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西行(二)

郭世安很快領著眾人去他的府邸裡暫住。

那是一座用磚石砌就的堅固小樓,事實上在馬當要塞這座逼仄的堡壘內,也沒地方修建寬敞亮堂的大屋,像郭世安的馬當防禦使府的規制,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你要想看敞亮氣派的建築,那還得去趟南昌,看看郭升郭大帥的制將軍、江西節度使府如何。

“幾位都是我大順多年的老夥計了,那麼我也不矯情,有話就直說了,粗人也不懂什麼禮數,大家多擔待。”郭世安一屁股坐到主位上後,略略收斂了面上的笑容,沉聲說道“韃虜朝廷的吳三桂前些日子糾集七八萬人攻了一次重慶,西營那幫不成器的蠢材大敗虧輸,丟了好幾個縣,現在幾乎全跑南邊去了……”

郭普夏、孫武、劉伏波、田星等一干6海軍及情治部門的新銳軍官,就這樣坐在椅子上靜靜聽郭世安轉述著極為難得的有關西營及四川清軍吳三桂部的訊息。原來清廷與南方各大勢力議和,但唯獨沒提西營這茬,而是一直督促吳三桂率部討滅這股“流寇武裝”,似乎是打著令其互相削弱的意圖。

吳三桂入川這麼久了,在吞了部分陝甘綠營後,手握六萬大軍,而且還算比較能戰,卻一直打著養寇自重的主意,在將西營趕到川南的窮鄉僻壤之後便沒再大理會。結果清廷從陝甘調了部分綠營及滿蒙八旗入川督戰,吳三桂無奈之下,只能裝裝樣子出兵作戰,結果糧械兩缺的西營果然抵敵不住,孫可望、李定國之輩雖然能力都還算不錯,但與吳老賊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最終還是丟了治下最富庶的部分重慶府地盤,徹底遁入了川南黔北的山溝溝裡,與當地的土司玩去了——根據曾經與西營共抗清軍的賀珍傳回來的訊息,目前西營有竄入貴州腹地,並窺視雲南、廣西的意圖,也不知道他們最終會如何選擇,當然也不排除投降南明瞭,這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而吳三桂在攻入重慶府後,基本上已是與大順直接對峙的。駐守那裡的賀珍雖然一直不是什麼嫡系(其人甚至還被迫降過清,後千里轉戰而回,但在很多人眼裡儼然是“黑點”),但終究是大順左營經制部伍,因此順廷上下也緊張了起來,雖然吳三桂尚未有大舉進攻的苗頭,但不可不防啊,故現在大順左營已是全軍動員了起來,以備吳老賊攻來。

至於順軍的其他幾個營頭,除在前線與清軍對峙的右營(袁宗第部)、前營(高一功部)外,大順皇帝李過親領的中營、後營十餘萬人馬,則在湖南、江西墾荒成功,日子過得比較愜意,且地方上的經濟財政大權也多被他們掌握,其他三個山頭目前基本已是很明顯的從屬地位了,雖然他們一開始就承認了李過的主導地位,但這會是大義名分與經濟軍事實力同時佔優,李過第一次有了面對李自成麾下這批老帥們揚眉吐氣的資本。

另外,這些年隨著南明局勢的日漸敗壞,很多原本降明的順軍將領如郝搖旗、王進才等人,也紛紛迴歸大順請求接納。這些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當初帶了足足十多萬人馬降明,可惜這麼多年來一直不被南明朝廷信任,部隊不斷被拆散、調走、吞併,再算上還有被送去當炮灰死掉的,簡直不知凡幾,目前這夥人加起來手頭也僅剩數萬人的編制了,比起當年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這幾年來這些人是一個接一個跳到了大順這邊,順帶拐帶了不少地盤,讓南明朝廷又氣又急,而這也正是前陣子兩方爆邊境衝突的最直接原因。

這麼一細數下來,在南方各個勢力當中,過得最滋潤的其實還是大順了——前提是他們不能被捲入湖北前線的“絞肉機”當中——這幫人近些年來大搞邵樹德曾經指出的“修正主義”,不但裁減了許多戰力孱弱的炮灰士兵在湖南、江西腹地墾荒,同時也逐漸團結士紳、開科取士,地方經濟有所恢復、政治環境也大為改觀,讓一眾走到今天的老人們覺得,順軍這個小團體似乎又有了維持下去的希望。

當然了,由於是時人眼中的“流寇”出身,大順朝廷近些年所做出的種種改變,效果如何還很難說。比如他們已經在控制區內開了兩次科考了,但目前應者寥寥,除一部分心裡熱切的中小地主以外,其他縉紳多還在持觀望態度。這大概既是因為當初順軍剛到湖廣時搶大戶、吃大戶、均田地等政策搞出來的惡劣影響,同時也是這些縉紳們不太看好大順的前途,生怕自己入了職、當了官,最後大順覆滅,自己成了偽朝官吏,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但無論如何,順朝的外部和內部環境比起十年前那種朝不保夕的狀態,是有了大大改觀了,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西營潰敗,我大順也得做好相應準備。這次諸位將軍來得正好,你們不來我們也得派人捎信呢,實在是局勢日趨緊張啊,希望貴國能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再援助一批軍械。嗯,主要是槍管、矛頭、皮甲、弓弦、羽箭和炮筒,火藥和鉛子若有多的話最好也一批過來,大戰隨時有可能爆,我軍不得不提前做好萬全準備。”郭世安這時候出言說道,估計這話其實也不是他的意思,而是大順朝廷的意思,只不過這會借他的口說出來罷了。

東岸這邊諸人聽了後,名義上擔任領隊的孫武清了清嗓子,開口了“郭將軍,既然你這麼坦率,那麼我也開啟天窗說亮話好了。站在我國政府的立場上,是極不希望貴國與清國、明國之間生戰爭的,因為這除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輾轉於溝壑之間外,還會破壞貿易的展,導致我方的商業利益受損,這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們希望貴方能夠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再擅自攻伐其他勢力以擴充地盤,這是很危險的舉動,因為你們隨時會被憤怒的各方聯合起來攻擊,那樣是什麼後果我想你們很清楚,而且這樣也不容易從我們這邊取得援助。當然了,如果是貴國被他人先攻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說完這些,孫武上尉又話鋒一轉,說道“根據現有的情報,清國方面是有可能破壞停火協議,率先起攻擊的,這正是我們所擔憂的地方。值此局勢緊張之時,我希望貴國能加強剋制,不要再擅自與大明、西營等諸多勢力生摩擦,甚至如果吳三桂部攻勢不烈的話,貴國最好也不要做太過激烈的反應,以免弄巧成拙。”

郭世安聽了後哈哈一笑,道“諸位放心,廝殺了這麼些個年頭,孰輕孰重我們還是分得清的。吳老賊擁兵自重,有割據之心,這事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嘿嘿,川中富庶嘛,這溫柔鄉住久了誰還捨得出川去打生打死的。放心吧,只要吳老賊不大舉來犯,賀珍那廝還挺得住,至不濟左營也能勻出兩三萬人馬支援他一下,免得他被吳老賊給一窩端了。”

“贛州王雜毛、貴州的西營以及兩廣的明軍,希望你們這時也不要亂動,他們再爛,二十萬軍總是拉得出來的,牽制你們七八萬精銳不成問題。而湖廣、江西前線若是少了這七八萬人,這兵力可就很緊張了。”孫武又步步緊逼地問道。

“這事我管不著啊,得朝廷說了算,不如你們去一趟長沙,與朝堂諸公好好說道說道。我們這些大老粗只管按軍令行事,哪管得了那麼多嘛……”郭世安避而不答孫武的問題,而是狡猾地將包袱甩到了李過那邊。

東岸人當然聽得出他話裡的意思,因此孫武立刻嚴肅地說道“你們是不是有什麼行動?郭世安,我鄭重勸告你們,如果你們想打著在清軍攻來之前先撈一把的心思,我勸你們還是免了。南明不是一時半會能垮的,王雜毛、李成棟也不是你們短時間內能收拾得下的,這個時候動手,破壞了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屆時腹背受敵的可是你們大順,你可要想清楚了。而且,你當上次的事情就這麼容易過去了嗎,明廷上下也不都是傻子,你們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蓄意製造衝突,擴大地盤,你覺得一旦與清國的大戰來臨,他們會站在哪一邊?他們已經玩過一次‘借虜剿賊’了,你覺得他們玩不出第二次嗎?郭將軍,切切不要自誤啊,這是玩火,很危險的!”

郭世安一聽有些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按說大順現在是真的需要一塊如同湖南這樣的大後方,既可以作為戰略縱深,同時土地也夠肥沃,可提供大量糧草和兵員,利於湖廣前線與清軍的持久拉鋸戰。只可惜這東朝上下愣是不同意他們攻滅南明、併吞土地的舉動,只想著維持現狀,共抗北方的韃虜朝廷,為此甚至不惜疾言厲色,多番阻止,這可就難辦了!

前些時日在南昌時,自己的恩主、中營制將軍、江西節度使郭升在開軍事會議時,還讓自己這邊加強戒備,軍士日夜操練不輟,以防被清軍所趁。原因就是大順打算透過一些老關係策反、拉攏贛州的王雜毛,讓他將這個江西重鎮、入粵要道獻給大順朝廷,為此甚至不惜給了制將軍、贛侯的美爵,同時許其仍領舊部,移鎮繁華的粵東之地的條件。只不過王雜毛這廝擔心大順朝廷裡有人翻以前的舊賬,因此回絕了這邊的招攬。

郭大帥原本還想繼續著人勸說呢,可郭世安這會聽東朝諸人這麼一說,頓時覺得這事就有些礙眼了,萬一這王雜毛真答應了,那大順這邊是接納呢,還是不接納呢?接納的話,那麼與南明之間的關係勢必要全面破裂,畢竟人都不是傻子,大順屢次三番這麼搞,搶地盤的意圖實在太明顯了。南明只要不想等死,那麼就一定會採取反制手段,不論是找東岸人還是找清軍,總之他們是一定要搞死大順的,不然還等不到中興大明、光復神州呢,這廣東、福建、雲貴等地也要被奪取了,那還不如拼死一搏,死中求活呢。

更何況,現在大順仰仗東朝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先不說從那邊撤回來的劉國昌、劉世俊部敢打敢拼、裝具齊全的兩萬人馬戰力提高有多大,單說煙臺那邊這十年來已是給了這每年以成本價幫助大順修理的器械就不在少數,有時戰事緊急起來還大批奉送諸如長矛矛頭、皮甲、軍刀、火槍之類的軍械,其炮艦更是直接開到長江裡,隔斷清軍南北交通——這一招尤為重要,當年若不是長江交通不暢,導致孔有德的援軍遲遲不至,南昌的耿仲明部數萬野戰叢集又何至於全軍覆滅——因此,大順現在吃罪不起東朝啊,否則便是一個雞飛蛋打的局面。想到這裡,郭世安暗暗嘆了口氣,在這他娘滴夾縫裡生存太不容易了,各路菩薩的神位都得拜到,這次勸降王雜毛的行動大概又不得不終止了,令人殊為遺憾。

在與郭世安等人又交談了一會後,看到主人興致不佳,孫武等人便打算起身告辭。而在離開前,他們也送上了一份禮單,赫然是大批軍械、軍資,東岸人也標明瞭,這是闖記投資公司去年的分紅,東岸人自作主張將其換購成了軍需物資運抵馬當鎮,希望能對順軍有些幫助,這令郭世安的心情略略轉好了一些。

隨後,孫武又代表東岸政府請求帶領使團去一下長沙,面見大順皇帝李過,遞交一份由東朝國家主席強全勝親筆所寫的國書,同時商討商討兩國間的其他一些合作。這點郭世安自是應下了,不過卻提出要讓他們先去南昌小住,然後等到長沙那邊有回應後再行出,這一點本是正理,人家有自己的規矩,因此孫武同樣允諾了,而且這次將由他親自帶隊。

此外,東岸人也提出,江西方面應允許一些移居東岸多年的前江西籍國民回鄉尋親並提供必要的協助,以使得他們能夠順利地接納故鄉親友出海去東岸團聚。這一點郭世安覺得有些為難,無法做主,只能推說要去南昌面見了郭升郭大帥才能決定下來。於是乎,孫武上尉又指派了一位名叫閔鴻貴的江西籍年輕幹部,帶幾名隨員前往南昌一行,請求郭升批准此事——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看在大筆軍事援助的份上,郭升應該不會刁難。

做完這一切後,東岸眾人便回到了停泊在碼頭邊的“貝加爾”號武裝運輸艦上,一邊與順軍方面交割物資,一邊收拾行李,準備走6路往南昌一行。

1664年1月28日,正當孫武等人等得不耐煩時,馬當防禦使郭世安派了自己的親軍馬隊約百餘騎趕到了馬頭,準備護送東岸共和國的外交使團前往大順都長沙。孫武等人看了看這些一水東岸甲具器械、騎著去過勢的黑水大馬的順軍騎兵,重重點了點頭,然後招呼隨員們帶上行李,翻身騎上馬匹,呼喝著朝南昌城而去——此去,大概沒個半年是回不來了。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