的腳步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那些吃著平價鹽的,也是知道感恩,明白這平價的鹽貨並不是理所當然就能吃到,而是要有忠心的代價。

這鹽價的調整,說起來冠冕堂皇,好像是官方的舉動,如果自己追究的話,就會發現,這還是私鹽販賣的性質。

但山東上下沒人對這個提出什麼疑問,其中濟寧州鹽運司衙門最為的高興,因為每年讓他們去販賣的那些鹽,就是在兗州府境內販賣的,鹽價提高,他們就有不少的銀錢可以拿,的確是讓人高興。

不過外人看來,實在是可笑可悲。

部分州府鹽價的調整,加上從九月下旬就開始的清查,等於是給山東境內的民眾一個態度,跟著李大帥的,總會有你種種的好處,不跟著李大帥的,眼前的這麼多事情,就是鮮活的榜樣。

就連你生活中的最小的那些事情也會遇到麻煩,比如說你吃的鹽,就要比其他家貴上幾分……

區域鹽價的調整之後,讓膠州營的收入又是稍微增加了些,但所收穫的,不光是這增加的收入。

在崇禎十四年的十一月下旬,東昌府城聊城的大地主劉家的家主帶著三個兒子上門,說是大軍為山東守土,劉家也應該做些應該做的。

那劉家的家主慷慨激昂的說道,自己這三個兒子也在家中跟著教習學了棍棒武藝,要是大帥不嫌棄,就讓他們在軍中效力。而且看著大帥這邊軍隊眾多,開銷這麼大,願意負擔幾個營的開銷。

三個兒子來軍中效力,等於給膠州營人質,負擔幾個營的開銷軍餉,那等於是變相的繳納賦稅。

劉家的家主十分知道自己的本份,在提出那資助營頭的要求之後,一再的宣告,最好是在登州府或者是萊州府的軍營,錢財都是交給大帥的老營,怎麼安排調配都由大帥你安排,劉家只是盡一份心力。

當然,這也為了不讓李孟他誤會,這筆捐獻到底有什麼別的意圖。

除此之外,劉家家主還答應,他所屬的佃戶和附庸,也是大明的子民,若是徵調兵丁民夫,也請一視同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