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2 / 3)

小說:順明園最新訊息 作者:特別白

結果自從崇禎十七年年初以來,這也成了江南的一道風景,南京這邊每有一封請劉先生出來做官的書信,然後按照常例被劉宗周拒絕,劉宗周這在野大賢的聲望就要跟著上去一步。

每次徵召被拒絕,劉宗周的好友、門徒們就要四處的鼓譟造勢,說是劉先生心憂這大明的政局,劉先生不出,這天下間又能奈何呢。

明白人都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給劉宗周造勢,看南京這邊的架勢,是要請劉宗周過去主持大局了,隱約間有入閣拜相的意思,這一人得道可是雞犬跟著昇天的,劉宗周要是入閣拜相了,那大家豈不是要跟著入朝做官,榮華富貴。

原本大明朝廷的局勢危在旦夕,太子朱慈烺也是小心翼翼,誰也沒有想到局勢在六七月的時候風雲突變。

督師侯恂率領的大兵節節勝利,這大明朝廷眼看著就要中興了,這朱慈烺一個小孩子,也不知道被誰攛掇,心想能儘快的把自己的班子建立起來,也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既然南京城的各位貴人寫信給劉宗周,他不來,如果是大明太子自己寫信過去,這等身份地位,想必對方就不會拒絕了。

一直是自高身份或者是心中有怨氣,不願意入朝為官的劉宗周,在接到太子朱慈烺的旨意之後,猶豫了兩天,還是宣佈要去南京,南京給他預備的職位是南京禮部尚書,按照慣常的規矩,名義上這禮部尚書是各部尚書之首,等到南京開設內閣的時候,首輔之位也就跑不了的。

可這個時機選擇的不對,按照他的門徒子弟的說法,怎麼應該有再有三四輪的請劉先生出山的信箋,那時候再表態,才會讓自己的聲望到達最高峰,出去之後才是明顯的眾望所歸的局面。

劉宗周也是知道要保密,可畢竟要和自己的親眷和子弟也要有所解釋,也就跟著兩名親信人說了這件事。

可自古以來,只要是你跟著一個人講了,那個人也會把這個小道訊息傳播開來,到最後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局面。

當然,在顏繼祖知道訊息的時候,知道這私密的人還不多,大明繼承人在南京,這等大事對齊國公的事業會有什麼助益,顏繼祖知道這個重要的訊息,立刻是感覺到如獲至寶,連忙趕來通報。

這次的接見,李孟臉上一直是帶著笑容,山東巡撫顏繼祖真是感覺到自己受寵若驚,齊國公不光是聽的仔細,而且在臨走的時候還多有誇獎重用的許諾,這真是讓顏繼祖高興的了不得。

本來這顏繼祖也是一方名士,朝廷裡的俊彥,可如今眼看就是鼎革,為自己的謀算前程富貴,自然是失卻了從容之態。

實際上,李孟知道這個訊息要比顏繼祖早三天,身為揚州首富的方家,鹽商百年以上,在江南之地的勢力盤根錯節,也有無數的耳目打聽,訊息靈便無比,這個訊息,方家同樣是如獲至寶。

還是方老三親自送到了淮安府城山陽的清查司官吏手中,當日間李孟也寫了封多有鼓勵之語信箋回去,這方應孝已經是坐到了淮安府同知的位置上,也算是飛速的提拔,感恩戴德的很。

儘管李孟和這兩位都是作出了很鄭重的感謝和許諾,但對於李孟來說,他對這個訊息並不怎麼看重,無非是一個小孩罷了,如果大軍過江,打敗了他們身邊的軍隊,他就算是再有什麼名份,又能如何呢?

與這個訊息來說,清查司這邊透過靈山商行和京師那邊的分號,卻打聽到了這樣一件事,鄭家在六月底的時候,派人拿著金銀財寶進京活動,據說是鄭芝龍盯上了福建總兵的位子,想要在兵部這邊搞個任命下來。

聽到這個訊息的李孟,也就是苦笑而已了,一個人有辦事的才能卻沒有看事的眼光,就是說這種人了。

鄭芝龍好不容易透過給李孟運兵到朝鮮,把從前的芥蒂清除,建立了雙方的親密關係,差不多被李孟認可為旁系和附屬了,卻因為大明的一點勝利,急忙忙的又去鑽營,誠然,鄭家在福建的勢力,差不多要比閩粵兩地的官兵多太多,船隻更是不用提,可這些實力,除非是泛舟海上,在陸地上不會比總兵拿到的更多。

何況以福建這樣的貧瘠之地,能掀起什麼樣的風浪,完全是不堪一擊,隨著局勢的越發明朗,已經到了讓個人站隊的時刻。

在膠州營控制的各處地盤之中,那些原來身兼膠州營和大明兩處官職的人物,紛紛是辭掉自己在大明的官職,可這鄭家卻逆勢而行,這除了糊塗,也實在是說不出什麼來了。

按照李孟和孫傳庭的談話,李孟笑道:

“眼下局勢到了這樣的局面,即便是大明滅了闖賊,他又能如何呢,明明是大樹將倒,可卻還有猢猻抱在上面。”

不過這笑,差不多都是冷笑了,孫傳庭對這件事卻頗為看得開,笑著調侃道:

“鄭家號稱是海上霸主,想必也是自恃實力,或許他覺得至不濟也是元末之時方國珍的地位,卻沒有想到自己錯過了個沐英的位置。”

方國珍是元末明初起家的大軍閥之一,在福建和浙江的海面上號稱是海上霸主,在朱元璋漸漸得到天下的期間,態度也一直是若即若離,自以為可以在天下各方勢力之中不斷的投機選擇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最後卻也只能是主動的投降明朝,被朱元璋封侯,算是善終,而沐英則是朱元璋的義子,從頭到尾都是忠心耿耿,結果得到了黔國公,世代鎮守雲南,等於是藩王的地位,這彼此的輕重高低,還真是一目瞭然。

鄭芝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還真就是那句“或許有做大事的本事,卻沒有看大局的眼光”,在沒有李孟的歷史上,他投降清軍,帶著家當幾百萬兩白銀去往京師,結果被囚禁起來殺死……

對於鄭家的這個行為,李孟還真是不太當回事,鄭芝龍這樣的事情可不是做了一次兩次,現在無非是調低他在山東系統內預留的地位,並且在登州那邊向朝鮮運兵運糧的時候多加小心就是。

這期間有個後來被孫傳庭記住筆記的逸事,兩人用很輕鬆的語氣說完鄭家的事情之後,李孟感慨的拍了拍大腿開口笑著說道:

“在家呆的太久,髀肉復生啊!”

當年劉備在江東時候,太平安逸的生活過的太久,大腿上的肉變多,騎馬不方便,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李孟當然不是劉備當時那種籠中鳥的心態,他只不過是太平太久,想要親自領兵作戰罷了。

孫傳庭回答的也是頗為的巧妙,他笑著調侃回答道:

“國公這可是過謙了,大人將來的局面,又怎麼會是天下的三分之一呢?”

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五中午,北直隸,永平府,灤州城,城頭上。

“是河北總兵張大帥的兵馬嗎,大家都是大明的兵丁,何必要這般刀兵相見,彼此傷了和氣呢?”

站在灤州城頭垛口後面的灤州都司陶大勇在那裡聲嘶力竭的喊道,沒人敢從垛口後探出腦袋看城下的情況,在永平府這邊的人誰不知道山東的火器犀利無比。

這邊大聲的喊,可城下的僅僅有部隊的口令和調動時候發出的各種聲響,根本沒有人理會城頭的喊話,陶大勇看看身邊這些戰戰兢兢的兵丁,心中的慌張更甚,貓著腰兩隻手互相搓弄,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爺,要不咱們先把那三門將軍炮架好,萬一事情有個不對,咱們也有個防備。”

陶大勇正在那裡琢磨的時候,就聽到身邊一名家丁謹慎的問道,陶大勇稍微一遲疑,轉身就給了這家丁一個耳光,儘管是貓著腰,可這動作卻是順暢無比,耳光抽完,又是一腳,這位灤州城的陶都司惡狠狠的罵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