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八章 潘帕(三十)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生命就很難存活。”南村港南下鹽城的火車上,來自農業部的官員金達萊正思考著一些問題。

他此次南行代表的是農業部,目的是考察一下乾燥潘帕地區的試驗田的作物生長情況。農業部聯合北方種子公司、國家儲備糧庫在永淳鄉、忠興鄉兩地各設定了一個實驗農場,種下了一些農作物,以看看當地的農業條件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符合預期。

老實說,農業部對乾燥潘帕還是有些想法的。基於鹽城港已經成了南方乾燥地帶最大的小麥生產區,他們有理由相信與其環境類似的乾燥潘帕地區也適宜小麥、玉米、高粱、花生、芝麻等農作物的生長,為東岸食品生產做出自己的貢獻。

根據之前那邊的留守人員回來的訊息,種下去的小麥在精心護理之下長勢良好,收成應該會接近鹽城縣的水平。但他們同時也指出,如果當地再有良好、充足的灌溉水源的話,糧食畝產還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農業部對此非常感興趣,因此便派出了他們的副處級巡視員金達萊啟程南下,前往當地仔細檢視。

金達萊是從東方港出的,搭乘的是一艘15o噸級的內河/近海通用型小火輪。小火輪在南村港停靠卸貨時,金達萊和幾位隨從沒有耽擱,直接買了南下前往鹽城港的火車票,乘坐火車到目的地。

這趟列車是老式的東岸之星列車,又滿載了整整一車的金屬製品、煤炭、機械裝置,因此開起來就像老牛拉破車一般,非常吃力。火車離開南村港時天色已經有些黑了,因為沒買到票且這趟車又是純貨運列車的緣故,金達萊和三位隨從只能坐在司爐工所待的車廂內。這裡爐火稍得很旺,溫度很高,但金達萊被搖晃的車廂弄得有些犯困,在思考了一會有關潘帕地區修建引水水渠的事情後,就不由自主地睡了過去。

車廂裡沒有睡覺的地方,但金達萊也不嫌髒,直接拿了一堆茅草墊在身上,也不怕到處都是灰黑色的煤粉,直接舒服地躺了下去。其餘三位隨從也是困得不行,打小在大城市長大的他們對煤水車的環境實在感到膈應,因為這裡不但髒,同時茅草堆裡還有蝨子出沒,若直接睡下去的話,怕是心裡不踏實。因此他們也沒辦法,只能倚靠在車廂壁上假寐,同時心裡面不斷哀嘆著,這次出差真是虧大了,不但沒有可口的食物,就連一個乾淨的睡覺的地方都沒有,用得著這麼苦逼嗎?自家這位副處長聽說還是農業系統的開創大佬之一金科拉的孫子呢,從小生活在蜜罐裡的人物,居然也不嫌這裡髒,真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火車走走停停,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抵達鹽城港火車站。睡了一晚的金達萊跳下了車廂,一邊活動著有些痠痛的四肢,一邊摸出一根菸,笑嘻嘻地說道“昨晚睡得還算可以,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三位隨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從對方滿布血絲的雙眼中看出了無奈。金達萊沒有理他們,找了一個乾燥的空地,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後劃火柴點燃了捲菸,抽了起來。

列車停的地方是貨運場。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潮,沒有喧鬧的商店,除了尚未熄滅的蒸汽鍋爐出的聲音外,就只有車站排程員時不時吹響的哨聲了。

“這種老式機車都是北方淘汰的了,居然被一股腦兒塞到鹽布鐵路來用,鐵道部看來是真的沒錢了呢。”抽完一根菸後,金達萊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然後招呼三位提包扛行李的隨從,說道“別愣著了,先找地方吃飯,然後想辦法僱一輛馬車去永淳鄉,麻利些!”

同樣在抽菸的隨從們聞言一個激靈,立刻掐滅菸頭,找地方吃飯去了。

火車站附近的飯店還是比較多的。金達萊在都和青島吃慣了大餐廳,因此這會直接挑了一家小門面的反觀,進去點了一瓶酒、一份牛排、一份鴕鳥肉,外加海鮮泡飯,吃起來還是非常不錯的。

飯館裡同樣擠著許多普通勞工、水手、小商人、上城的農民等社會大眾。這些人或坐或蹲,都在大快朵頤。他們中大部分人都點著廉價的牛肉吃,這種食物能夠給人提供體力勞動所必須的蛋白質,同時價格十分便宜,真的是受大眾歡迎的食品——嚴格說起來,這其實也是東岸的自然稟賦了,野牛雖然不是天生的,是西班牙人無意中造成的,但展到幾天,已經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肉類寶庫了,說是自然稟賦一點毛病都沒有。

這樣的飲食條件,確實是歐洲大6的人很難想象的,也是人口眾多的中國大6、印度次大6上的人難以想象的。這就難怪每一個移民到東岸人的外國人,在現可以隨便吃牛肉的時候——一般是醃製的牛肉,因為足夠便宜——會驚訝到無以復加了。潘帕平原上有數以千萬計的野牛,而全東岸人口也才不過區區幾十萬人,民間也飼養著大量肉牛,牛肉成了底層人民可以隨意享用的大眾食品也就可以理解了。

吃完午餐後,幾人稍事休息了一番,然後便乘坐馬車前往永淳鄉了。通往洛陽府的一等國道已經修完了鹽城縣境內的路段,鋪設了瀝青的路面非常平整,馬車在上面賓士起來非常平穩。金達萊見狀,便從行李箱內摸出了一本《17世紀產業革命》看了起來。

作為農業部的希望之星,金達萊平時還是挺注重學習的。他的行李箱內常年放著幾本書,旅途中一有空就拿出來看,有時候還會做筆記,非常認真。比如這次外出公幹,他就帶了四本書隨時翻閱。四本書都是東岸本土學者所著,除了那本總結東岸立國以及技術展歷程的《17世紀產業革命》之外,他的行李箱內還有《奧斯曼帝國研究》、《印度洋的貿易時代》、《新大6植物圖鑑》四本書。

四本書都是大部頭,售價不菲,但在東岸境內效率卻很好,這體現了東岸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和對知識的渴求。這其實也是正常的,華夏東岸共和國國力強大,經濟富足,人民生活水平高,這自然會催生對於文化方面的消費需求。

書籍、報刊只是一方面了,事實上在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細分市場上,同樣有著巨大的需求。以莫氏家族的海雕樂器廠為例,該公司生產的包括鋼琴在內的各類樂器已經成了國內廣大中產階級熱捧的事物。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鋼琴這種昂貴樂器的銷量極好,為海雕樂器廠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而在普通家庭,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中阮、古箏等樂器的銷量也非常不錯,對那些平日裡在十月大道或博覽會大街上班的城市中產階級而言,給自己的孩子買上幾件樂器,空閒時間學習一下,陶冶陶冶情操,也是不錯的事情。也許,未來他的孩子還能憑藉這些才藝俘獲一些女孩子或男孩子的心呢,不是麼?

最近幾年,海雕樂器廠生產的各類樂器,也已經成規模地出口歐洲。如今倫敦的上流社會,但凡有這方面心思的,哪個不以買一架海雕牌鋼琴為榮?他們對這些來自文明燈塔的樂器非常推崇,甚至就連曲譜都買了很多,會彈奏《秋日私語》的人在倫敦社交場合一般都很拉風,受到許多人的崇慕。

馬車在當天晚些時候抵達了永淳鄉,金達萊拿出介紹信和證件,直接住進了合作農場內。住在這裡雞聲茅店,金達萊還是十分滿意的,讓打小生活在家族經營的農場裡,對農場生活並不陌生的他感到很親切。

他在住宿的農舍旁邊看到很多菜畦,裡面種了東岸常見的各種蔬菜,尤其是辣椒,種類繁多,讓人垂涎欲滴。他和農場的管理人員也交談了會,得知這些蔬菜長勢良好,這證明土壤沒有任何問題,養分是充足的。

農場管理人員同時也指出,如果不做任何養護而瘋狂種植的話,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層肯定會變薄,言外之意要麼休耕施肥,要麼使用昂貴的化學肥料。金達萊對此表示理解,化學肥料不可取,還是靠休耕及種植固氮的作物來解決。

第二天一大早,眾人又去了稍遠處的麥田參觀。農場管理人員趁機向金達萊這位農業部的特使訴苦,說本地降水量一般,又非常缺少地表徑流,這對農業生產構成了極大的限制。他的意思,還是希望農業部重啟擱置多年的引水計劃,即把安第斯山脈上多得實在不像話的水引到乾燥潘帕平原上,灌溉這裡的農田,那樣這邊肯定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農業產區,為國家長期提供海量的農產品。

從安第斯山引水,說實話後世阿根廷也做過這個計劃,並且已經付諸實施了。當時是軍政府執政期間,辦事雷厲風行,一度開了個頭,只是財政較為困難,工程進度較為緩慢。再加上後來他們與英國爆了馬島戰爭,軍政府垮臺,這工程就完全停止了。等到後來民選政府上臺時,就更不可能做這類長期工程了,政客們對此毫無興趣,再加上國內局勢持續不穩,引水工程便漸漸被人遺忘在了故紙堆裡。

東岸人最早提出這個計劃是在獲得南錐巴塔哥尼亞臺地之後,不過因為當地人煙較為稀少的緣故,當時被否決了。後來這個計劃又數次被人提起,引水渠的位置也被改到了潘帕平原上,這引起了一些小範圍的討論,但最終也都沒什麼結果。

最近幾個月,國內又興起了一股討論安第斯山引水工程的熱潮,原因自然是拉普拉塔已經到手,即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開行動。溼潤潘帕地區自然不用管,而乾燥潘帕及靠近山區的許多地方,降水雖然不少,但缺乏地表徑流,整體較為乾燥,急需從山裡引水。

要知道,乾燥地區的年降水量可能只在4oo多毫米,但山區的降水量卻往往在4ooo毫米以上,多的甚至接近5ooo毫米,這是何等豐富的水資源!如果能有一個全國性的系統工程將其有效利用起來的話,不知道能解決多少人畜飲水問題,不知道又能灌溉多少良田。特別是都洛陽府也在這一片,未來人口激增後,你怎麼能保證城市的供水?是,靠明鏡湖等水庫是可以,但這些水庫裡的水難道就不要補充了嗎?

金達萊本意其實也是支援這個引水工程的。但作為政府中層官員,他也知道里面的情況很複雜,工程的花費也過高,短期內可能不太切合實際。當然這話他不能當著大家的面說,只能表示回去後會向上級報告,至於上級會不會採納他的意見,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現在政府收入雖然很高,但開支同樣很大,而且同時開工的大型基建專案很多,社會上流通著的貨幣數量十分龐大,國內已經有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在這麼一個敏感時刻,如果你再動用上千萬元的資金來開鑿引水工程,那簡直就是老壽星上吊嫌活得太長了。

政府是理智的,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幹什麼。乾燥潘帕的這個所謂的引水工程,在十年以內怕都只能是計劃了,十年以後也希望不大,撐死了花個幾十萬元的資金開個頭,且最大機率是在都洛陽府周邊。至於別的地方嘛,慢慢等吧!

金達萊和三位隨從最終在永淳鄉、忠興鄉兩地逗留了一個星期。期間他們仔細考察了兩地合作農場的經營狀況,結果是非常滿意。乾燥潘帕的土地,就土壤養分來說並比中國北方差,如果好好開的話,是可以如鹽城港那邊一樣,成為東岸重要的旱作農業區的。今後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考慮到這一點。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